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33 阶级分析方法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3、阶级分析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一切社会现象,就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1]
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才能分清改友,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教员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捏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教员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各个阶级,作过详尽的具体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各个阶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制定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教员又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从而制定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范例。
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使我们正确地估计革命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员指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3]这样,当敌人暂时居于优势时,就不会被它的表面强大的现象所迷惑;当敌人濒于灭亡时,就不会被它伪装的可怜相所欺骗。教员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关于重庆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著作,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形势、指明方向、提出任务、鼓舞斗志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致的。我们在对问题作阶级分析时,既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才能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
每个革命者都必须学会阶级分析方法,划清敌我界限,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一边,绝不能站到人民的敌人那一边去,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根本立场问题。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对于在革命斗争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清本质与非本质,主流和非主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这样才不致于迷失方向,滑到斜路上去。
注:
[1] 《列宁选集》第二卷587页。
[2]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3页。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