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1精读 2023.5.27-6.13



庞大的力量,不可不用,需要因势利导。

从此观念改变,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封建观念和对地主的敬畏,后续的分地更是让农民阶级(数量极其庞大)归心,这也是革命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矫枉必须过正,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真的成了坐下来吃饭,那便成了少数农会领头与地主之间的利益交换,所获取利益的多寡和分配,也成了领头的一言堂,这样还能称之为革命?(想到一句台词,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之所以反常,因为颠倒了旧乾坤,改换了新天地,实在畅快。

解决绝对贫困,确是利国之大事。
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之下总共作了十四件大事(部分个人未列出),如下所记。
第一件 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
产生组织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第二件 政治上打击地主
具体措施有:清算、罚款、示威、驱逐、枪毙等。

阶级决定立场。
第三件 经济上打击地主
不准谷米出境,不准高抬谷价,不准囤积居奇。不准加租加押,宣传减租减押。不准退佃。
(朴素的反抗,仅仅为了拿回一些自己的利益。)

建立全新的秩序,确实需要破除旧秩序在群众脑中的思想钢印,尤其是那些被旧封建改造完成的宗教文化等,才能树立一个有别于旧皇权、旧帝国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权思想。

阶级仇恨一定就要断绝关系吗?提高用人成本的办法就很好,毕竟收入永远存在差距,用平和的方法也能缩小一些差距。

谁会拒绝工业品呢?拒绝的只是贵贱差距(剪刀差)。工业品可以用供需关系、专利、各种成本等理由提高价格,农产品呢?


农民学校很好理解,对于务农人民来说,他们需要什么呢?我想是需要的经验较多,比如鸡鸭鱼的养殖经验,算账的经验,农业的一些经验,现代的话包括一些农用机械的使用;不需要传授原理,也不需要举一反三,这些对于劳动人民就足够了;当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也不是就完全不需要了,也可以抽取部分时间来进行(感兴趣者自愿参与),因为知识的学习跟天赋有较大关系,能学到什么程度,还是得看具体情况。

“三座大山”。

不要看怎么说,要看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