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的教训0030】晋国权斗——晋国权力会到谁手里?

2023-08-07 20:46 作者:百里钟鸣  | 我要投稿

楚成王死了

南方暂时安静了一段时间

到了第二年

秦晋又掐起来了

原因是秦国要复仇

毕竟崤之战里秦军被全歼

除了孟明视等人是被放回

一个人也没跑了

因此两国在边境互掐

秦穆公让孟明视带着复仇之师攻打晋国

然后在彭衙被晋军击败

晋国人还用“拜赐之师”讽刺秦国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而且晋国还召集中原盟友主动出击

秦军不敌

彭衙和汪城被晋国夺走

看来晋国的霸业暂时不会消失了

-624

然后秦国第三年再来攻打

这次秦穆公全军渡黄河后

凿沉所有的船

破釜沉舟

向士卒表示不胜则死的决心后击败晋军

一路打到王官等地

晋国人守城不敢出击

秦穆公到了将士们死亡的地方为他们立坟墓

看着满地的累累白骨

秦穆公悲痛欲绝

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侥幸心理而死

虽然我也理解秦穆公此时的伤心

但我想说

如果您知道战国初年时三晋之一的魏国

用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

让秦国沦为天下笑柄

或者您这招破釜沉舟后来被项羽用在巨鹿之战了

那会不会更伤心呢

就此

秦穆公放弃了东出的想法

转而将目光和兵力投向西边

最后称霸西戎

虽然秦国人斗不过晋国人

但和周边的戎狄国家比 

又是奸滑的

比方蜀戎王派由余来看看秦国

秦穆公问他治国得失

由余回答治国不能荒淫无度,而要恭敬节俭

秦穆公发现由余是一个聪明人

就和王廖(Liào)说

唉!邻国有聪明人,对我国不好哇

于是就安排歌舞美女送给蜀国

让他们君臣不合

因此由余就到了秦国

看到没

和晋国人打交道久了

秦国人也变坏了

-623

但在晋国面前秦国还在吃瘪

当时晋国得到彭衙和汪城后

又在河西刮走秦国城池

看架势,是要在北路和中路将秦国堵死在关中

而且,秦国人在武关南线也不顺利

打下了鄀国但被楚国得到了

此时的楚国在慢慢恢复

还在东部灭了很多国家

-622年

继续说晋国

他虽然对外厉害

但内部出了问题

晋国本来上中下三军

然后三军设置主副职

这样就有六个位置

虽然他们数量有波动

但一般都被称呼六卿

他们这种角色同时代很多

比方鲁国有三桓,郑国有七穆

都把持一国国政

晋文公后期多了新上军,新下军

这样五军就有了十个位置

任免原则是长逝次补

比方中军将死了

那中军佐就当中军将

后面所有人都进一位

而中军将的后人到最后的位置重新排队

位置大家轮流坐

这个体系看似挺好

但实际上

所有人都想自己当老大

然后就会被其他人往下拉

而新上去的人

也会面临上一个人的问题

从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到晋阳之战

他们就这样斗了两百年左右

其实开始的初代

像赵衰,狐偃,魏犫,先轸他们关系还算不错

比方在城濮之战时

郤縠(xì hú)死后

面对晋楚决战的特殊情况

就没按长逝次补来

当时先轸只是下军佐

但大家都认可他军事才能优秀

直接成为中军将

还有魏犫要被杀时

大家还想如何救他

但这不代表他们的后辈也会如此

尤其是晋国最强时

没有外敌压力

他们自然会斗起来

问题在晋襄公六年出现

这一年

栾枝,胥臣,赵衰,先且居全死了

一下空出四个位置

-621年

然后第二年

晋襄公将新上军新下军裁撤

这样晋国回到三军六卿制

然后问题来了

这六个位置给谁呢?

尤其是中军将

这个位置兼任元帅

可以直接执政晋国

晋国更是第一强国

所以大家都盯着这个位置呢

而晋无公族

国君的兄弟多半都送到其他国家

这些位置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争了

六卿在开始时的人员家族名单大体两种

和晋文公一起流亡的

比方狐家,赵家,先家的狐偃,赵衰,先轸等人

在他们死后

接班的狐射(yi) 姑,赵盾,先且居原则上只能在后面重新排队

但先且居因为军事厉害

外加晋国面临其他国家挑战霸业

因此在父亲死后还是当中军将了

所以长逝次补只是原则的逻辑

还有一拨是晋国本地的

比方郤家的郤縠(xì hú)和郤芮两头下注

分别站队重耳和夷吾

最后也捞到六卿位置

在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死后

晋襄公打算按长逝次补的规则来

狐射姑,赵盾他们很着急

但先且居的儿子先克更急

想想看

狐偃,赵衰,先轸是流亡派的第一代

简称流一代

那狐射姑,赵盾,先且居是流二代

而先克是先且居儿子

他就是流三代

如果长逝次补的逻辑来

他得等到猴年马月

于是他就对晋襄公商量这个事

但也没说自己先家还想把持中军将

而是说狐赵两家

对咱们晋国有大功啊

所以狐射姑成为中军将

赵盾成了中军佐

而先克也捞到了上军将(说法不一)

这边狐射姑刚当上中军将

阳处父就谏言晋襄公说他过于刚硬

把他搞成了中军佐

而他原来的副手赵盾则是中军将了

这个时候

晋国诸卿之间,大家没有赵衰时候的谦让

国际上,也没有太强的外敌压力

国君本人也带头破环长逝次补的原则

所以这些位置也不用客气

争就完了

【历史的教训0030】晋国权斗——晋国权力会到谁手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