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自然辩证法内容笔记
偏官马非西马解释注意。
反杜林论 引论
“关于自然和历史的无所不包的、最终完成的认识体系,是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但是,这样说决不排除,相反倒包含下面一点,即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有系统的认识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取得巨大进展的。”
笔记: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只是“人类史前史”范围内的东西。“历史必然性”的终结——迈入共产主义只是“人类史前史”的终结而非历史本身的终结,相反,是人类自由的历史的开始。因而我认为将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与新自由主义的“历史终结论”类比是一种非常肤浅的认知:福山的历史是真实地完结在了自由民主制度,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绝对精神复归自身的那种完成。这也是辩证法在绝对观念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不同处境的一种类似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性由于前者的唯心主义本质被埋没了——绝对精神在完成了长久的“归乡之旅”便停止了前进,辩证法的运动中断了。
第一篇 哲学
六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
“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只有在它没有被理解时才是盲目的。”(1)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 / 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像是在许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正好应该由它支配的对象所支配。 / 因此,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笔记:这句话能说说明恩格斯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者”,以主客二分的视角,将自然界置于客体位置任由人类支配吗?首先可以从《自然辩证法》那段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入手否认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分视角——自然绝不是被人们支配,或者说被侵入时反抗一下这样的纯粹客体物。其次我认为作为一个熟悉黑格尔哲学的人,恩格斯也不可能不知道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或者说近代哲学围绕主客二分这一产生各种认识论、本体论观点的核心问题的超越而向后倒退。为什么这么说,一个证据是这段话里讲了是人类的自由是要能支配“外部自然”而非自然界,也就是说人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超脱自然的独立的存在物。说“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更多地是在主体性的增长也即“越来越自由”的角度上的——人对必然性的认知能使得人能利用自然来摆脱自然界对人的(绝对?支配)。如果从绝对观念论的视角,人的“自由”也是自然的“自由”,人在运用规律摆脱受支配状态的过程也是自然界由潜在到现实的展开过程。
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后,“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笔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个异己的力量也被马克思有所提及“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成倍增长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从这里也能看到恩格斯与早年马克思的思想理路的某种一致性,因为分工状态的落后——即生产力的落后,人类一方面被自己生产的物质力量和由其产生的人类社会不自觉地支配着,一方面由于对外部自然的束手无策而被自然支配着。这就是人类处于必然王国时的状态。只有进入自由王国,终结人类的“史前史”,人类真正的历史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