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曹操换房本的由头——招贤令
曹操南下打赤壁之战这年,是53岁。
在这一年,他这辈子百分之九十的功业都已经全部完成了。
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他这个岁数,有些时不我待了。
你可能会认为,开玩笑嘛!53还时不我待?这不正当年嘛!53岁正属于事业的超级黄金时段啊!
搁现在确实没问题,五十多岁的国家级领导那绝对还年富力强,在现在的各种医疗和养护条件下,很多大干部到了九十多仍然精神矍铄,五十多岁确实是青春期。
不过搁一千八百年前,就远不是那么回事了。
曹操此时的头衔,是丞相。
却无意间,干下了开国之君的功业。
这出乎曹操的意料,也出乎了整个时代的预料。
20年前,当董卓腆着大脸吆五喝六时,整个时代都很难相信,最终重新缝合天下的,是这个太监后人的曹操。
他看上去既没王者之相,更无帝业之资,家里名声还添累赘,一个二流小武装,咋就20年间将所有军阀都打平了呢?
曹操也由20年前冲动出战董卓的愤青,袁绍大哥的头马,变成了一个权倾天下,地辖九州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0年前,你对他说,你这辈子会当上汉相这个传说中已经被砍掉了的职位,曹操会把鼻涕泡都乐出来。
20年后,却不见得了。
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会随着身价发生改变的。
赤壁的一场大火,基本上把曹操烧明白了,南方是不那么容易拿下来了。
不过这次南下也没白去,最起码控制住了南阳和襄阳,继合肥后两座南北大闸全部拿下。
从此战略主动权,在北不在南!在我不在你!
既然防盗门都安好了,生命无常,该停下脚步巩固一下自己的奋斗成果了。
明白了此时曹操的心情,才能搞明白曹操后面一系列的决策动机。
曹操将大汉这座房子又打回来了,虽然你现在具有着使用权,但曹操已经不再满意这个现状了,他要把这栋房子的所有人过户成他曹家。
我这些年可特么受累了,你赶紧给我腾位置吧。
不过他这想法却并不容易落地,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以名状的内外环境与巨大的潜在抵抗团体。
这个难以名状的内外环境,是四百年了,人们都在跪姓刘的皇帝。
那个潜在抵抗团体,就是大汉的忠臣遗老以及同样想过户房本的野心家们。
更挠头的是,曹操回顾了一下历史,他要干的这事,古往今来只有王莽一个人成功了。
但是吧,道德模范的结局不太好。
虽说王莽有浪丢天下的成分,但曹爷自问自己一阵阵的浪劲儿比莽爷还大,所以前路着实迷茫挠头。
曹操自己也明白,事业的真正腾飞年分,是公元196年。
这一年,他迎回了献帝。
随后,人才,实力开始双爆发。
因为献帝这块招牌,他由军阀,变成了中央,每征伐一块地方,树立的招牌有着巨大的声势红利。
王师所到,望风披靡。
没有老刘家这块招牌搁背后杵着,他跟袁绍根本都没有打擂台的机会,泰山臧霸不一定接受你招安,荆南四郡肯定不会反刘表,剧情编辑贾诩会重新掂量,袁绍四世三公的大旗直接就把你按泥里去了。
你独掌乾纲,你风头无两,固然有你自己奋斗的大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因为你是汉相。
这块400年的老匾并非锦上添花,实乃雪中送炭。
当初霍光也大权独揽,即便他废了帝,这谁也说不出去什么,毕竟皇帝还姓刘。
但如果你要是当王莽,你可绝对没有人家莽爷那全体阶层鲜花掌声的民意加成。
你这辈子敲寡妇门,刨死鬼坟、屠城数十,徙民数十万,基本上没有啥缺德事是不干的。
不要说跟王莽比了,你跟党锢失败者窦武这种当年鼓动士族集团改天换地的顶级士族比起来,民望其实都是连边都贴不上的。
当然,你会说乱世就这德性,为了达成目标会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不得已。
但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干的种种件件的不得已,最终全都会跟你打包清算的。
你上辈子也许拯救过地球,结果这辈子洪福齐天点高命硬,但不见得你的子孙都会像你一样又高又硬。
千斤之力压过来你都扛的住,连天运都能逆转,傍海道都给你浇垮了,五百里无人区走下来对面都能上赶着送人头,照样不耽误你作诗吹海风。

同样是千斤力,到了你重孙子这时,就该被活活压死了。

曹老板利用了汉家的四百年老匾,在基本上大局已定后,决定忘恩负义了。
曹操的最大敌人,不是什么孙权刘备,从来就不是!
