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都在材料里(江苏申论:故事型材料)
许多朋友在备考江苏申论时,总会提到一个困难,说江苏的材料很多是在“讲故事”,不知道如何提炼要点。
可以先看一下我和一位同学的聊天:



从交流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遇到了同样的困境,我们以非常典型的2023年江苏A卷第2题为例,一起分析一下如何阅读这种材料。
1、树立“抓观点”的意识
对这种材料,不要想着去概述故事,故事是为了抛出观点,就像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会问我们“请你谈谈作者的中心思想”,永远都不是让我们概述故事,而是抓取观点,在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提到要“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同时,也要意识到申论是“客观题”,不是让我们去“自说自话”,也不需要我们去背诵很多规范词改写得高大上,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评分?
2、把握材料“条理性”
一个材料涉及多个小故事,基本上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侧重点,抓住这个故事最核心的特点、观点,不要将多个故事杂糅在一起去归纳。
以这道题为例,我们去抓一个各个故事的观点:
故事1:

故事2:

故事3:

小结:不要总盯着故事的细节,看看他们想表达的观点。
3、答案要有“框架”
此题为分析题,虽说考察的核心能力还是概括要点,但是要点的组织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体现出你“分析透彻,见解深刻”,而非脑袋一团浆糊的罗列要点。
阐释型分析题的答题框架为“简要解释这句话+分层分析+小尾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很明显,2个层面,一是“父母在,不远游”,对应的要点是故事2的观点;二是“游必有方”,对应的要点是故事1中观点。故事3的观点,可以作为“小尾巴”,同样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分析之后必有“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最终,我们可以稍加补充,让语句更流畅一些,形成答案:
这句话的当代内涵是长辈健在时,子女应伴其左右尽孝,但也支持为更高目标、国家大义而外出奋斗。具体来讲:1、父母在,不远游:子女在做事业选择时首先考虑父母晚年的生活安排,可选择在家乡工作,为老人尽孝,同时发挥才干,为国家、家乡尽忠,正如周先生与小万姑娘的选择;2、游必有方:当为国家尽忠,远离父母,也是最大的孝敬,这是舍小家为大家,是更高层面的尽孝,正如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遭受误解,但仍坚守岗位,为国尽忠。
为此,青年人应规划好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能够兼顾事业与尽孝则两全其美,如确需为国家大义而奉献,也在所不辞。
关联一道类似的题目:2019年江苏申论C卷第2题
“给定材料2”中的“新把式”们扎根乡村,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请对他们成功的因素加以分析。(20分)
要求:分析透彻,理解深刻。篇幅250字左右。
材料给我们讲了4个故事,从条理性方面来看,我们初步审题就要考虑写4个要点,每个故事有它的侧重,互不交叉。
从要点提炼方面,要重视提炼观点,而不要聚焦故事的细节。以第一个故事为例,抓取要点:

小郑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呢?都在材料里——有理想,敢实践:定位做大产业,提高附加值,创造高效益,成立专业合作社,拓展深加工业务,开发专利产品,注册商标,创立品牌,重视质量。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的破题思路:
1、树立“抓观点”的意识
2、把握材料的“条理性”
3、组织答案要有“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