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阅读清单
文=独居江南
今年的这份书单跟往年的不太一样,没有文艺作品,都是关于思考方式的书。过去几年,我由于认不清现实,遇到问题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往往才从一个坑里爬起来,又跌进了一个更深的坑里,最后摔得遍体鳞伤。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其实,对于创作者而言,感性是非常宝贵的,但它需要理性来护航。为了解决自己思维上的短板,提升洞察力,所以找了很多相关的书来看。
相较于文艺作品,这些书有点枯燥,有些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完,但真的看进去的时候,也有另一种乐趣。我把这些书推荐给你,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作者:艾菲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via《教父》
INFP容易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但近几年动荡的生活让我明白,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跳出自己的世界,进行升维思考,才能洞察问题的本质。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台计算机的话,思考能力就是这台计算机的底层操作系统。只有全面提升思考能力,才能快速觉察问题的本质以及处理问题。这本书介绍了本质思考、迁移思考、升维思考、逆向思考的思考方法,可以极大地拓展思维的深度,帮助你重塑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by马克思
实事求是、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矛盾规律、群众路线……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敲门砖。

《学会提问》
作者: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的组织结构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 via《学会提问》
欢迎来到21世纪的2022年。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垃圾信息遍地的时代。互联网浪潮翻涌,上网完全没有门槛,每个人都是信息源,也都是接收者。然而,当内容变成了一门生意,流量是唯一的KPI时,网络平台越繁荣,产出的垃圾就越多。缺乏语境的新闻、夺人眼球的观点、精心炮制的谣言……我们每天刷着手机,被投喂各种垃圾信息,然后郁闷、开心、愤怒、激动、悲伤……像极了被驯兽师操控的动物。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垃圾信息的傀儡?《学会提问》给出的建议是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它要求我们用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强迫自己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初始看法,我们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变得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作者:彼得·圣吉
「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假如没有差距,就没有任何追求愿景的行动的必要。其实,这个差距正是创造性能量的源泉,我们把这个差距叫作创造性张力。」by彼得·圣吉
这本书干货太多,我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才看完,而且确定以后还会时时重温。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因为长久以来的一些困惑在书中都找到了答案。
所谓的五项修炼是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书中说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当我读到 「结构性冲突」和「创造性张力」这两个概念时,我确定自己的心被照亮了。前者帮我识别自卑情结的深层原因,后者让我对现实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活法》
作者:稻盛和夫
「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性,修炼灵魂。」by稻盛和夫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当我在一个采访对象的办公室里看到这句话时,顿时觉得自己的胸口被狠狠地撞了一下。作为一个感性多过理性的人,我马上问对方,人真的可以没有感性的烦恼吗?他告诉我,要忘记感性的烦恼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性,方法就是实践稻盛和夫提出的「六项精进」中的前五项。而他和员工们,一直都在实践中。
这是我没看过《活法》前的一个场景。后来没多久,稻盛和夫就去世了,我也翻开了他的书。其实书里讲的一些道理特别简单: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要特别努力地工作、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这些道理很早的时候,父母或老师就已经教过了,但我们长大后就忘记了。稻盛和夫认为读者朋友如果能够奉行本书阐述的「活法」,就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的好几个采访对象都特别推崇稻盛和夫,但也有网友认为他贩卖的是「毒鸡汤」。面对完全不同的两极评价,我的建议是,「活法」有千万种,不管你要哪一种都请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作者:吴思
「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by吴思
这是一本用经济学去剖析历史的书,切入的视角和提出的概念都挺新鲜的,能拉近历史事件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整本书不成体系,所以略显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