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帷幕》

2023-08-06 10:42 作者:大雄别怕我帮你  | 我要投稿

阿加莎的《帷幕》记录了波洛的最后一个案件,这个案件没有巧妙绝伦的设计,但是读者倘若不错过任何细节,实际上能够沉浸式参与推理,找出凶手。

这里面让我惆怅的是故事中的“我”——黑斯廷斯和女儿伊丽莎白之间的矛盾,还有波洛的老去。感觉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时间对人的剥夺,波洛还是头脑灵活的波洛,却不复风华,而黑斯廷斯和女儿的关系随着年月增长日益疏离,我很理解伊丽莎白不愿意说的心情,骨子里的内敛和隐忍,自尊里的倔强。而站在父亲的角度,又觉得女儿的一言不发让人非常痛苦,内心焦灼又无可奈何。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后来波洛的一句话戳中了我,他对黑斯廷斯说,“伊丽莎白是个成年人了,我担心她,但我也相信她。”某种程度上,我觉得黑斯廷斯的痛苦来源于他觉得伊丽莎白没有他的智慧,所以希望伊丽莎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不要误入歧途。而站在伊丽莎白的角度上看,父亲黑斯廷斯试图掌控她的人生。

《帷幕》这部小说既是推理小说,但里面融入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比如对“婚姻”的看法,差点错手杀害妻子的丈夫,事后懊悔不已,但二人的感情却因为这次意外变得更深厚。比如“父与子”的关系,我和伊丽莎白的关系。比如“人性的恶”,充满贪念的富兰克林太太,爱而不得的护士小姐……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微信读书里面阅读的这本书,偶尔看到其他读者的读书笔记,有时候会忍俊不禁,印象深刻的是波洛说到黑斯廷斯是忠实的狗,有读者提出疑问——“只有我对‘狗’这个形容感到不适吗?”,让我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后面我们对经典理解的偏差。诗无达诂,文无达诠。但这给我的启示是,阅读经典一定要尽可能在那个语境下去认识,才能无限逼近它的原貌。这里引用山本玄绛禅师的话是——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我们是怎样的人,就会带着自己人格特质所形成的有色眼镜去看事物。所以说,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看到什么。

读《帷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