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透过现象看本质,泼几滴冷水——我的出版杂话

2023-05-25 15:39 作者:路边小石杜辉  | 我要投稿

 

文/杜辉

 

1. 哪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问题,不过很多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让行业得以继续发展。出版业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自我修复缺陷,问题只会不断加深,最后只能借助不可预测的外力影响来进行有限修正以达到延缓行业消亡的时间。

 

    从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到从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分流。从电商渠道对传统出版渠道的替代,到新电商形式对旧电商渠道的更替。几十年了,出版行业自身做过多少有意义的、本质性的改变?我想不出来。细胞受过核辐射后就会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生物体会极其痛苦的死去(具体去搜,我就不说了,相当痛苦)。出版如果自身无法修复问题、提升进化,那死的也不会很舒服。

 

 

2. 传统大众出版是权威中心的单向信息输出,但网络世界自媒体化其结果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并即时互动。既然没有了权威,也不能即时互动,那传统大众出版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存在的意义。所以大众出版的消亡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自媒体是良莠不齐,但真好的,其信息含金量、质量远超传统媒体,只要经过时间的淘洗,自然会有许多优质的沉淀。大众已经不满足也不愿意接受单向的信息宣教,大众需要的是追求价值认同下的兴趣阅读,是需要互动、直接、精炼的信息收集、过滤与分析。传统出版你能满足大众的那种需求?都满足不了,为什么还要消费你?

 

 

3. 只有把出版当买卖做,并且可以创造高额利润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人才进来,这个行业才可以前行。靠情怀、理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事物,只能让人才流失,只能让行业死的更快。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有钱、有闲可以谈情怀,别人是奔着实现财富价值的来的,你扯没用的有意义嘛?就算不单纯追求财富价值,但没有对应的财富价值,这不是侮辱对方的才华与价值嘛?你自己可以为穷找借口,但别人不会陪你傻,陪你疯,不会信你的鬼话。

 

4. 情怀、理想救不了出版业,但钱可以。想让这行业死的慢点,还是多谈谈钱吧.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没钱其实也是有其他逻辑和因果关系的。能力、认知、创造力创造了财富,反过来财富通过这些,又让有这些元素的行业发展、壮大。出版你有什么?挑错别字比别人厉害?别人不需要,就算人家平常白字多,人家也赚的比你多。能搞创新、做基础研发?有什么平台是出版企业做的?有什么升维的技术专利是出版企业研发的?我反正不知道。找不出优点的行业,自然没钱。没钱的行业自然也不会发展,那最后还羞于谈钱,这不是找死是什么?人病了要吃药,要做手术,而不是骗自己没病,你骗来骗去反正害的不是别人。

 

5. 随着ChatGPT的应用普及,出版业的许多组稿公司和写手会很快走到职业的尽头。

 

       传统出版既给作者带来不了金钱,也带来不了荣誉、知名度,那自然对作者吸引力就弱了,反正我知道许多优质作者现在出书意愿极低。费劲写出来的东西,出版机构也给不了几个钱,还各种删改,那出它干嘛?人家玩玩自媒体,受众更多、收益更多,不香嘛?

       再说读者,每天各种网络平台的信息足够,需要看书嘛?除了少量经典著作,绝大部分图书其实已经失去了传统的知识传播、传承意义。那读者都没有阅读动机了,已经有更好、更方便、更廉价的媒体替代,为什么还去看书?因为纸书的墨香嘛?你怎么知道那不是甲醛、苯超标的味道。

 

 

6. 金税四期会是低折扣书的团灭神器,到时又是一轮大洗牌,也是有些人的机会

 

    据我所知很多人靠低折扣书发了财,但也有很多人赔了大财。一个机会的产生,自然会被许多人抓住,但事物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许多不规范、擦边球的机会,一旦规范了就不会再有机会。如果金税四期上了,做低折扣书的企业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但一个坏消息的背后必然是好消息,就是一轮清洗下,又会有新的机会产生,并对其他人开放,但大部分人以前抓不住机会,以后一样还抓不住机会,这个是认知和能力的问题了。

 

 

7. 人山人海不一定就是复苏的征兆,招聘会也是人山人海嘛。其实更多的是更卷,大家都焦虑、彷徨,想找找机会。我们每个人在别人的眼中都是机会,只是真的机会就那么点,而且基本在场外的小会已经敲定。

 

    面对北京会的热潮,行内的人太乐观了。大家好歹是接触文字的,好歹被别人说成文化人,统计局、人民银行、海关等等的数据与报告你们都不看嘛?你们是活在瓶子中的世界嘛?没有大众的消费基础,你这个行业哪里来的复苏?人多没用,你要看消费数据。这个行业最终很可能都恢复不到18年的销售量。

    如果你预判对了趋势,你自然会有应得的收益。如果你因为主管意愿而有了错误的预期,那最后的损失是你自己埋单,而且很可能连你自己一起埋掉。想让行业复苏和它真的会复苏是两个概念,做生意不能因为你的主观意愿,而给自己编造出一个预期,如果这么玩,那就马上可以开席了。

    当年许多中高收入的中产,因为有了错误的预期,以自己的预期收入和预期职业生涯做基础,加了杠杆去买房、去生活、去投资,结果如何?房子法拍,妻离子散,流落街头的大有人在。放低一些预期不是坏事,达成是惊喜,达不成也不会挖坑埋自己。




透过现象看本质,泼几滴冷水——我的出版杂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