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话以出场方式走红的潘周聃:不刻意立与自己相去甚远的人设

2022-05-25 10:26 作者:南方都市报  | 我要投稿

“有请,潘周聃!”

“潘周聃,29岁,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学院)”,扭头、侧肩、斜身,大步流星地走向舞台……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两年前的一个片段在网上意外走红,画面中,潘周聃魔性的起身动作让他迅速成为全网模仿的顶流。大学生核酸检测时开启潘周聃模仿秀,更是掀起了“万物皆可潘周聃”的热潮。

一时间,潘周聃的社交平台账号粉丝暴涨百万,当事人则感到匪夷所思——他录完亮相就退赛了,自称在互联网上不过是个“小透明”。

谁是潘周聃?近日,正在从事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的他接受南都、N视频专访时表示,对于网友的模仿甚至恶搞并没有感到生气,“能逗乐测核酸的模仿者也算间接为抗疫做贡献”。他说,目前已经拒绝了经纪公司的邀约,“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能在互联网为年轻人带来什么,是我目前所要思考的。如果哪天网络不需要潘周聃了,我还是会继续专心搞科研。”

走红

4月1日晚上,潘周聃的手机不停地震动,朋友纷纷转来同一条视频,不约而同地告诉他,“你火了!”久久没有更新的微博也冒出了很多留言,“潘学长,快醒醒,你上热门了!”

“我一开始以为是愚人节玩笑。”他感到匪夷所思,这段两年前的《最强大脑》出场视频火得莫名其妙。当时因为疫情,他录完亮相就退赛了,在互联网上不过是个“小透明”,抖音粉丝只有个位数。

他向南都记者解释道,《最强大脑》录制当天,节目组导演临时宣布启用全新玩法,选手们都很担心一亮相就被淘汰了,都很紧张,没想到主持人第一个介绍自己出场,他被旁边的两名选手挤在身后,出场时怕撞到人,身一扭就站起来坚定地往前走。“因为我是第一个上场的,如果我呈现出一种害怕畏缩的心态,也会影响了其他的选手。”

大学生模仿潘周聃。


从一名“小透明”突然被卷至互联网的舆论场浪头,潘周聃坦言,起初,莫名其妙的走红让自己感到很迷茫。网友给他贴了“狂拽学霸”的标签,在他看来,人不知而不愠,并没有因此感到生气。看到恶搞过头的视频,还会在评论里留下“狗头”的自嘲表情。

“我的名字取自道家先哲庄周和老聃。”他告诉南都记者,小时候,在父母的影响下,潘周聃开始背诵学道家思想,面对互联网纷来沓至的关注,他引用《道德经》为自己开导。《道德经》有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们的眼光不妨长远一点,与天长地久相比,自己不过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当我辩证地去看待走红这件事时,就能豁然开朗了。”

本想置之度外,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料,一茬又一茬的营销号冒充潘周聃蹭热度、发表不实言论。最终,他决定拍摄视频回应,“当时只是希望网友搜索出来的第一页就是我,而不是招摇拐骗的信息。”

回应

4月2日,潘周聃拿出搞科研的劲儿,先涉猎了一番传播学的文献,“我是个理工男,没有经过专业的文科训练。如果这算危机公关的话,我是从零开始的。”四五十个小时里,他几乎没有合眼,反复揣摩稿子,录制了两个版本都不满意,又毙掉了重新写稿。

正值倒春寒,凌晨两点的英国牛津街头冷风呼啸,他独自站在摄像机前,背后飘来居民楼取暖设备喷出来的蒸汽,潘周聃苦中作乐称它为“仙气”,并在“仙气飘飘”中完成了第三遍录制。他解释,半夜录制是因为当时疫情比较严重,街上没人不用担心聚集问题,而且时间很紧张,录制完还要回去剪辑。

“真的很狼狈,也很艰辛。”录完已是凌晨3点半,他回家剪到早上9点多,将一个小时的素材浓缩成几分钟的视频,“我这是洗剪吹一条龙,洗照片、剪视频、吹牛,都是我一个人完成。”

努力没有白费,制作精良的回应视频发出至今,点赞数已经达到133万、评论8.7万。前排的评论几乎清一色都是“以为是个拽拽的学霸,没想到本人温文尔雅,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邪魅狂拽”的学霸到温文尔雅的学长,这一反差让他抖音吸粉242万。发布学霸式走路视频的“始作俑者”找到了他诚恳地道歉,称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引起了模仿的浪潮。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学生核酸检测时的模仿。“核酸检测排队比较闷,当看到有人头一扭动作很夸张地离开时,就觉得很逗,能给别人带去欢乐是件很棒的事情。”潘周聃笑称,能间接为抗疫做贡献,自己感到很自豪。

