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十一月(一)呈坎 宏村
行程:
D1 呈坎 宏村 黄山悦榕庄
D2 黄山悦榕庄
徽州的十一月,会不会有秋天的模样?周末来一次徽州游,找找秋天的足迹吧。
高铁到黄山北两个小时多,很方便。黄山北站到呈坎大约半个多小时车程。
呈坎村古名龙溪,属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是著名的八卦风水村,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始于距今1100多年前的唐末。至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即大约500年前,根据风水布局,村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形态格局和规模。整个村落按《易经》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村落四周有八座大山,形成了先天八卦的八个方位。整个村落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村中的潨川河呈“S”形从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使整个村子形成了阴阳鱼的图形,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于是得名呈坎。

从售票处步行200多米便来到永兴湖,当地人称之水口,因是村中所有水源汇集地,水能生财。


永兴湖畔有道平安坎,两边有一对神兽,名为“ TUN ”,不知是哪个汉字。

呈坎虽然如同迷宫,众多小巷四处穿插,但线路标示比较清楚。很快来到晒秋广场,一派热闹的晒秋景象。











下屋
下屋是徽州史上制墨大师罗龙文的祖宅,有近600年的历史,房屋为五幢连体三进三楼结构,据说是五位老婆一人一楼。南边第一幢门楼砖雕精美,门前建有一堵内八字墙为照壁,意为“守财”。整栋楼非常气派,被誉为“摩天大楼”和“徽州古城堡”,现为易经馆。


燕翼堂
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是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的祖宅,被誉为是“世界古代消防博物馆”,二楼及三楼的地板中铺了一层细沙,外叠一层石砖,如果家中引发火灾,木板被烧掉,细沙落下进行灭火,随后小方石砖也会落下,进一步扑火。
大门门罩砖雕,形制古朴门墙有单披屋面,靠异形丁拱承托平盘木方,木方上置圆形雕花栌斗,斗上又斜华拱,斜华拱承托屋子面,丁头拱和圆形栌斗拱在徽州极为罕见。据说它保持了宋代、元代的建筑风格,尤为珍贵。



建筑屋顶两边高中间低,像燕子的翅膀,故名燕翼堂。

罗纯夫宅
木雕保留得非常完整,木刻非常精致,前梁、飞罩、撑拱都刻着浮雕,人物、飞禽、走兽各种博古图案,极尽细致。







钟英街
两侧全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街上的钟英楼是过街楼,古时作为打更、报时、纳凉之用。


石柱厅
为明代富商建造,门楼为宽大的木牌枋式结构,共三层,以显富豪,其实整幢建筑,一根石柱也没有。据传,住宅一进中间两根木柱原来是石柱,后风水先生看了,说民房不宜用石柱,因此把石柱和承善堂对调,但取名还是“石柱厅”。


环秀桥
架于潨川河之上,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距今有700年历史,是罗环秀之妻程氏捐资修建,是古代休宁通往许村、歙县的交通要道。

罗东舒祠
第四批国保,全称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创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39),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庑、拜台、厅堂、后天井、后寝以及南侧的女祠和北侧的厨房、杂院等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依轴线对称分布,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集石雕、木雕,彩绘于一体的家庙建筑。
照壁在祠堂的最前面,是一面呈弯弓弧形的砖墙,它的后面是棂星门。棂星门由6柱5间的石牌楼组成,每根石柱的顶部都雕有怪兽“朝天吼”。棂星门与南北两面留有洞门的围墙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一进院落。

棂星门的后面是由7个开间构成的仪门,正门左右次间各置边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正门上方高悬“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的匾额。梢间和尽间为统间,名曰“厅事”,“以备聚餐待馂之所”。仪门也是族人进出东舒祠的第二道门,它与棂星门之间就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二道院落。

仪门后面是一个由两庑和享堂合围而成的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这就是“东舒祠”第三进院落。庭院中有宽阔的甬道、花圃,两边是南北两庑。一面披水流入庭院,这就是徽州人“肥水不外流”,聚财思想的具体表现。庭院靠享堂一方是花岗岩石板铺砌的拜台,是祭拜祖先时摆放猪羊和香烛等供品的。


