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白《将进酒》笔记

2022-08-31 18:45 作者:春日之酒  | 我要投稿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会给人以震撼是来源于他诗歌内部的情感张力。所谓情感张力是说在作品中存在情感相互排斥的情绪和相互对抗的语言,通过这它们的碰撞而形成一种壮美的风格,产生一种极具冲击力的震撼力量。

李白诗作中的情感张力则来源于他所追求的事物之间的矛盾。

他渴望成就伟大的功业,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书文》这样写过:愿意“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亲近自然,喜欢神仙道教,同时又有着极为强烈的入世激情,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希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然后功成身退,飘然归隐。包括在《侠客行》中他也写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是很有政治抱负的。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崇尚人生的自由,性格中存有对权贵的蔑视,就决定了他不会做出折腰的姿态周旋于权贵之间,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李白不是适合混官场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学习中应该是有所体会的。毕竟最后卒章显志的主旨句大家应该都很难忘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得多么豪壮!

因此,他在诗歌之中所呈现的不是单一的感情,而是相互矛盾的情感,就产生了一种冲撞,形成了他作品的内在张力。

《将进酒》是古乐府旧题,其实就是劝酒歌,劝别人喝酒的。但是李白这个劝酒歌确实写得太好了。

开首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劝朋友喝酒开口就是这么两句,很有气势。那么气势从哪里来得呢?从夸张的想象中来。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说“河出昆仑,以其地高,故曰‘天上来’。”李白也受道教文化很深,而昆仑山多见于道教神话传说,所以李白这个“天上来”的想象也是有依据的。

那么前两句写出黄河奔腾豪迈的气势之外,还容易引起人的另一种联想,就是生命的流逝。孔夫子曾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长歌行》中也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之句,他们都是在借奔腾不息的流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生命是短暂的,是不可逆的。《古诗十九首》里也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包括在李白的另一首《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也写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表现出光阴飞逝且不可挽回,不如我们抓紧时间尽情喝酒欢乐!劝朋友们饮酒。

他可能觉得只说这两句话不够,意思似乎不是太明显。所以他用了相同的句式,又紧接着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说你看不见高大厅堂的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吗?时光飞逝,人生短暂!

这四句之中,前两句是空间上的夸张,后两句是时间上的夸张,感叹人生的短促,难免心生悲慨。因此我们更要抓紧眼前的时间,纵情地欢乐。他的情感也由刚才的悲愁而转为了一种豪迈的、混不吝的状态,显示出一种精神上的不屈服。他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得意的时候就要尽情地喝酒、尽情地快乐。可他真的快乐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暂且放一放。

接着往下看,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极度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他说老天爷让我来这个世上一定是要我去发挥用处的,相当地自信。其实这里就隐藏着一种渴望入世的积极情怀。“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的是深藏于他骨子里的一种豪情。

其实这里感觉有点喝高了,与之豪壮情怀相对应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盛筵呢?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有定当,必定之意,比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他说把食物都准备好,一定要喝上它三百杯也不嫌多。

好家伙,就算古代的酒纯度不高,一听要喝三百杯也确实是吓人了一点。这个时候他的两位朋友可能有点犹豫了,接着就被点名了。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你俩赶紧喝,你这酒杯别停啊!就能逐渐感觉到李白的情绪是越来越亢奋的。他说“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我在这里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我个人以为他可能是真喝高了,请他的朋友们听一听他心里的声音。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指代就是功名富贵,古代的贵族吃饭的时候是击钟列鼎而食,排场很大。他说“不足贵”,那权贵的生活有什么可稀罕的呢?我只愿自己永远沉浸在酒醉之中不要醒来。这两句由狂放转为激愤,从中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权贵的蔑视。

从这一处开始其实可以感觉到李白此时的情绪是往低处走的。他的言辞之间相当地豪放,但是他深处的情感是低沉。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常以谢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自比,但是呢却没有人重用于他,他是“寂寞”的。此处他是用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他好像是在回答朋友你不信喝酒的人能在历史上留名?好,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谁呢?陈留王曹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你看,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十千钱,他们尽情地欢乐戏谑。为什么是曹植?曹植历经曹丕、曹叡两朝,皆受猜忌而不得重用,引起了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他为曹植不平,也为自己不平。

好,到这里刚流露出一点寂寞,流露出一点低落的情绪,立马情感又发生了一个转折,又变得高昂了起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啥?你说没钱?可以感觉的李白此时的酒兴是越来越高,诗情也越来越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说把那名贵的宝马牵出来!把那又轻便又暖和的皮大衣也拿出来!去把那些东西典当了全都换成美酒拿来!及时千金散尽,我们今天也要喝个痛快尽兴!

口气很大啊,简直是反客为主,不知道的还以为今天是李白在这儿做东请客呢。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戴建业老师是这么总结的,他说在这首诗中: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伤并存,摒弃富贵与猎取功名对峙,矿大放纵与鉴定执着关取。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性质的情绪,双方非常猛烈且毫无节制。这种相互矛盾相互对抗的情感,在李白的内心深处,碰撞出铺天盖地的情感巨浪,从而产生了一种极具力量的情感震撼。

人生短暂时间短促而功业未成,是无奈的悲愁;光阴飞逝尽情饮酒享乐,是无奈的欢乐;觥筹交错,酒杯劝饮,惟愿长醉不复醒的深处隐藏着寂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狂放是化不尽的“万古”之“愁”。但即便如此,我李白依然相信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不屈的精神与孤独的自傲。

【参考】

戴建业《高能诗词课》

蔡丹君:不自信?人生遇到困境了?来读读李白的《将进酒》,包好!

《将进酒》百度百科


李白《将进酒》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