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史笔记:自然哲学
谢林的自然哲学
0、出发点
**无限主体**:尚且处于纯粹的实体性(本质性)状态,作为“无”而存在着,它是完全自由的,独立于一切存在,不同于一切存在。
主体是肯定意义上的无限,即它能够使自身有限化(使自身成为某物),同时又作为主体胜利地摆脱任何有限性
换言之 ,每当它转变为有限者,转变为客体,它只不过因此把自身提升到主观性的一个更高的潜能阶次。
运动的开端/“某物之存在”(Etwas-seyn):首先使自己成为某物,首先使自己客观化(主体转变为客体)
伴随着开端,按照主体的无限性 ,每一个客观化都直接导致主观性的一个更高的潜能阶次;
有一些道德品性或其他品性,只有当人们不具有(关注)它们的时候,人们才具有它们;
一旦**主体**关注自己,它就不再是作为**无** ,而是作为**某物**存在着。因此是自身关注导致了“某物之存在”,或者说导致了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的、对象性的存在。
、
这是一切存在里面的不幸——即它要么放开自己,这样它就是作为“无”而存在,要么它关注自己,这样它就成了另一个东西,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东西——它不再是对存在漠不关心,而是拘谨于存在——它本身感觉到这个存在是一个得到关注的存在,因此是一个偶然的存在。
主体的上升运动
+ 关注存在之前:主体是无限的,但尚未面对有限性、尚未作为无限者而被设定
- (通过)有限的存在的中介活动:剥夺自己成为有限者的可能性
- ——>
- 主体上升到第二个层面/潜能阶次,让自己作为 无限者而被设定,即独立于存在
只有通过一个现实的对立,它才能够上升到真正的本质,才能够达到作为 无限者的它自己。
单纯的A(本质/纯粹主体)
——>B(另一个东西)
——>作为A而被设定的(而存在着的)A,
这个类型的存在被称作“重叠存在”或“重叠”(Reduplicatio),A2
通过A2 ,A在是B的同时,把自己提升为一个较高的东西
1、自身设定(自身实现)的最初的两个潜能阶次——实在&观念
那作为 “无”的绝对主体使自己成为某物 ,成为一个受束缚的、受限制的、拘谨的存在。但是它是一个无限的 、亦即绝不可能在“无”中沉沦的主体,既然如此,**当它是某物 ,它就直接地重新超越自己,在这个“某物之存在”里面理解把握自己,认识自己。**
当A作为某物存在着,它是==实在(das Reale)==
当A理解把握着某物之存在,它是==观念 (das Ideale)==
2、两个潜能阶次
实在 —— 观念
物质 —— 光
==“物质”:“某物之存在”自身,起初自由的、作为“无”而存在着的主体的最初的一般意义上的“某物之存在”,一个受到自身约束或困扰的主体==
开端/ 第一个潜能阶次/“无”之近邻 :经过塑形的、作为感性认识对象、具有感性属性的物质之物质,那种物质的质料或基础
观念:观念是“无”(即不是“某物”),但观念与最初的“某物之存在”相对立,所以观念自身恰恰也成了“某物”
==光:作为“某物 ”而被设定的纯粹本质,作为自由者和不受约束者而被设定的主体==
相对于物质而言,光作为“无”存在着,但它毕竟又不是“无”,光是非物质的;
光是一个非物质的实体, ——好比斯宾诺莎说的那个有广延的、思维着的实体。
**同一个东西,它在观念里面是光,而在实在里面则是物质**
光根本就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毋宁说它就是精神或思维本身,只不过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或潜能阶次罢了
对于光,人们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被设定在自然界 自身之内的主观东西,通过这个东西,自然界对自身而言成为主观的,或者说成为一个主体,因此也可以说,**自然界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东西——不是纯粹的非我**。
3、“绝对同一性体系”(das absolute Identitätssystem)/ “实在—唯心论”(Real-Idealismus)
生命,无限的自身设定行动
主体的生命 就在于那种自身设定行动
**自然界的各个环节 | 自然哲学**
物质:作为实体
——
方法(前进发展的真正原则)
前提:那在之前的层面上尚且被设定为主观的东西,总是在下一个层面上成为客观的——附着在客体身上,直到产生出一个最完满的客体,到最后则是一个==终极的、唯一持存着的主体==,这个主体再也不能转变为客观的东西(因为一切形式都已经存在着),因此真正说来,它才是最高的、作为这样一个东西而被设定的主体。
主体有一个走向客体的必然趋势,而这个趋势必须穷尽 自身。
——
光(即自然界的相对意义上的观念存在)作为主体 ,与作为客体的物质相对立,物质和光都是独立存在着的东西
**动态学演进过程**
1)无机物(服务于、但不从属于有机体)
环节(一切物质产生过程的三个范畴):磁性、电性和化学性
——层次分化———>
2)有机自然界
**更高的主体A3** : 有机自然界的主体或精神,生命的精神;把光和物质这两个潜能阶次当作是它自己的潜能阶次,与它们一起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就再也不能被看作是实体。实际上,有机体之所以是有机体,不是通过那个持续转换着的物质实体,而仅仅是通过它的物质存在的样式或形式。生命依赖于实体的形式,换言之,对于生命而言,形式已经是一种事关本质的东西。就此而言,有机体的目的不是仅仅在于保存它的实体,而是要保存某个形式下的实体,而这个形式恰恰就是一个更高的潜能阶次(A3 )的存在的形式。
光夺走物质迄今一直具有的独立存在,制造出**第三个东西** ,相对这个东西而言,物质和光仅仅是它的偶性或属性。物质、光只能是一个更高的第三者的共同的属性,二者只能共同从属于一个更高的潜能阶次。
