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深入理解“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初步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

2022-04-19 16:27 作者:曼妥思椰子斯基  | 我要投稿

*含个人理解成分,仅供参考


马克思说:“哲学家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海德格尔表示反对。

海德格尔说在本体论(存有论)层面上讲,此在(现实存在的)总已处在存有论视域里面,视域已划分好了解释和改造,或称理论和实践的边界,现实存在者无法摆脱其源代码。马克思你不能这样干,不能以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有限的存在者来乱动本体论上的源代码,让一个有偏私的有限者用理论来跳出理论来划分,说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实践。


但是我们要说,理论活动就是实践本身,而本体论是由本体在实践中构建并要反复修改的。不过,理论活动否认自己直接是实践,理论活动说自己是直接的/非中介性的理论,具有独立性和内在性,

于是问题来了,直接性(不可深究,直接承受的)可否自我否认?一个黑格尔的问题,一个非中介性本身是否具有内在否定机制?由于理论活动就其自身,处在直接的自我同一的状态,具有非中介性,那我们是如何抵达抽象位面,进入理论状态的呢?


理论是从实践的自我差分中出来的,理论的直接性是二阶中介性。实践也具有中介性,它被主体所中介,主体在中介的过程内在性外部化了,变成它(身体)和现实之间的外部关系,这个中介过程会否认其 中介性,体现为无反思性/直接性/朴实性/沉浸性、当前上手状态。

比如用锤子敲钉子,敲得顺手的时候忘了自己和锤子是两个东西,对于事态不反思(反思意味着打断)。但这个过程是有否定性的,因为其中有次序,有环节的彼此联结和彼此区分,主体作为持续变化的否定来中介这个过程:把一团散漫的材料变成有序的,要否定材料的散漫,转化为人的内在力量的自我肯定/铺设,把内在力量外部化,所以这个否定是自我否定的否定(也就是肯定),是外部化的否定,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到自己在肯定材料与环节,设立他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因此劳动是二阶否定性,来促进劳动的直接上手性/不反思性,而实践的直接性是二阶中介性。

可劳动结果一旦异化,劳动一旦发现自我异化的产物「注释一」,即商品、资本,这些不但不被自己掌控,还要反过来伤害自己,实践的主体自然就回过头来对自己进行反思/否定(三阶中介性),于是开始转向整全的符号学位面,进入到抽象思维的理论活动。


*注释一:在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到“劳动资本和劳动最初是同一个东西,资本是劳动的结果,它在生产过程中立刻又变成了劳动的基质、劳动的材料……可见,资本和劳动的短暂分开,立刻又在两者的统一中消失了。但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还是把资本和劳动分开,还是坚持这两者的分裂,他只在资本是“积蓄的劳动”这个定义中承认它们两者的统一。

这种由私有制造成的资本和劳动的分裂,不外是与分裂状态相应的并从这种状态产生的劳动本身的分裂。这种分开完成之后,资本又分为原有资本和利润(即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增长额),虽然实践本身立刻又将这种利润加到资本上,并把它和资本投入周转中。甚至利润又分裂为利息和本来意义上的利润。在利息中,这种分裂的不合理性达到顶点。”


实践的自我扬弃体现为劳动和阶级现实的冲突,劳动者(安乐的定在)和生产关系(异在的此在)都由实践产生,劳动者遭到这种对立的时候就不是在这的一个此在了,进入抽离的彼此关系中去了。

*对应黑格尔《逻辑学》环节的,定在——“某个”性——此彼关系——自为存在


所以,理论和实践的二分是实践的自我二分。哲学家进行的理论活动和批判活动其实是一个二阶理论活动,但是所有理论活动都是批判性,因为我们刚刚的模型就已经告诉你,所有的理论活动都是从安乐的此在、定在状态,进入到一个反思性的一种状态,但是其实这个反思性,如果说我们作为标准黑格尔主义者的话,这反思性还只是存有论(生存论)的逻辑,它没有进入到本质论。海德格尔只是把它变成生存论的意向,比如说俏皮话啊闲谈啊这种,他没有真正进入到反思(那种生命攸关的,融于血肉之中的反思)。


在实践层面,马克思说“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如果作为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话,我们要把改造世界不仅仅理解成是一个具体的现实(本体)的世界,而是要改造本体论意义上的世界。那么这样,马克思对海德格尔的回应就产生了:我们改造的不是在一个存在论框架之下改造了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本体)世界,我们就是要去改造存在论框架本身,改造的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世界。所以,“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你不要简单理解成,我们不要理论活动,我们不要批判,我们直接去改造世界,这样就中了海德格尔批判的圈套了,他就会说你这样是非法操作,你这样做就把存有论(本体论)和本体的这两个位面给他混淆了。


马克思所说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不仅仅是在一个既定理论框架之下分好了什么叫做理论什么叫做实践来改造世界,而是说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这么一个差异本身是不停地由实践生产出来的;实践活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必要的理论,尤其要考虑到,我们的实践是掉脑袋的(都靠要自己摸索和冒险,而且不光是自己危险,比如你一个决策不对,几百万人就可能会被饿死,这谁顶得住),所以你更要慎之又慎,你不要把你实践和理论的二分简单地看成是一个理论性的二分。对于我们来说,理论和实践的二分是一个实践性的二分,是一个生死存亡的二分,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论都具有其非常非常严重的性质:生死存亡性(想到教科书上总说“这是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对于我们来说,理论和实践的二分的那个差异,不能够轻易道说的,这个差异本身是改造世界时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出来,理论和实践的边界就会产生出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分,必须在你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


