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善意及其延伸v2.0
最终善意及其延伸v2.0
00
最终善意:求同存异、平稳续存。
本质是外部单一价值的最终形态,由科学数学为代表的自然实践形式逻辑得出的单一本体论认知论从而获得的单一价值论。
是以集群融合趋势、知识思维壮大、自我物质存留为主的外部单一价值论。
具有“价值悖论规律”的极限,社会结构无限渐进、历史发展周期触及(集群融合程度的分分合合、知识思维程度的进化退化、自我存留程度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主导变更)、完全达成的内部消融毁灭(大滤镜的一种解释,缺乏延展多元性)或者人性质变。
01
求同:大部分需求最大基础盘、基准底线。
存异:不同性质内容单位共存在一个空间。
平稳:空间中整体能够平安稳定走完周期。
续存:确保单位尽量存在和整体大致延续。
求:寻求,完美的同质化是不存在的,也不应该达成。这是愿景,强制只有恶果。
同:同质化慎重,完全同质化绝对不行。同标准、同底线、同方向需不断磨合调整。
平:生命平安是底线,安全又公平的活着,有质量有保障的度过一生的环境。
稳:指标稳定,体系稳定,环境稳定。自组织自适应自重塑,动态自反馈的空间。
续:承认周期的有限性,延迟周期是种无限制浪费。而基于历史选择性留存火种。
存:首先要存在,无论存在伤害任何概念事物到各种程度,只有存在才能审己改他。
02
1求同,建立一套规则,遵守参与监督完善。法律道德政策规范,求同是永无止境。
求同极端是泯灭自我和排斥异者。自我对于规则不再思考,盲目遵守甚至强制推广。
排斥异者,无法拓展思维、包容,追求形式美学表面文化,难理解异者来源、存在。
2存异,放开一些空间,允许让渡开放入驻。资源话语空间组成,存异是无限细分。
存异极端是无限瓜分和丧失共通。存异是无限可细分的,异者内又有异者,空间瓜分完毕后,甚至吞噬空间所有和空间本身。
丧失共通,各自为居,互不往来,丧失共点和沟通,隔阂地理到文化,甚至对立。
3求同存异,是互相平衡的,过度求同就无存异,过度存异就无法求同,把握程度。
基本是以求同大于存异,理想存在是求同者主流活跃多元,存异者保留小众极端。
求同是空间紧张的内敛,属于本能反应。存异是空间富裕的外容,属于勉励舍利。
求同存异,对空间历史规则他者的主动联系。时刻思维完整活跃、行动量力用心。
4平稳,形式在一定范围。生命是机体安全底线,生存是物质宽裕,生活是精神富足。
满足以上条件,导致三种极端形式。生命为唯一标准,无生存生活。保障大部分生存,丧失部分生命和绝大部份生活。为了生活,忘却生命和生存。
一般形式,大部分生命为底线,以生存为核心,生活会有两种形式。生存的绝对平均,生活的无差别。生存生活都不平等,是当前主流平稳模式。生存生活都不平等分为极端差异的资本和细分差异的社会。
社会主义的平稳模式,大部分生命安全为底线,以物质生存为核心,把精神生活作为辅助。生命生存生活都部分取舍,生存生活都不平等,尽量不极端的细分差异化。资本、社会的平稳模式差异,物质精神都有限下,如何分配生存生活的不平等。
5续存,延续和生存,属于生命原始本能。
保障生命的续存,才会有更多平稳模式,导致平稳破坏的是极端分配和绝对差异。
延续,说明要时刻保持火种,资源空间的可循环不崩坏,历史智慧的可传递能接受。
生存,要求掌握自我、本能、人类的模式与界限,如何保护保障机体的损伤程度。
续存是所有必须拥有执行、不能忘却的。
6平稳续存,平稳的前提是续存,续存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更多的平稳模式。丢失续存的平稳模式是要丢弃的,只为续存的平稳是毫无意义,意义在生存物质生活精神中。
03
求同存异、平稳续存的关系。
生命的续存是基石,探求多元的平稳模式。
平稳模式以求同为核心,存异是适度愿景。
求同存异,在生存物质生活精神差异化中。
第一层不丢失续存,第二层不放弃平稳。
第三层不仇视求同,第四层不忽视存异。
消除生存绝对差异,创造生活细分差异。
物质精神分配形式,遵守以上六条原则。
这就是所谓善良、正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