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又忘?试一试“回忆法”
什么是回忆法,很多宝宝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方法,是先看一遍笔记再回忆还是直接不看笔记就开始回忆呢?大家对回忆法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今天统一给大家说一说。
一、“回忆法”怎么使用?

一般来说,第一轮第二轮背书,马上就开始回忆,可能会丢掉一些东西、遗忘一些东西。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一种检测,这时候就建议用回忆法。
所谓的回忆法是说,大家一开始就不要翻书,哪怕这个科目你背过去已经有20天了,那你也不要翻书,你闭上眼睛回想,这个科目当中的宏观框架是什么?进入这一章,这一章的大框架到中观框架到微观框架是什么?老师说这一章的名词题是什么?简答题是什么?分析题是什么?
也就是说你几乎是闭上眼睛,就像老师讲课一样的进行全面复述,复述到某个知识点,发现知识点模糊,把它记下来,最后复述完毕,再开始翻书看。
二、“回忆法”与“默写法”结合使用。

还会有同学问默写知识框架行不行,当然可以呀,但是我们要学聪明点,不一定非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默写出来,这样就很耗时,其他科目就没有时间去复习。
可以将“默写法”与“回忆法相结合”,一方面,用一张大白纸将整个科目的大框架、每一章的大框架默写出来,另一方面,看着这些默写出来的框架回忆细节点,回忆不出来的,做个记号,翻笔记看看内容,下次再回忆的时候,先把这些记忆模糊的知识点先回忆,再开始整个科目的回忆,不断的减少不会的知识点。
三、回忆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

回忆法的好处是你可以明确哪个地方你真的不知道,哪个地方是你已经知道的,有些宝宝可能是细节上不知道、可能是框架连不上。
如果你每次背书都背的是细节,这时候就开始自补框架,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比知道细节还重要,当然细节也重要。
像上面这位宝宝的情况,看着笔记都可以背下来脱离笔记就不行,这时候就更应该使用回忆法,大脑已经进入舒适区,你要尝试着突破这一点,看着笔记背书,有时候你是全然没有思考的,就好比一个机器人看着提示词在念,真正记住的没多少。
回忆的过程就是开始思考的过程,我怎么没有记好这个大框架?我怎么连大框架都没有记住?你会有一个思考,思考哪里没有记清楚,你就会想办法去编排、去精细加工。
四、学的晚的学生如何安排学习计划?
对于第一轮背书的学生,回忆法就不好使用,你就要先看知识点,再专门去记忆,但是你的记忆是从宏观向微观推演下去的,不能上手就是一个一个背题,而忽略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回忆法”就需要往后再推迟使用。
如果有的宝宝因为学的晚而仅仅是把强化班看完,甚至强化班还没有看完,你当然可以把课程听全乎了,因为每一个班型都有它的作用(现阶段基础班不用看了),然后背书的时候围绕着冲刺班的重点进行记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