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信号】短期关系也要共识,策略先做短期~
最近有非常多想梳理的,算是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中,遇到了现实中的挂心问题没法很快的确定方案、解决情绪,然后就会影响睡眠,要么是影响入睡速度,要么是影响睡觉时间。。。
这不行,不可以,我必须要解决,正循环的起点是良好的睡眠!身心健康的基础,却是情绪平稳。。。如果负循环,就会相互拖后腿。。。停在内心处理速度不行、处理能力不行的情绪,就是负循环的起点
而这起点的原因,是自己所建的认知结构,要么是缺失这部分处理的模型,要么是模型对自己并不好用,针对性解决,前者是学习,后者是笨功夫内化
学新呢,自己这段时间打算停一下,要把吃的太多食物通过运动来变成自己的肌肉。。。而不是一直吃吃吃就变成脂肪了。。。其实之前就想停的,但不知道从哪里梳理起
现在想想,现实中的经历和问题,其实就是最好的梳理点——以解决目前的情绪卡点为目标,围绕去建立逻辑和思维,甚至结构化思维^_^,一举n得的事情~
其实有时候问题出现了,但0-1的路径探索没思路啊,自己现在是只能尽力调整到不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然后继续学习生活,可能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触点,然后开始有思路开始解决
但学完0-1创新路径了,能不能拿来参考下用呢?等我按顺序探索

而且评估逻辑和思维的重构也很好评估啊,就是看自己的情绪卡点是不是解决了
上一篇的最后是做了一个大节点判断,无法走到深度关系的,中等关系其实也很需要啊
可能是价值交换点比较浅,品性都是不错,那要怎么相处呢?随心?
看自己当下的需要?其实是否主动并不重要,第一步可以是试探,不断的假设-验证,确认对方愿意承接自己的需要?而这对对方也有价值,就可以用自己的需要来主动联系
其实试探也是需要不断做的,对方的确定也是要不断给的,因为时间是非常大的变数
感觉真的很理解Film的不断确认,不是人心易变,而是人很多时候都是不了解自己的,而刚接触的时候对他人的理解也很可能是错的,所以起初做的决定,并不能代表什么
现在再思考,自己最大的bug其实是,对方的不确定。。。其实还是自己没有去做确定
自己犯了个错误,因为确定不会长久,所以就短期的确定都没有去做。。。这是不对的

既然是活在当下,无论长远如何,当下的不确定如果影响了情绪,就要当下去确认
不要自己YY,用户导向思维——是用户的需求还是自己的YY,用户表达了需求,足够本质底层吗?

其实这两个居然对自己也适用。。。因为,自己了解自己也是很难的。。。很多时候不遇到现实状况,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会有那些情绪出来。。。
比如我真的看到Film的表面理性唯粉在那里茶言茶语的暗示Jam有问题、暗示奖项有暗箱什么的,前者让自己愤怒——情绪就那样起了控制不住,后者让自己知道了这人的自洽逻辑,所以虽然她之前的视频自己蛮认可的,还是没有犹豫的拉黑了她。。。
比如我觉得Film也没能提前预料到,当Jam“戏少老婆多”实情和“基圈天菜”实情出现的时候,他的情绪会是吃醋不爽^_^

然后关于自己表面情绪下的本质需求,这几天思考的比较多
比如接待客户后领导有些觉得不好的说,个人其实也不太高兴,觉得自己真的尽力但其实自己也不够满意,然后就得反思,从目标开始考虑起,然后思考明白,自己无法自证对和好,而且也无需证明,只需要达成目标就好了——对公司的确尽力维护利益,表明自己态度,对客户也是客户视角的满足需求,找好缓冲地带——自己做的是一个双方之间的平衡器
然后今天凌晨的时候脑子里总在转着几个客户的问题处理,如何让公司和客户双方满意,还有另外一个客户的维系,处理掉了的和需要处理的,理智告诉自己应该去睡,晚上空想是想不清楚的,白天有电脑纸笔,有同事可以商量,但想法停不下来

的确问题在问题层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升维,我的人生目标不是要把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人生目标是一种状态,我想要的状态,是面对任何事情、问题,都能内心安宁的享受当下,做每一个当下该做的事情
我并不是要把事情做完美,我不能控制事情的,我只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架构,让自己能做更优质的决策,并从每一个经历的结果中复盘现有的认知结构是否合适自己,如何迭代,发现自己认知结构缺失的部分,学习补足,验证自己笨功夫的到位程度——训练次数是否足够到熟练
所以,每次情绪的起伏,都是一个信号,如同身体不适是身体的信号,情绪起伏是认知结构的信号,我是否能及时调用合适的认知解决当下的问题,我是否迷失在生活本身,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意志是否有时空空间——还是活在动机层?这是不ok的,要能接纳现状,并且,要能理智控制思绪,做当下时间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焦虑后续的事情,或者说,未来的事情

