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史中,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

2022-04-14 18:21 作者:犯了错鞠躬不就行了  | 我要投稿

前情提要:


《三国志·曹操传》:「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189年)也。」


《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简单来说,何进和袁绍打算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所以何进便召董卓入宫,以此胁迫何太后。但董卓还没到,何进就因事情败露被杀了。董卓一来就废了刘辩,改立刘协,洛阳城内大乱。董卓上表推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想和他一起共事。但曹操认为董卓必然会覆败,于是改名换姓,走小路东逃回了家乡谯县。后出了旋门关(东汉在洛阳设八关,旋门关在洛阳东面,在成皋附近)。

——————————————————————————

史料记载:


王沈《魏书》:「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西晋人郭颁《魏晋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东晋人孙盛《异同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魏书》为王沈与荀顗、阮籍一起编写的史书,成书于曹魏时期。《魏晋世语》为郭颁所著,成书于西晋。《异同杂记》(又名《孙盛杂记》、《孙盛杂语》)为孙盛所著,成书于东晋。


可见这三本史书成书时间各不相同,我们首先可以排除《异同杂记》的记载。因为这版的记载是《魏晋世语》的添油加醋版,已经失真了。

——————————————————————————

分析《魏书》和《魏晋世语》:


1. 曹操肯定没有杀在成皋的旧友吕伯奢,两书中都明确记载了吕伯奢不在家。


2. 《魏书》记载吕伯奢儿子和宾客在;《魏晋世语》记载吕伯奢的五个儿子和其他不知身份的人在(可能是仆人、宾客等)。


3. 《魏书》记载曹操杀人的原因是因为吕伯奢儿子和宾客一起打劫曹操,劫了曹操的坐骑和财物。曹操不得已,亲手杀了数人后逃去;《魏晋世语》记载的原因是曹操知道自己被董卓通缉,怀疑吕伯奢儿子图谋自己,于是亲手杀了八人后逃去。


总结:按《魏书》的记载,曹操是被吕伯奢儿子和宾客打劫,不得已而为之。而按《魏晋世语》的记载,曹操怀疑吕伯奢儿子图谋自己,所以选择先下手为强。但吕伯奢儿子到底有没有图谋曹操,没有人知道,曹操杀了人就逃去了。曹操逃走前说了什么,显然也不会有人知晓。


真相实际上无法考证,根据《晋书·王沈传》记载:「正元中,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魏书》对时事多有避讳,真实性不如《三国志》。


而《魏晋世语》中又多有编造的内容,裴松之引《魏晋世语》曾评:「惟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事,故颇行于世。」

正史中,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