那哥俩在曹老板看来,顶多是地方竞争小品牌。
他这个全国总代理的最大敌人,是大汉遗老和那块四百年的沉甸甸老匾!
当然,打汉中襄樊的刘备方顺利用到了大汉牌匾时算是个对手,最终也是曹老板靠着人生中最后一次大运,他儿子孙十万安稳度过这次危机。
公元210年春,曹操颁布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是最著名的《求贤令》。
之所以要加个“最”,是因为《求贤令》常有,但像曹操这么有性格的,几千年就这一份!
曹操在《求贤令》中几乎是偏激的提出了一个概念:“唯才是举”。
里面幸存者偏见最猛的三句话把原文摘出来了: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管仲)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姜子牙)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陈平)
楚汉时我们讲过,陈平受贿并不假,但“盗嫂”这事却真的有待商榷,不过曹操居然明面的把“盗嫂受金”都写在国家级文件上了!
连贪官污吏、私通嫂子的人,只要有才,我曹操都能用!
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听着挺求贤若渴,但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好政策。
“唯才是举”如果真的实行起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间段和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中,都将是灾难性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祸与崩溃,极大比例都是一种人造成的:有才无德之人。
还是举例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的最经典之一桥段——扫地僧讲法。
修习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
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
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
至高的武功会产生至高的戾气,也就更需要慈悲的佛法,才能化解。
至高的才干也会产生至高的自以为是和蔑视众生,也同样需要至高的德行与敬畏,才能真的让这才干有益于天下苍生!

永远不要相信一个大才的混蛋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也永远不要把重要岗位给这种人。
相信会有人在后台举例子,从五千年里挑一个大混蛋的反例出来。
但不要相信偶然,要相信概率。
千分之一的幸运与例外对咱们的人生没有一丁点指导意义。
整个中国历史的超大篇幅,就是一卷有才的混蛋书写的血泪史。
做事情,交朋友,处关系,德行与品格挺在最前面。
当然,觉得自己是刘邦的朋友可以啥乱七八糟都来着,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如果觉得不是,不要侥幸,离有些人要远一些。
这封《求贤令》是曹老板真的觉得为了事业可以啥人都用了吗?
并不是,曹老板那可是大人精!
曹操终其一生的官僚组织中,所有中层及以上干部大多数仍然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曹操这篇态度极端的《求贤令》,其实并不是他曹操要干事业,要团结所有使得上的能量,而是表明了一种态度!
一个新山头的态度!
我要立山头了,新山头上站的都是“我的才”,而不是“大汉的门第”!
这封《求贤令》,并非是卡死那些有德无才的人,只是把人才的话语权抢回来了!
你家四世三公,那是汉朝的四世三公,是历史说的算,我没有话语权,但“唯才是举”就不同了。
啥是“才”呢?
是我曹操说的算!
曹操的《求贤令》,其实仅仅是一个政治表态。
貌似是团结中下层人民的,但这其实是曹操借这个要敲打一下世家大族,要站队了!我要立新山头了!
都特么机灵点啊!
别抱着过去的思想瞎嘚嘚啊!
小心我说你是有德无才的窝囊废卡你编制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性:招降南边反动派集团的那帮才子们。
北面貌似不是顶级高门的天下了,曹操志在营造出“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汉水淮河,我在这头,曹老板在那头”的舆论氛围。
《求贤令》是第一个强烈的政治表态,颁布后曹操开始着手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他有着一个完整的模板在前面,两百年前,王莽为后世所有过户产权的新业主彻底做好了模板。
但进行下一个动作前,曹操需要拿出镇住所有人嘴的东西——功业。
比较幸运,曹操一直有一块未收割的自留地。
关中。
211年正月,太原的商曜等人据守大陵县反叛,曹操派夏侯渊、徐晃带兵去平叛。
三月,颁布《求贤令》不久,曹操下了个命令:攻打汉中张鲁。
下文件通知关中总督钟繇即刻开始准备,刚刚太原平完叛乱的夏侯渊、徐晃就地西进入关,跟钟繇会合。
当时就有人跟曹操说,关中那是军阀割据,钟繇那就是个名义上的光杆司令,咱现在根本打不了张鲁,咱一入关整个关中就都得反了。
曹操的意图则非常明确,我知道他们要反,我就是逼反他们!他们当了这么多年顺民了我没有理由去打你,所以我只能说去打张鲁!