把自己当用户,情绪是真实的需求,而不要用“应该”来要求自己,去感受情绪,并且,要去发现情绪的底层需求——一般来说是马斯洛五种需求的上层,或者是全能自恋完美主义
然后去决策和应对,试图解决情绪——假设-验证法,因为我们假设自己了解了自己,其实未必呢,只能假设情绪的底层需求是什么,自己现有认知结构可以找到方案的,去实施方案,看看自己的情绪是否消解了,以结果来判定假设成立归因正确

如果是跟他人的关系引发的情绪,关系是要共识的,关系的共同目标决定了具体的事件在目标上的意义
当在关系中出现情绪的时候,也是自己的真实需求,也要用假设-验证法,这个情绪的起因如果是自己方面的原因,自己的需求不符合关系目标——共识原则,那就调整自己
如果的确是和对方的关系引发情绪,共同目标下共识未达成,那就应该去沟通确认,再次确认共同目标,然后确认对方认知
记得远叔有个关系沟通的四步,只记得表达感觉,提出诉求,还是回去看看笔记吧

自我消解,表达感受,提成诉求,解释原因
自我消解是先自己消除情绪:他是爱我的,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而已
。。。解构这个方法的背景,就是确定对方是爱自己的。。。这个“确定”是怎么确定的?如果能确定还会有需要沟通的情绪吗?自己不是就能放下了吗?难道确定对方爱自己,就能要对方改变了?哪怕是比较合理的方式提出让对方改变的需求,难道就是好方法?
这个四步的第一个bug是假设前提不知道怎么求证,第二个是只是一个单方面的输出方式
而沟通,是一个共识的过程,这里却分享了一个个人视角,都不“用户视角”的方法,这怎么共识,怎么关系?——看来真的,远叔的视频我都是要吐槽的。。。。

所以,怎么去找机会沟通,怎么去达成共识,怎么去确认?
昨天跟小伙伴碎碎念的时候,梳理了一下自己昨天思考的四步法,空间上有机会接触,时间上有机会长期互相了解,然后是发现吸引+互补+人生态度相近,最后是小矛盾点上磨合
但其实基本99.9%生活中的关系都卡在第三点上,因为能走完第三步已经是soulmate了。。。人生一知己足矣,所以大部分关系,都是阶段性关系,或者是长期的中度关系,深度关系一生也就一人最多两个这样
所以,中度关系和阶段性关系的问题,在每个阶段所遇到的,都是要处理的
如果关系中的一个人停止了成长,那么这段关系的长期就是大致可预测的——改变是非常难的
如果两个人都有成长性,那么的确关系的未来是变化性的
但,中短期关系,也是当下阶段中很重要的组成,不能不处理的

问题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生活现实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问题是一个信号,如果自己游刃有余,对别人是问题的,自己却不会起情绪,如果觉得自己的内心被堵住了,那就是要么没跑通路径,要么没搞清楚本质,要么没找到好用的策略、checklist
现在自己的问题,虽然觉得是很小的关系,但事实就是在心头盘绕很多天,时不时冒出来
我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我该如何相处这段短期关系,不给未来留遗憾
马斯洛第三层,短期被满足也是渴望的,这就是我的意志,但卡点是什么?想要确认他是喜欢我的,这样自己提出什么被拒绝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是自作多情、自以为是而觉得丢脸?自尊心?
他不喜欢我的话也不会一次次主动联系,是有发信息困难症的人。。。我的自尊心,其实大家就是正常的沟通,相约做什么,一方没时间是很正常的,正如【不羁的灵魂】说的,如果出发点就是找人一起去做什么事情,那个人拒绝了又怎么样?但如果邀请的目标是为了填充其他的缺失,那么世界和他人并不是为弥补自己缺失而运转的,目的达不成是很正常的
把沟通作为目标的话。。。销售也是平均联系11次才成交的。。。接受现实规律,搞清楚自己的底层需求,是不是把自己的责任寄托给他人了——处理自己的情绪真的是自己的责任,“你想要别人安慰,先安装一个药箱”,不要逆规律而行,只会受伤
那自己的决定呢。。。反正这段时间想有充分的时间宅一下。。。有很多想要梳理,还有大大们的小说,想找一个能看的呢。。。所以,这个月内选择被动一点^_^,该表达表达,然后决策让他去做吧
我可真傻,短期的关系也要面对的,决策可以做当下阶段的,以后心情变了再调整嘛,自己真的是白白为难自己
ok~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