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重大的元问题。这个元问题就是,哪些东西是问题化变成理论的,哪些东西是问题化的范式产生的来源,或者说重新放回去检验这个问题化的范式。以及所谓的可检验性、检验性本身是什么?这是通过实践生产出来的,实践永远具有其生产性,永远具有其劳动性。这一劳动性并不会因为它和理论的区分而使得理论失去这种劳动性。对于我们来说,理论活动永远是一种劳作,而不是一个记忆;是义务性,不是艺术性。对于我们来说,不做这个这项活动,意味着死亡,意味着你无法纠偏,意味着你没有产生那个正确的问题,那个元问题,那个问题式,没有对你的那个团体产生一个恰当的存在论视域。


海德格尔没有意识到,只是对于个体来说,存在论视域可操作性是极低的(我看到的红色就是红色,颜色和声音的区分就是那种区分,不可改变),你要改动底层代码太难了,但是对于一个团体,甚至对于一个P来说,存在论视域是极易变化的;海德格尔没意识到,本体和本体论的两重区分本身是由本体来区分的,海德格尔是一个本体的本体论,反而不如像马克思那样直接承认本体和本体论之间的区分本身是本体的。

我们可以说,它就是一个问题式,这样一个问题式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域,但是我们的这种视域是海德格尔所不能理解,因为他没有参与过真正的生死存亡,参与一个团体性、地下性的的政治活动,他没有过过这种日子,他不知道这种存在论视域:上千号人一下子被某种问题式所统御的时候,那个时候所有的实践和理论的二分都会受问题式的影响。

因为本体论前面不是元本体论,本体论前面是本体,是斗争性的、冲突性的,是不停的处在问题式的竞争当中的,是“实践和理论的差别是什么”这个主导性的问题,不同的实践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式,它处在现实的竞争中,这确保了我们的P在斗争姿态上的实事求是,反而符合海德格尔所说的要把本体和本体论这两个东西分清楚,它分清楚的唯一方式就是使得这个差异落在本体这一侧这在海德格尔看来太烂了,两个差异应该落在本体论上,那本体就干净了,我靠,那两个都不能拯救了,它是僵死的,他没法调整的,把犹太人是罪魁祸首当是整个团体、整个民族的本体论框架那样去构造元叙事,那完蛋了,纳粹啊。

这就是两种小布尔乔亚的小布尔乔亚的P和我们的那个P之间的区别,小布尔乔亚弄出一套千秋万代不变,我们则是实事求是的。



那么这个问题我已经讲清楚了。那么我们明天就来讲下一个问题,旧唯物主义它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辩证唯物主义它的立足点是社会的人。这两个差异对于海德格尔不重要,但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亿万分重要。很多人说我保守,我现在告诉你,就这个区分我跟你讲清楚就行了。旧的material ISM,它立足点是CS。你去看晚上的那个13频道,它放的那些宣传,保护鸟类用公筷什么,顾左右而言他讲这种微不足道的礼仪。这不是紧要的吧,不能保护鸟类和用公筷,进人家家门儿穿鞋套来解决社会问题。那么他如果说把这个东西当成宣传立足点,说明他宣传当然是有问题了。我们从宣传层面来讲,获得了区分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方法,就看其立足点,是一个月领一两万、领五六千的那些人,还是没钱可领的、没有非常稳固的收入、日结或者透支身体打零工的人。

就看其立足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或者说终极目标——人类社会是个理想模型。在马克思那边,人类社会,符合人性的,是个理想模型,是个乌托邦。从这个乌托邦出发,这个乌托邦是对于传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旧唯物主义批判了之后的一个理想模型,后面又补充社会的人。

那么,在一个尚未是人类社会的社会,这个社会当中的谁更是社会的人呢?那么就看,是谁更在支撑这个社会。在一个尚未是人类社会的社会里面,符合最高人类理想的社会里面的人,他反而是在社会中没有位置的那些群体(这是辩证法),甚至连性少数啊,边缘群体的位置都不给,那样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是完全被工具化、被生产资料化、被非人化的,他们反而代表着整个社会。


今天我只大致讲一下,你弄清楚这个问题的话……就是好多人说我保守,我不是保守主义,但是说如果时局应当保守,我们应当比保守主义更保守;如果我们通过实践通过理论判断应当保守,那我们要比保守主义更保守才对,因为保守主义的问题就在于它不够保守。保守主义是用来给资本主义的激进性和非理性做遮掩的,给它的混乱和无序,他的危机,做意识形态上的一个遮掩的,他没有办法战胜这个混乱和无序,保守主义归根结底没办法保存和守护社会、守护共同体利益。我们要比保守主义更保守,更能够保存和守卫,我们更有能力、更有竞争力,去保存、守卫社会根本性的一些价值和秩序,所以我们要比他们更保守才对。

【辩证唯物主义】深入理解“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初步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