也不乏有人质疑这背后有团队在运营炒作。

对此,潘周聃告诉南都记者,“我没有特别关注粉丝的多寡,这本身就是计划之外的事,网友的模仿热情是无法炒作的。”作为一名研究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的工作者,如果没有模仿秀事件,原来的计划是毕业之后想找一家高校或者科技公司继续做科研工作,“我只是希望将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没必要刻意地立与自己相去甚远的人设。”

热爱

潘周聃硕士毕业于走出过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很多人看来,潘周聃担得起“学霸”的称号,但他并不想以“学霸”自居,认为只是自己比别人的学时间多了一点。

成长路上,父母的身体力行对他影响深远。他向南都记者回忆,刚上小学时,一家人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就在饭桌上铺好报纸,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潘周聃做完作业后,就背背《三字经》,看看《古文观止》,遇到不解之处,便拉上父亲一起翻字典查看解释。

他对古诗词运用自如,也源于从小的沉淀。因为喜欢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小学就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为之后的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时语文考试,因为不擅长现代文阅读,起初他考得不理想,一度被老师安排进补差班学,直到开始古文后成绩突飞猛进、名列前茅。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潘周聃度过了6年的中学时光。如今,网友称赞他“讲话像开了二倍速,遣词造句信手拈来”,他将其归功于从小的积累和中学的历练。

中学时期,语文、外语、历史等科目正式上课前都有5至10分钟的每日汇报,学生需要上台演讲。“我还记得第一次演讲的时候,脸红心跳、结结巴巴,经常忘词。”这样的训练持续到高中毕业,他越来越敢讲。有次分享《行路难》,潘周聃从右到左写了满满一黑板,讲了10分钟还没讲完,当老师提示要上课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想接着听。

“从小到大,我父母一直向我灌输一个理念:学好一样东西,首先要对它感兴趣。”潘周聃认为,无论是学古诗词,还是选择出国攻读理工科,都是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所谓脱颖而出的高光时刻,无非是借着热爱的动力多走了一步。

从学车辆工程专业,到研究自动化系统控制与机器人、人工智能优化算法,潘周聃坦言,每次更换人生赛道都很难熬,当从一个费了很大劲才慢慢熟悉的领域跳到另一个领域,首先要克服的是畏难情绪,“有时候真正阻碍我们前进的是害怕本身。”如何去克服?他支招,其一要感兴趣和怀有好奇心,其二是一咬牙一跺脚干就完了。

勉励

走红后的数次直播中,潘周聃会在抖音帮网友破解难题,直播间一大波人等待其批改作业,并称他为“作业救星”。

潘周聃笑称,一开始是批改模仿视频的“作业”,但没想到真的有同学将作业发了上来,但自己很少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分析答题思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答案。

这样的亲密互动让他的直播间保持着很高的热度,浏览量达数百万。有人建议他干脆直播带货,也有网红运营公司找上门,他都一一婉拒了,“如何为当代青年的网络空间做一些细微的贡献,这是我目前思考的头等问题。”

早前,人民网评潘周聃和韦东奕走红:人才正在被这个时代以新的方式注目。“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成为一名公众人物后,潘周聃愿意倾尽其囊,与网友分享理工科知识、古典文化、摄影技巧。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能为年轻人成长遇到的困难分享自己的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比较迷茫,我的20多岁也迷茫了很多年。我常开玩笑说‘就把它当作中年危机提前来了’,放平心态去应对。”

在短视频平台这片天地里,他自称还是“萌新”,时常被00后的创作能力所惊艳,“在我们眼里,短视频平台只是接受讯息的渠道,但00后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将短视频玩成了社交平台,并在彼此切磋互动之中不断提升创作造诣。”

如今,他也会思考短视频平台上的年轻人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儒家思想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互联网还需要潘周聃,我就会一直分享下去;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再关注我,我就继续全心搞科研。”

潘周聃说,比起仰望学霸,自己更认同“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大众对知识保有热爱,这是非常美好的精神,更是蒸蒸日上的一种表现”这一观点。作为理工男能在文史哲、摄影等方面有所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因为现在不如别人,而心生畏惧止步不前。如今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与其仰望学霸,不如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大众对知识永远怀有好奇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讲,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话以出场方式走红的潘周聃:不刻意立与自己相去甚远的人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