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八个月的大明皇帝却承上启下,观其一生,终不负一个仁字!
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北伐归途中。消息传回北京,朱高炽终于即位。

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二十年的皇帝。
如果在加上之前做世子的十年,那就是整整三十年了。
做了三十年的储君,最后还能顺利即位的,历史上实在不多。毕竟在皇帝这份高危职业面前,就算是亲父子,也有可能充满猜忌。
比如两百年以后的某位后来者,在皇帝位置上一口气坐了六十一年。儿子做了三十年的储君之后,终究还是被废了。

而且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整个明清两代皇帝当中,朱高炽是第一个在承天门上即位的皇帝。
承天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
即位之后的朱高炽,一改洪武、永乐两朝的大规模用兵局面,开始实行文治。
朱高炽虽然仅仅在位八个月的时间,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朱高炽开始,明朝初年的大规模扩张战乱时期结束,开始进入相对安稳平和的守成阶段。
而且,朱高炽即位后,提拔上来一批很重要的文臣。如著名的三杨、夏元吉等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朝廷中枢,主持这个庞大国家的运转。

在此后的二十年当中,这批由朱高炽亲手提拔上来的臣子,带领大明走向了一段非常平和安稳的盛世,史称仁宣盛世。
在正统史学观念当中,仁宣盛世所指的,是朱高炽和儿子朱瞻基所在位的这十一年时间。但如果严格算起来的话,一直到孙子朱祁镇即位初的几年,这份盛世依旧在延续。直到朱高炽的原配张氏去世,三杨这批治世能臣或死或退,明朝这段相对平静的盛世,才终于结束。
结束这段盛世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事变了。
公元1425年,朱高炽病逝于北京,终年四十七岁。死后庙号为明仁宗,葬于十三陵之献陵。
观其一生,终不负一个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