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P】【纪录片】【泉州】【世界遗产】重返刺桐城(1-3集全)“泉州·宋元

2.
《光明之城》记载泉州刺桐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比马可波罗早二十年)
令人惊奇的是,这里遍地是商人,外国人;心态也极其开放,连市舶司的官职也可以由外国人担任
泉州的古桥,洛阳桥、安平桥,桥梁众多,不愧为通商口岸
走过的路都可能是桥
福船--造船技艺的精细与高超
海上交通史博物馆
竹街-市舶司,泉州作为官方港口的标志性事件
九日山延福寺-摩崖石刻,多记载“祈风仪式”,朝廷行为
文明的交流在宋元时期达到繁盛,平民旅行家众多。
商人汪大渊《岛yi志略》中国人走出去的先驱,记载经济发展,贸易繁盛,文化多元。
木偶剧院 唐朝中原传入,定型于宋元时期,保留着南戏形态。
永春--治香,保留西亚传统治香手法,香料也来自海外
香料作为最重要的海上贸易货品,“香料之路”
刺桐十字架,混合中国传统宗教和西方宗教
开元寺:农历二十六--勤佛节的仪式,西街临时封闭开放为小商贩,多年不变
关岳庙-关公被作为商业的保护神;涂门街-世界宗教博物馆,文庙、基督教堂、清净寺……在人类尚未运用科学技术保护自己的年代,飘洋过海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各种神灵的庇佑。风格迥异的信仰在泉州的狭小空间里相遇、相安。——丝绸之路是人类交往的网络,所谓共生,而非只是单向的货物流通。
【唐-元】海上丝绸之路
3.
(1)妈祖文化
著名的官庙-妈祖庙-天后宫,妈祖成为天妃是泉州港海神崇拜的巨大变化。
妈祖是闽南地区最正宗、最接地气的文化传统。在变幻莫测的环境风险面前,人类需要借助信仰,来获得强大的内容力量,泉州的神明信仰正是由此而生。
(2)古船博物馆
龙涎香,这是西亚一带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进口;南海一号,主要承载的是瓷器,主要是出口。
彼时的海上贸易天然地带有传奇色彩和人文气息。
(3)以舱代薪--新的经商方式,灵活机动
此外,还有委托经营、合资经营,人人是商人。
泉州人民创新精神、合伙承担风险的能力,当然还有宽松的政治、国际环境。尽管随着政治环境变化,泉州港的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但这种商业基因没有改变。
(4)德化陶瓷商人从商业贸易中学习英文
商品不过是载体,真正传承百年的是在商业极其发达的年代里培育出来的公平、友善、诚实守信的商业精神。
(5)刺桐城商业贸易的危机-明朝的海禁政策
-->官方垄断:郑和下西洋
(6)与东南沿海侵扰势力抗衡的是新崛起的重要力量——拥有地方武装的私商集团,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泉州安平人)为主角。
私商与明朝官方合作
——延平郡王祠,将普通人奉为神明是彼时面对未知风险的必要信仰。
(7)文化魅力的传承--咏春拳,泉州人相信其来自泉州永春县方七娘的白鹤拳。
这种不需大幅跑动,适合于船舱和甲板,对抗摇摆海浪;出现在海禁政策之后,与东南海岸动荡时局有关。这种学武的风俗延续至今/
泉州南少林寺
南拳原本是保护自己、化解纠纷的最后屏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为独立的东方符号
(8)南洋华侨时代
(9)安溪茶叶,部分保留传统制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