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和微念核心问题究竟在哪
前天说了李子柒和微念的问题,很多人很感兴趣,那再详细说下双方核心利益纠纷在哪。
李子柒和微念的核心问题甚至都不是二八分还是八二分的问题,而是,换壳。
这才是各路自媒体创作者都无比关注此案的原因。
之前,很多创作者小伙伴跑来询问我要不要加MCN或者签约公司时,我基本都不建议。
一方面是现在微博等大平台已经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有各种广告分成还有接单平台,就连一直被吐槽商业化慢的我乎这半年都上了各种激励计划努力保证创作者们能赚到钱。所以现在创作者对MCN的依赖是没那么大的。
另一方面就在于,MCN里的坑,各种套路,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比如之前闹的很大的林晨事件,MCN签约后放养,塞点僵尸粉就算给扶持,结果他自己做火了后MCN立刻找上门来要求植入广告。这个套路因为太泛滥,已经被很多人科普过多次了。
此外就是拿平台资源扯虎皮当大旗
比如说MCN会承诺给你流量推荐位,对接运营资源对吧,但实际上,各个平台的运营,本身就有这块服务。不论微博我乎还是小破站,他们都有专业的内容编辑和作者服务团队,每天会寻找好的内容给推荐位给扶持,很多小平台你作者入驻还有签约费。甚至有的类目比较冷门,平台运营每天自己都发愁去哪找好的作者完成本月KPI,所以只要你的内容真的好,平台本身就是会给流量给扶持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翻“微博内容创作中心”这个账号下,会发现很多这类活动。

而很多MCN的套路就是,在平台运营发现小作者之前,抢先签下小作者。
比如平台运营一般是在万粉以上作者里找人(不同平台不同类目会有不同),MCN则专门提前去5000--10000粉这个区间截胡。海量群发,签到一个算一个。
然后等过两个月作者自己把粉丝涨起来,平台的扶持资源到了,他们就会告诉你这是他们争取的,他们承诺的扶持完成了,“你看,我们承诺的涨粉过万达成了吧”。
很多作者此时终于如梦方醒感觉被坑了,这不是平台给的扶持吗?怎么算你们的呢?但无奈条约就是针对这块写的极其模糊,想解约又发现天价违约金在等着你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MCN喜欢找千粉左右新人作者的原因,稍大一点的作者基本会接触到平台运营,对这块心里有数。而刚刚入门的新人作者压根就没想过平台居然还会送粉丝送流量送推荐位乃至送钱,于是就被MCN借花献佛空手套住了。

所以之前那篇我特别说了,很多MCN公司说自己是平台能给流量,这个说法是很荒谬的。
微博这些才是真正的平台,MCN是经纪公司不是平台,两者在流量分配权上有本质差别,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把平台的贡献和功能算自己的功劳罢了。
但以上这些问题,都还只是一般MCN的问题,李子柒和微念的问题比这些都要复杂的多。
2017年7月20日,李子柒与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新闻周刊19年报道)
这个公司的股份占比,是49%-51%。李子柒49,微念51。
看起来,这是非常实在的一个合作方式了,相比各种坑爹的签约合同,双方直接成立一个55开的公司,这厚道的无话可说了吧。
但是,问题就在于,李子柒的内容制作,是在四川子柒文化这家公司上。
可李子柒的商业品牌,比如猫店这些真正赚钱的大头,却都没放在四川子柒文化这家公司下面,而是在杭州微念下面。
什么意思,说好的大家一起合作做大IP呢?一起合作那不就应该一起在“四川子柒文化”这个框架下合作吗?
为什么你们把赚钱的业务都挪到微念本体下面去了?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个的差异
这么说吧
所谓的李子柒做内容,微念做商业变现,双方一起把蛋糕做大,一直是这么个说法对吧?
按照这个说法,双方应该得在四川子柒文化这个公司下进行操作啊。只有这样双方才是在做同一个蛋糕,李子柒做内容微念做商业,双方一起享受做大“四川子柒文化”这个蛋糕的增益。
但现在的情况是,赚钱的电商店螺蛳粉等业务都在微念下面而不是在“四川子柒文化”下。
这意味着,大家做的压根就不是同一个蛋糕。
这个结构下,你可以把微念看做一家做螺蛳粉的公司,螺蛳粉卖的好,IP知名度大,公司估值就高。
而“四川子柒文化”可以视为微念的子公司,宣传部门,无法享受到IP做大带来的资本增值,更接近拿“推广费”工资的部门。
大家眼里李子柒出了IP,聚拢了流量,是品牌的核心护城河,还承担了可能的骂名,怎么也该是小股东是合伙人吧,结果最后掀开发现这个结构下,她只是一个宣传部的品牌代言人。
从拿股份的大股东到拿工资的代言人,这差的可以说天差地别了。这玩法谁能忍?
甚至公司做大后,随时能换代言人~
为什么之前没出争议呢?可能在于,之前李子柒并没有看出问题来~
别笑,真的,一般人真看不出这么多圈圈绕绕。
很多人的猜测是,之前,“四川子柒文化”做大李子柒知名度后,以“品牌授权”的形式,将李子柒品牌授权给微念,然后微念支付授权费给“四川子柒文化”。
因为授权费给的不低,所以可能还真感觉不出问题。都是钱,谁能想到授权费和分红的区别?
但现在微念几轮估值下来,估值暴涨,可能才发觉问题,咦我怎么没有微念股票的?
那么有人问了,既然是品牌授权,那么“四川子柒文化”不给微念品牌授权,直接和别的天猫店或者螺蛳粉工厂合作不就行了?
答案是不行,因为杭州微念在“四川子柒文化”占比51%,刚好过半,不出意外的话,能否决这个提议。
发现问题了吗?
“四川子柒文化”其实变成了一个牢笼。
前段时间我记得美团外卖平台有一个骚操作,让骑手小哥注册个体户,然后美团以公司合作形式和骑手合作,绕开了劳动雇佣的各种义务。
微念和李子柒的合作,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和这个有点类似,他将微念和李子柒的劳资争议,个人和MCN的IP归属纠纷,变成了“四川子柒文化”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公司内争议。这个在法律上,似乎复杂多了。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人甚至很难理清李子柒究竟得告谁,要怎么告才能拿回自己名字。
为什么作者们都这么关注此案,为什么我一直不建议作者小伙伴仓促签约,明白了吗?这里的套路实在太多了,一般人再仔细也只会盯着合同看,觉得我和对方都成立一个公司股权都清晰了肯定没问题,哪里能想到,还能在合作公司外再来一环呢?
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