曹操之所以把这关中当做了自留地,原因比较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关中的军阀们的特殊性质。
关中目前有十几股势力,最大的还是老两位,韩遂和马超。
注意,此时,不是马腾了。
老马同志目前在曹操身边当着官呢。
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马腾参与了“衣待诏”被曹操弄死了,马超要报什么仇。
马腾同志之所以在演义中要死在衣带诏里是因为不这么写你根本没法解释这大哥咋跑曹操这当人质来了。
现实中马腾全家目前都在中央过得好好的,马超那却坑爹的叛乱了。
这段坑爹的故事,需要来回顾一下30年的过往,说完才能方便理解马超的坑爹动机和他终其一生的能力问题。
1.您好 恕我愚钝 如果如你所说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帮有才的混蛋书写的血泪史 那有德行的人岂不是就始终不能站在历史舞台中央了主导历史了吗? 这样的话谁还会关注德?因为反正有才就可以书写历史?
善战者 无智名 无勇功 中国的历史之所以没有像那三个古文明一样断档 就是很多的无名英雄在撑起这个国家的脊梁 关注德不是为了啥书写历史的
怎样更好地趋利避害的过好我们的一生 实际上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历史得中和公正,不能夹带太多私货
啥叫私货?24史里又有哪本不是私货?
3.曹操一死,唯才是举就变成了九品中正,真是讽刺
真不是讽刺 人家爷俩两个政策完美的达成了最终的预期目标
4.如果曹老板要是没有换房本的心思最终一统天下 不知后世会如何评说 可能对汉朝有再造之功吧
那要是真的还政刘家 很有可能会最终比肩周公的 几乎是重建天下级别的兴灭继绝啊
5.襄阳 合肥 汉中三个大门 曹操得三失一 整个天下 曹操也是拿到差不多三分之二 可能这就是李世民说的万乘之才不足吧
太宗这辈子逼父杀兄灭弟 他的很多评价 都有他具体的当时情况和他自己的当时心情 其实是没啥参考价值的
6.整个汉末三国,真要说不看出身,只凭本事和能力的,也就刘备这一家了
对 咱老刘的人才梯队啊 真的可以用草根来评价了
7.不同意德材对立的观点 有德无材毁社禝的也不少 明末东林党 清末翁同龢之类德行不说举世无双 也绝对站在高地上冻着吧 为什么世上多批阉党和李鸿章而对他们总宽容几分?明明是党争两面同样的结果 就因为私德好一点就能获得清名?就是因为重德的思维罢了
东林党和翁同龢是有德之人吗?
8.很多所谓历史学者整出来一堆理由,解释曹操为什么不篡汉。实际上呢,曹操一直在为篡位作准备,就是命不够长没活到那天而已,就这么简单。
他命其实够长了 他也达成了他的目的 他本身就是把手续都办利索后再把签字权留给儿子的
9.曹老板从此之后是不是偏保守了
他可一点没保守 战场不一样了 他要是不换房本南方孙权根本顶不住 而且换房本远比打天下难得多 也复杂的多
10.曹魏为什么不等天下一统了再称帝,从这个角度来看,曹丕称帝是否太早,或者说他也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拖不得,毕竟大汉这杆旗这么好用.
此时的篡位可不是后面五代时黄袍加身那么轻松 那是四百年炎汉啊 他有太多的步骤和政治环境要调整了 后面整整八年曹操才把手续办齐的
11.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说曹操要“以法代儒”是这样吗?
不太可能 因为靠他这一辈子干不成那么多的事 很多制度建设与结构调整 时间不到 根本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