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才子落魄,如果过于成功,那就强行落魄

2023-02-22 00:07 作者:强效活性炭  | 我要投稿

“才子落魄”可能是最近的新型流量密码——或者按照做自媒体的人的说法,叫“内容下沉”。

这类视频的风格大致上就是——

不得不说,比当年尤女士整的那个《家人们我去工地搬砖了》的活,要好上十倍甚至九倍,毕竟尤女士体验工地生活也就那一天,而上面这些落魄的才子,其失业/低薪状态可是要持续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直到……他们摆脱贫困或者当上百大为止。

另一个让这类视频得到播放量的要素,就是你的落魄程度最好能引起足够多的人共鸣。比较以下的场景:

(1)家人们我已经从X大毕业半年啦,同学有去四大的有去央企的,结果我现在还是试用期刚转正,月薪不过三千,交完房租也就只够吃饭,可能我是我们寝室四个人里最失败的吧,呜呜呜。

vs

(2)家人们我的高考分数出来啦,这分数就只能报个像浙大这样的三本了,心心念念的清华是肯定没法去了,以后去MIT读理论物理的机会也渺茫了,每当想到自己的失败就会趴在浅色床单上哭泣,呜呜呜。

不过后面这种说辞在知乎也是一种显学,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记得曾勃。

无论如何,像曹女士一样晒价值百万的衣柜,如今吸粉的速度已经比不上这类才子落魄型视频了——但是如果你的人生过于成功,实在没有什么太落魄的地方能拿出来说,你不就要错过这一波流量了?

↑本来这一系列视频(北大宿舍聊天系列)的第一观感倒也不是“落魄才子求安慰”,毕竟一开头就说了,自己毕业十年的存款是七位数,而且三个人说了三回啊三回,怎么看都是“成功人士分享人生”这一类吧。但是不,UP还是要抽空强调一下“我也是从小县城走出来”、“我们普通人如何如何”,可见还是有让内容下沉一下的想法的。

那么第一期火了以后,第二期谈到职业生涯规划,一上来给出的例子是:

“我一开始在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一个制造飞机引擎的公司做项目经理,然后在德国做了半年的项目经理,后来我跳槽去日本做了两年的车企的产品规划,然后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做他们海外市场销售主管,不管是行业还是地域我就一直在游走……当时就觉得人为什么要一直工作50年60年,在你的存款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停下来?我人生前期自己给自己建造了很大的安全感,不管在哪个国家,我也能去教英语、教中文,我也是能活下来的就OK了。”

“那有没有人会说你,北大毕业的,你在浪费自己的人生?”

“对,有很多人会这样说。包括我的至亲也会怀疑,哎呀你在北大,没有一毕业就年薪百万,好像就是一个失败。”

我头疼。“北大毕业出来的至少年薪百万”当然是幻想,但是哪些人会有这样的幻想?这和成为笑柄的“东宫娘娘烙大饼”还不一样,因为“东宫娘娘烙大饼”是强行把高档生活拉低到自己的粗浅见识能想象的水平,而“北大毕业出来的至少年薪百万”则是幻想了一个更加高不可及的门槛,硬要类比的话,应该类似于——

“我还以为皇后娘娘中秋节必要到月亮上找嫦娥喝桂花酒的,原来也就是在皇宫里吃吃月饼——虽然我中秋节连饭都吃不饱,但皇后娘娘不也没到月亮上去么!她太失败啦!”

于是我们明白了:人生足够成功,找不到什么落魄的地方做内容下沉,那就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强行失败一次吧。——我可没怀疑这段叙述的真实性,毕竟,有一个怀有如此阿Q般想法的至亲,也是挺不幸的。

……所以您在英国德国日本葡萄牙游走的时候,您的这位爱幻想的至亲,也一直跟在您的身边,念叨个没完咯?

才子落魄,如果过于成功,那就强行落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