“活物”(das Lebendige)——在这个第三者里面,实在东西和观念东西合为一体,仿佛它们已经因为它而彼此之间达成了和解
**存在者—降格—>非存在者(单纯的层面或工具)**
主观的东西重新附着在客体身上,终结它自己的王国和统治,以便重新让位给一个更高的潜能阶次;
具体地,有机生命的原则相对于下一个时期的更高原则而言属于一个客观世界,因此它甚至成了经验的自然研究的对象。
**A3 本身也完全客观化,并从属于一个更高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里,**人诞生了,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界也终结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发展序列开始了**
自然界的开端(最初的“某物之存在 ”)——克服“某物之存在”的独立性或实体性——让“某物之存在”重新成为一个更高东西的单纯的存在形式
————————
【**精神性世界 】 | 精神哲学**
**主体 成为 纯粹知识(纯粹精神)A4,主体的存在只能基于一种知识,而不能被认为是物质**
1)灵魂,那个在我们里面直接表现为知识的东西——非物质性&是一个必然的存在
2)主体成为纯粹知识(纯粹精神)
主体把一切除此之外能够直接存在的东西都看作是外在于它的他者 ,看作是客观的东西 。对于主体所面对的东西,尽管它与它们只能是一种观念上的联系,但这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主体之所以是纯粹知识,原因恰恰在于,它已经把整个存在看作是外在于它,
而自在地看来 ,那不是另一个主体,而是同一个主体,这个主体通过它的最初的和直接的行动成为**物质**,然后在一个较高的潜能阶次上显现为**光**,然后在一个还要更高的潜能阶次上显现为**生命原则**。
(物质——光——生命原则)
3)自由、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对立
作为纯粹知识,主体是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 ,它重新站在了那个最初的具有纯粹自由和无限性的主体的位置上面,但同时又与一个有限的、受限制的东西(即人类本质)具有直接的关联,又因为它不得不成为人类本质的直接灵魂,所以它也不得不分有人类本质的一切规定、关系和限制,而通过这个方式,即深入到有限性的一切形式里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限者;
通过这个方式,那自在地自由和无限的知识与有限者交织在一起,通过重新降落到实在世界里面而**受制于必然性**,并且显现为一种必然的和受到约束的知识
4)必然性和自由的对立
一切行动都以认识活动为前提,换言之,人通过他的【行动】而使他的【认识活动】重新成为一个【客观的或对象性的东西】,使自己超越了认识活动。那在认识活动里面是【主体】的东西,在行动里面成为【客体、工具、机能】
必然性:人在进行认识活动的时候不得不与它打交道,不得不屈服于它
通过一个新的上升活动,对主体而言,那设定在它的认识活动之内的必然性本身重新成为一个客观的东西,于是主体就**摆脱了这个必然性**,显现为一个自由的主体
自由:行动和行为上的自由
5)实践哲学:人类的道德自由,善恶对立,国家,历史
【历史哲学】
毫无节制的自由 ——> 与道德自由并驾齐驱的必然性=天命
哲学在这里达到了那个最终的、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的主体,它本身不再成为客观的,而是始终保持为主体
如今它宣布自己是天命,并在终点展示出它在开端已经所是的那个东西
[西方哲学学习笔记:谢林](https://zhuanlan.zhihu.com/p/395094731)
主体与人类意识之间的关系:纯粹的显示关系(manifestation)
**最高主体的3个形态**
【最高者】一切事物都从属于它 ,所以它既是最终的东西,是自然界或实在世界的终极创造者,也是精神世界或观念世界的主宰,同时还是前面两个世界的中介者和统摄把握者
【创造者】它在人里面同样是通过创造或一种实在的生产活动显示自身,它是艺术的守护神,是宗教的守护神,是哲学的守护神
人类行为的3个层面:==艺术——人类行为里面最客观的东西;宗教——人类行为里面最主观的方面;哲学——把艺术的客观因素&宗教的主观因素统一在自身内==
【特定的上帝(ὁ θεός)】绝对的和普遍的东西。
因此哲学在这个概念里面终结了,当实在世界和观念世界的三个潜能阶次仿佛作为三个前后相继的统治者消失和沉沦之后,这个概念成了最终的、唯一保留下来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历经辛劳的哲学安静下来,仿佛欢庆着它的安息日。
==***体系完成***==
1、覆盖范围:它包揽了一切可以认识的东西或者说一切可以以某种方式成为认识对象的东西
2、方法:这个方法本身的目标是不要让哲学家的主观性发生任何影响,这是一个按照内在法则而推进着的思想,它自己给予自己以内容
3、形式:首先在哲学里面引入了“演进过程”及其“环节”的概念
4、内容:这是一个主体的历史,这个主体一方面不得不使自身有限化,另一方面又总是成功地摆脱了每一个有限环节,最终超脱于一切客观性和盲目性之上,成为最高意义上的具有自我 意识的主体,作为天命而存在着。
那在我们里面进行认识的东西,和那被认识的东西,是同一个东西。
5、对其他门类科学的影响:那种哲学在一般意义上的关于事物的观点和考察方式里面,都带来了改变
6、上帝的位置:上帝必须走出他的神性,进入他的外化状态或异在状态,不同于他自己 ,只有到了终点,他才是作为上帝而存在着。
上帝被纳入演进过程:整个关于那个演进过程和那个运动的表象本身就是一个虚幻的表象,真正说来没有任何事件发生,一切事件都是仅仅在思想里面发生的,而这整个运动其实只是思维的一个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