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GDP过11万亿超越韩国,下一步,就是超越美国这个州?
1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20年GDP数据,我们以1015986亿元的数值正式迈过100万亿的大关。
而就在前两天,全国各省市的GDP统计数据也相继出台,其中广东以11.076万亿的规模高居榜首。

图源·中新网
好家伙,1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万7千亿美元,放眼全亚洲,这意味着广东的区域生产总值已经超越韩国。
2019年韩国GDP为1.64万亿美元,但是因为疫情,他们国家今年GDP增长值为负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还不及1.6万亿美元。
那么今天广东经济突飞猛进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它?而广东的发展模式,是否已经完美无缺了呢?本期冷先生,就为您一探究竟。
01
几乎所有国人都知道,广东的第一桶金是经济特区带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华人华侨回到了他们的老家,在这里投资办厂。
又因为毗邻南海,广东处在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周边,所以这里的进出口贸易很容易就赚到钱。
1989年,广东GDP在全国排名中首次超越江苏位列第一,而这个大哥的位置一座,就是三十二年。

在这大风大浪的三十二年里,有很多人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解读过广东:政策,区位,时代,甚至产业等等,咱也不老说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在冷先生眼里,广东的成功有一样东西至关重要,那就是模式。
先说个故事吧。又是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我的这个朋友呢是广东人,他有一个发小,从小到大都住在深圳。
2010年9月的时候iPhone4国行发售,相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知道这款手机在国内有多火,黄牛价一万以上还是有价无市。
然而就一个礼拜的时间,我这还在上中学的朋友的发小直接在班里摸出了台iPhone4,一举成为了全校最靓的崽,那吸引力,简直比金子还好使。
很多人都问他手机咋搞到的,朋友发小只是笑而不语。多年后,这个人对我朋友说了实话:当时哪能搞到苹果4哦,那是我爸华强北自个儿压模自个儿装的。

华强北,中国最神奇的电子工业区。朋友发小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掏出一台iPhone4,这与华强北细致的产业分工和健全的产业链密不可分。
从主板到显示,从音线到模型,只有合理分工才能提高效率。
而一个小小的华强北,更是映射出整个广东省的内在工业模式——层层分工,市市配合,把整个广东省打造成了一台精密的工业机器。
具体来说,首先是外资和技术先以香港为水龙头,先进入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由于需求过于庞大它俩吃不下这么多,那么相对利润低一点的制造加工订单就会分摊给东莞,佛山还有惠州。
而这三座城市的工厂开工需要原料,所以会进一步把初级产品的生产任务再交给周边如江门,韶关等城市。就这样自上而下梯级传导,全省的大方向是以出口为核心,打造外向型经济。

在理解了这个模式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广东经济数据。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0年广东进出口货物的总额为70844.82亿元,其中出口43497.98亿,占GDP总额的39%,而同期全国出口占GDP比重仅为18%。
这说明,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于对外贸易,竞争力来源于分工模式,在进口加工转销的经济体系下,广东把区域合作的优势发展到了极致。
02
然而咱们是做财经内容的,如果只报喜不报忧就失去了意义。今天的广东难道就真的完美无缺吗?也不尽然。
目前广东最大的问题,是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贫富差距过大,而这个问题的根源,也恰恰出在广东的经济模式上。
据统计,2019年广东人均最富裕的城市是深圳,人均GDP20.7万元,排名垫底的是梅州市,人均GDP2.7万元,二者相差7到8倍。
如果换算成区域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依旧是深圳市,为26927万亿,排名垫底的是云浮市,仅为921亿人民币,二者相差仅30倍。

孤例不证,咱们再看看同为富裕大省的江苏。2019年江苏人均最富裕的城市是无锡,人均GDP18万元,最后一位是宿迁市,人均GDP6.2万元,二者相差3倍。
再换成生产总值,最富裕的是苏州,达到19000亿人民币,最后一位依旧是宿迁,为3000亿人民币,二者仅相差6到7倍。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广东贫富差距巨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我说这和广东模式有关,两点原因。
第一:广东的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它出口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整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1个百分点,那这21个百分点从哪里来的,是从消费上面扣除的。
因为整个广东的大市场在海外,不在省内,所以原生资本没有动力去内陆,尤其是粤西南地区去投资,去扩大市场规模,说得更残酷点,叫做利益不相关。
第二,广东分工日益精确,每一座城市都是这台机器上的螺丝钉,一切以整体为中心,低端服务高端,高端服务出口,这就导致城市间产业转移变得困难。
说得再直白点,做高端的永远是高端,做低端的永远是低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

对了,想起上个礼拜有个问题上了热搜:为啥现在的年轻人看深圳的城市宣传片都觉得无感?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四个字:与你无关。
03
最近这两年,冷先生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拿广东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对比,在那边掰着手指头计算广东经济花多久才能超过加州。
说实话,咱们有信心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他两面性,或许我们可以从加州的发展路数中广东能够借鉴的地方。
广东和加州的区位条件相近,经济地位相仿,但在经济模式上却大相径庭,因为广东是一头的雁阵,而加州是多头的发动机。
从历史上看,自19世纪以来,加利福尼亚州也经历了从资源密集型,到劳动密集型,再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发展历程。
那么加州从第二到第三阶段都干了啥事儿?一句话:政府主导,广撒网多点尝试。
时下加州有六大产业:制造,娱乐,医药,农业,教育还有信息服务。然而这一切不是自然条件下的市场选择,而是加州政府有意识宏观调控下的产物。

早在上个世纪一十年代,加州政府趁着手里还有点淘金热留下的老本,开始布局相关产业,第一个是电影产业基地好莱坞,他们用真金白银吸引到了内斯特和米高梅,接着是医疗和教育,政府下意识引导,资本随之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经济快速上升时期,因为一旦经济停止增长,任你计划的天花乱坠没钱啥都做不成。
现在我们再说回广东,广东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广东的工业实力也毋庸置疑,那么值此黄金时期能不能拓展更多的产业方向呢?
把蛋糕的面做得更大,在其他方向多下力气,而不是盯着蛋糕上的一根根巧克力棒精雕细琢。
去年国家说,中国依旧有6亿人每月收入低于1000元,但我们却时常看到,有的人现在赚一个亿都成了小目标,有的人每年赚几十亿已经变得很痛苦。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广东的经济成就放眼全世界都非常耀眼,但这不是我们可以将问题搁一旁视而不见的理由。
经济的发展要让全民享受到福利,未来的广东,仍就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