拜台的后面就是享堂了,享堂正面有22扇高大的木格子门,梁架重叠,接缝紧密。正中照壁上方,垂挂有明代书法大师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型匾额。享堂宽敞宏大,可容纳千人。罗氏族人不仅在这里祭先拜祖、商讨议事、举行庆典、执行族规,还定时展示祭祀器具、祖先容像、族谱、圣旨、官诰、御赐珍品以及接待地方官员,宴请嘉宾贵客。

享堂的后面是“东舒祠”的第四进院落。它是由享堂、后寝大殿、南北围墙合围而成的。这里天井狭窄而高深,与第三进院落的宽敞明亮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一种凝重森严的感觉。

后寝大殿是安放男性祖宗牌位的地方,也是整座“东舒祠”最神圣、最精美的地方。殿前有三排宽阔的青石台阶甬道通向大殿,沿廊有10根巨型石柱,殿内有木柱46根,梁为银杏树,柱子为金丝楠木。前沿的26块黑色大理石栏板浅浮雕有姿态各异的避邪等鸟兽图案,雕工细腻,圆雕的狮子神态生动,活灵活现。


寝殿中的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木质构件,或为云浪花朵;或状如花瓶;或形同花丛,图案精美,典雅秀丽。尤其是透雕的“鳌鱼吐水”雀替更是玲珑剔透,精彩绝伦。梁架上布满了极具个性的民间包袱式彩绘图案。



呈坎游人不多,商业化也没那么浓郁,村民都生活在村子里,非常生活化。
游完呈坎,来到70多公里外的宏村。宏村可是大名鼎鼎,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古称弘村,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2),当时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开始,逐步发展成了神奇的“牛形村”的样子。村口的古树是“牛角”,村中房屋鳞次栉比的明清徽派建筑是“牛身”,村西溪水上四座桥是“牛腿”,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流经家家户户的水圳(导引清泉的水沟)则是“牛肠”。
入村必须经过的南湖,开凿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由于当时人口增长,原有月沼蓄水已不够用。南湖呈弓形人工湖,水面开阔,穿湖而过的画桥为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地方。

通向村中的湖心路。

湖边有南湖书院
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

我们在人流如织的小巷中随意边走边看。




很快来到村中的精华月沼,这里已架满了三脚架,大师们都等着拍夜景。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呈半月形,蓄水供防火、饮用、洗涤。



月沼边的汪氏祠堂,名乐叙堂,又名众家厅,建于明永乐年间(1402)
汪氏祠堂匾下为户对,是身份的象征,一般纯圆柱形为武官,六边形方柱为文官,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所以门当户对不是随便说说的。

进入前院,可见四柱三间五分贴墙门楼(又称五凤楼),气势恢宏,门楼正中写有“恩荣”二字,有家庭繁荣之意,四周都是精美砖雕,有双龙戏珠、独占鳌头、狮子戏球、麒麟凤凰等吉祥图案。

议事厅正前方供奉着汪氏家族的始祖(宋始迁雷岗弘村66世祖彦济公),远祖(一世祖周鲁颖川汪侯),显祖(44世祖,越国公汪华)。祠堂最为罕见的是正厅上首竟然挂着一位女性的画像,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是严禁进入祠堂的,即便是有身份地位的女性也只能结婚下轿或死后收殓才能进入宗祠。乐叙堂中供奉的女性祖先,胡重娘。她是宏村76世祖,汪氏宗族族长汪辛的妻子,她历时十个寒暑,引来西溪之水,最终完成宏村人工水系工程,设计完成“牛形村落”,为宏村六百年持续建设,创造了最佳的自然供水系统和村庄水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整个村子点起了灯。


我们再一次来到月沼,随着天色越来越暗,灯光越来越绚烂,耳边充斥的不断的快门声,大师们开始创作了。


走饿了,便在一家餐厅品尝臭鳜鱼,虽然“臭”淡了点,但肉质鲜嫩,每一口都是豆瓣肉。

宏村虽然名气大,但商业化较浓,村中布满客栈、餐厅和商铺,游客也非常多,即使十一月淡季也是人满为患。
宏村离黄山悦榕庄只有十分钟车程,在夜色中,我们驶向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