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系列汇总
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形成对湿法隔膜的强劲需求,成本经济性有利于其加速渗透。干法隔膜主要用于商用车及储能等,而乘用车动力电池湿法隔膜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2016 年湿法隔膜出货占比仅 42%,2022 年一季度已攀升至 82%。
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主要系产品性价比持续优化:
1、性能优越
干法隔膜成孔效果欠佳,一般用于商用车及储能等领域。湿法隔膜厚度较薄,微孔均匀,孔隙率高,有效保障电池能量密度及循环性能,更契合高能 量密度电池,一般用于乘用车领域。涂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提升电池安全性。
2、成本经济性凸显
经过前期行业产能无序扩张及恩捷主动调价,2018 年以来隔膜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湿法与干法的价差从 2018 年的 1.9 元/平下降至 2022 年 一季度的 0.3 元/平,对应度电价差为 4.5 元/KWh。另一方面,隔膜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具备一定稀缺性,叠加在电池成本占比较低,下游电池厂成本容忍度更高,纷纷采取预付款模式加快锁定上游隔膜产能。
三、涂覆改性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安全垫,重要性日益凸显,渗透率不断提升;涂覆工艺定制化技术壁垒高,由第三方代工向基膜涂覆一体化发展。
1、安全性提升
涂覆改性可有效降低隔膜热收缩率,提高抗穿刺强度,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可以增强隔膜与电解液之间的浸润性,提高离子电导率。近两年湿法隔膜的涂覆比例达到 80%以上。
2、工艺定制,勃姆石加速渗透
涂覆工序定制化特征明显,需要根据下游电池厂实际需求进行加工,涂覆溶剂及颗粒的搭配不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差异性。无机涂覆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从而占据主流市场(90%以上),勃姆石凭借更加出色的性能及成本经济性加速渗透,对氧化铝形成显著替代。
3、格局变化
行业发展早期,隔膜涂覆以第三方代工及电池厂自建产能为主。受限于涂覆产能偏紧,未来一段时间第三方代工及基膜涂覆一体化预计将并行发展。中长期看,基膜涂覆一体化有利于隔膜厂把控产品质量、降本增效,乃大势所趋。隔膜行业高壁垒使得外部潜在进入者望而却步,内部竞争者成本盈利水平分化,已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高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设备&工艺)、资金、客户四 个维度。
1、设备技术含量高、产能供给稀缺,设计开发、定制生产、组装调试壁垒高周期长
隔膜产线非标化属性强,从设计开发、定制生产、组装调试都有较高的难度, 隔膜厂需要对工艺和设备有极为深刻的理解才能顺利实现生产能力。核心设备 仍高度依赖进口,而全球优质设备产能整体有限且大部分被隔膜大厂锁定,设备 交付、产线安装、调试量产需要两年左右,这将限制众多竞争者的产能投放能力。
2、工艺难度大良率低,专利影响展业
较高的制备难度造成隔膜良率在锂电四大主材中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及盈利水平,而工艺改进良率提升很难一蹴而就, 需要长时间积累。另一方面,国内外隔膜大厂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或授权,具有长期排他性,由此阻止或延缓其他竞争者的相关业务拓展。
3、重资产属性强,资金投入大
隔膜投资强度高,单 GWh 投资额一般在 5500 万 以上,略高于三元正极,是负极材料的 2-3 倍,电解液的 7 倍以上。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产能扩张更快,由此带来“产能加速释放—单平成本下降—盈利提升” 的正向循环。
4、客户认证门槛高周期长
电池厂认证标准高、周期长,海外客户更甚。而一旦进入其供应链便不会轻易更换,有助于隔膜厂获得稳定充沛的订单,由此降低了频繁切换产线所带来的损耗,有效提高单线产量。海外客户订单量大、利润高、回款方式佳,头部隔膜厂有望迎来量利齐升。
整体来看,隔膜行业具备较高的壁垒,高端精良的设备、成熟精湛的工艺及强 大的资金实力使隔膜厂得以匹配优质供应链,龙头厂商技术优盈利强不断扩产,而二梯队厂商降本增利弹性空间大,多方位追赶提升竞争力。
成本端:降本是系统工程,既需要行业共同推动原材料 PE 及设备国产化,同 时也需要隔膜厂修炼内功做好规模化降本及技术降本。规模化降本核心在于增加产量,一方面可以构建更多产线,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单线产能并实现连续生产。技术 降本旨在通过设备及工艺不断优化实现良率提升。

我们和大家系统地分享了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系列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来回顾学习,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和我们联系并相互交流。微信咨询:13926865912(备注公司名称+姓名)
大纲如下:
一、固态电池商用尚远,影响有限
二、成本经济性凸显
三、涂覆工艺定制化技术壁垒高
四、设备非标化技术门槛高
五、技术工艺难度高良率低
六、重资产属性强
七、认证标准高周期长
八、隔膜降本途径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智慧园区碳中和,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
汽车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不同系列持续更新中……)
1、国际主要碳交易市场经验系列汇总
2、中国碳交易市场经验系列汇总
3、碳市场展望系列汇总
4、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系列汇总
5、碳资产系列汇总
6、碳计量系列汇总
7、碳排放系列汇总
8、碳减排制度系列汇总
9、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10、CCER制度系列汇总
11、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12、林业碳汇系列汇总
13、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14、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汇总
15、绿色金融系列汇总
16、ESG系列汇总
17、低碳供应链案例系列汇总
18、循环经济系列汇总
19、可持续发展案例系列汇总
20、可持续发展调研系列汇总
21、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汇总
22、碳中和背景下的电力行业系列汇总
23、电价政策展望专家交流汇总
24、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汇总
25、碳中和背景下的水泥行业系列汇总
26、碳中和背景下的玻璃行业系列汇总
27、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行业系列汇总
28、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园区系列汇总
29、华为零碳智慧园区系列汇总
30、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建筑系列汇总
31、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交通系列汇总
32、碳中和背景下的数据中心系列汇总
33、ISO 14064-1系列汇总
34、绿电专家交流汇总
35、CCUS系列汇总
36、抽水蓄能系列汇总
37、氢能系列汇总
38、锂离子电池系列汇总
39、动力电沲回收系列汇总
40、中国乘用车双积分系列汇总
41、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42、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系列汇总
43、广东汽车碳足迹系列汇总
44、汽车左B柱LCA系列汇总
45、汽车白车身LCA系列汇总
46、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系列汇总
47、动力电池发展趋势系列汇总
48、动力电池市场回顾系列汇总
49、磷酸铁系列汇总
50、磷酸铁锂专家交流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