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学桃园三结义 ,不学瓦岗一炉香,历史上瓦岗寨和小说大不一样

2021-04-02 12:32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汉末英雄刘关张 ,隋唐豪杰推瓦岗

三人同心扶汉室 ,众友齐力反隋炀

麦城余恨悲白帝 ,洛阳萧索二贤庄

宁学桃园三结义 ,不学瓦岗一炉香

在《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隋末乱世中大出风头的瓦岗寨是程咬金凭借一己之力打下来的,即“三斧定瓦岗”,随后,众英雄拥戴程咬金成为“混世魔王”,在瓦岗寨开朝立国。之后,程咬金将瓦岗寨之主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再之后,瓦岗英雄们的结局就跟历史上比较接近了。

但历史上瓦岗寨的初创和小说中描述的大不一样

611年开始,隋炀帝杨广不恤民力国力,大兴土木,又逢饥荒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四十余郡,612年,山东又发生大旱,接着关中地区又发生瘟疫和大旱,民不聊生。

可于此时,杨广不度德不量力,发起对高句丽的进攻,动用大批军队和大量工匠民工,耗时日久,死伤枕籍,农民身逢绝境,揭竿而起。

隋末各路义军中,在民间最为出名的莫过瓦岗军,瓦岗军以瓦岗寨为据点而得名,七年时间,转战多地,屡破劲敌,其中出现了一批在唐朝也受到重用的名将,经后世演绎,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

在正史中留名的瓦岗将领很多,李绩、魏征、秦琼、程知节(即程咬金)、张亮、罗士信、李君羡、牛进达、吴黑闼、李孟尝、郭孝恪、李大亮、李密、翟让、翟弘、王儒信、刘黑闼、单雄信、祖君彦、裴仁基、裴行俨、王伯当、王君廓、邴元真等。

按演义中的瓦岗,大唐天下就是他们这群人扛起来的。

真实历史中的瓦岗寨,确实也汇集了山东英雄中的精华。隋唐时代的山东,不仅只限今日山东省,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瓦岗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东南约七十华里的瓦岗寨乡一带。东临106国道,南临新荷铁路、307省道、阿深高速公路横穿而过,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要地

瓦岗寨最早的领导人是翟让。单雄信、徐世绩等人相助。转战于郑州、商丘一带,主要还是攻击隋朝的漕运等小搞搞,那时兵员已有近万人。

后来李密上山来投奔瓦岗寨,李密是北周开国的柱国功臣李弼之后,袭浦山公,助礼部尚书杨玄感兵变失败,被拘脱逃,前来投奔瓦岗寨的。

原来领导人翟让,没什么大的抱负。瓦岗寨不过是打打漕运、劫劫路人,混个温饱而已。李密的加盟,让籍籍无名的瓦岗寨从十几股大小义军之中脱颖而出,摆脱低层次的打家劫舍的土匪形象,这支义军开始有了自己的政冶理想和军事策略。

程咬金是李密上瓦岗寨后,才投奔瓦岗军的,而且,他是直接投奔的李密,并且成为李密最信赖的亲信和打手,是李密帐下的内军骠骑之一,李密直属的亲军有八千人,有四个统领,程咬金是其中之一,秦琼上瓦岗后,也成为其中之一。

秦琼和罗士信在瓦岗寨建立后,一直是瓦岗军的敌人,因为他们都是张须陀麾下的隋朝正规军将领,官、匪的立场鲜明,就是互相往死的干,张须陀被李密指挥的瓦岗军杀死后,他们没有直接投降瓦岗军,而是去投奔了在虎牢关镇守的隋将裴仁基。

不过,裴仁基很快就投降了瓦岗寨,而当时,四周再无隋朝军队可以投奔,洛阳王世充他们俩也看不上,无路可走的秦琼和罗士信这才被迫跟着裴仁基上了瓦岗,变成叛贼瓦岗军的打手,秦琼被李密重用,成为他的护卫军统领之一,罗士信统领他的隋军旧部,成为普通将领。

秦琼和罗士信上瓦岗寨时,已经是隋朝大业十三年了,离隋朝正式灭亡,也只差一年,演义中的瓦岗五虎将终于凑齐,只不过,他们的关系可没有演义中那么亲密,地位也绝不对等,单雄信和王伯当是仅次于李密的统帅,李勣和他们地位相当。

而程咬金、秦琼、罗士信都只是冲锋陷阵的打手。其中,程咬金和秦琼深受李密看重,算是天子(李密在瓦岗寨时,最高的政治地位是自称魏公)亲军,罗士信稍差,只是普通打手。秦琼和罗士信对瓦岗寨的认同感也是最低的。

后来李密投奔李渊后,并没有获得他中意的爵位,又萌生反意,和王伯当在往东逃跑时,被唐将盛彦师打败杀死。

瓦岗寨归顺唐朝的瓦岗军将领中,除王君廓叛逃突厥被杀、张亮谋反被诛外,其他的结局都很好,徐世绩受到李渊重用,赐姓李,改名李绩,成为了与李靖比肩的一代名将,魏征受到李世民重用,成为了一代名相,秦琼、程知节、罗士信也都青史留名。

宁学桃园三结义 ,不学瓦岗一炉香,历史上瓦岗寨和小说大不一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