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即刻APP重新归来,社交市场上还容得下小而美吗?

2023-06-09 18:54 作者:Ashok_嗷呜小恐龙  | 我要投稿

1、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会慢慢向中心化的媒体平台转变?


1)社交转内容。为什么社交向内容去转?社交难变现,微信成为社交关系沉淀的最后一站。豆瓣小组不允许发广告,而微博是没有限制。


2)中心化趋势

为什么去往中心化走?在互联网上,在专业领域内,大家的关注度天然会向少部分人身上聚集。人会天然的阅读,观看哪些PUGC的内容。


去中心化的内容供给持续性不足。大家用爱发点——突然不想写。也就想王诗沐所说的,每个人都有爱现的心理,但为之付出的努力程度却不相同。人总有疲惫的一天。


2、中心化的媒体化的存在的问题


内容差异性小,不满足个性化的诉求;普通用户不愿意发声。


微博- 2015 年向媒体平台转型,引入明星艺人。

  • 普通人发声的意愿下降,更多将微博当做树洞
  • 评论区戾气重
  • 内容营销化,商业化趋势

微信——海量用户规模带来的社交压力。“灵魂三问”


3、在中心化媒体化下,诞生了新的空间。

  • 陌生人社交:soul 陌陌
  • 职场社交:脉脉
  • 垂直社区:雪球;虎扑



4、即刻的发展历程

2015 年 做信息聚合平台 “基于兴趣的信息推送提醒工具”。

优势

  • 复古设计- RSS 订阅。在即刻上有编辑建立的海量的圈子,圈子的颗粒度足够细,每个用户都可以精准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点的圈子。在圈子 tag 的命名设计上,并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而是经过人工筛选,精心设计的。
  • 核心用户群。一二线白领,从事互联网、科技,媒体等职业,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这就使得即刻的用户群在观点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共识,这也在评论区可以看到,没有戾气,自由的表达,不用担心会被针对,这就使得即刻的用户产生认同感。
  • 热门评论-展示在 timelin。有趣

劣势

  • 用户使用成本高
  • 版权问题,内容搬运
  • 工具,变现路径不明亮

在 2018 年,开始向社交平台转型。(具体的决策路径不清楚)

  • 原生梗的出现。即有无特;
  • 黑老板 瓦恁挨打
  • 抗拒变化
  • 面基文化

即刻还有机会发展吗,未来是否还会有竞争力?

当前的挑战

  • 用户 APP 使用习惯的固化
  • 对视频化内容的消费习惯

自身优势

  • 想要逃离大众消费习惯的那群人的“精神角落”


即刻APP重新归来,社交市场上还容得下小而美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