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抗美援朝:一场美国“不愿记起的战争”,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存在

2021-04-08 19:29 作者:荒野大客栈  | 我要投稿

“世界历史上最好斗的国家”美国建国244年,仅有16年没有战争,没有打赢的战争“屈指可数”。在综合国力鼎盛的情况下对朝鲜的介入,是它第一次没有获得胜利的战争,这是美国军事史上最“屈辱”的一页,最少是最不“光彩”的一页,成为了美国人心理上最错综复杂、最无法形容的一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在“大吃一惊”之余快速采取外交活动和军事行动。30日,杜鲁门下令日本的美国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争。可是,美国并不愿意自己独自承担干涉朝鲜的“责任”。

因此在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三项有关于朝鲜战争的决定,决定组建“联合国军”,规定要求所有的成员国提供“由美国领导的司令部调配的军队和其他物资”,由美国委派给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并授权“联合国军”司令部可以“任意”使用联合国组织旗帜。

到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时,向联合国组织提供资金和物资供应的国家达到了42个,美国在其国外战争的历史上攀升到了“最辉煌时刻”。

美国军队以及其领导的“联合国军”的介入,促使朝鲜内部的战争形势快速大逆转。战前,朝鲜人民军战事进展顺利,并于6月28日占领了汉城,7月成为了美国军队“紧张焦虑期”,人民军8月中下旬占领了朝鲜半岛南部90%的土地。


7月1日,美第24师的先遣部队到达釜山机场。4号,美国军队和北朝鲜军队第一次交火。20号,“联合国军”守住了“釜山包围圈”,麦克阿瑟第一次向美国华盛顿传出乐观的信号。9月15日,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在28日占领汉城(今韩国首尔)后快速北进。

30日,麦克阿瑟司令部来到三八线。10月1日,麦克阿瑟下令韩国军队首先跨过三八线,而美国军队7日也跨过了三八线。联合国军一路北进,鲜遇反抗,“军队官兵士气大涨”,“被胜利蒙蔽了大脑”甚至是出现“士气过剩”情况。

十月九日,麦克阿瑟再度通过广播发出了要求北朝鲜军队投降的“通碟”。24号,麦克阿瑟下令进军鸭绿江,并可以不受以前的限制,使用非韩国军队,而且在不通知美国华盛顿的情况下,即自行下令美国军队“以更快速度前进”。直至第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反击“阻挡了联合国军的全面进攻”为止,此时的麦克阿瑟对于战争仍未悲观。


在“联合国军”大举跨过三八线前后,中国对美国军队不断挺进中朝边境的警告持续升级,但美国对于此事充耳不闻,因为“联合国军”空军早就频繁在三八线上空飞行。

美国中情局在10月12日表示,“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有大规模干涉朝鲜战争的意图”,14日美国远东司令部认为中国的警告“可能是外交讹诈”。麦克阿瑟也不屑一顾地说,中国向美国传递的信息内容只不过是外交威胁恐吓。

1950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队占领平壤。可是,中央情报局20日公布的“中国军队介入保护鸭绿江沿岸地区发电设备的症候”汇报,将开始驱除美国战略决策圈中初期泛滥成灾的、很快就要结束战争的乐观氛围。

一开始志愿军参战,“联合国军”司令部甚至是认为“仅有少量中国的志愿军混编在朝鲜军队中”。直到美第8集团军隶属的韩国第6师第7团被志愿军歼灭,“联合国军”总部才在10月28日发表声明要展开一场“全面升级的战争”。10月末,韩国第2军被击败,损失一半以上,沃克将军向麦克阿瑟汇报,他遭到了“组织良好、训练有素的军队”伏击。


这次战争的大转折使以骄傲自大而闻名的麦克阿瑟在1950年11月底开始不知所措。1950年10月30日,米格15飞机初次在朝鲜上空出现。美国于31日接到第一份有关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北朝鲜的汇报。这段时间,战略研究组织兰德公司的汇报还对“中国将进入朝鲜”作出了判断。

可是11月4日麦克阿瑟依然警告美国华盛顿不能过早地“轻率”下结论,但第二天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通知联合国安理会说“联合国军已经与中国的军队展开战斗”,并列出了12场遭遇战。

没有任何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认为中国会出兵。虽然国务院最开始也确信中国不会出兵,但之后却越来越不那么“自信”了,他们企图在最后一刻阻止中国出兵,比如指示美国驻印度大使汉德森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印度人与中国驻印大使见面,以威胁的语气发出警告:美国不愿和中国宣战,假如真要宣战,对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将是一个悲剧。


但美国狂妄自大的野心迅速就被粉碎了。10月份,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在美国军队闻所未闻的交叉式进攻下,即令“联合国军”全线溃败。在12月初,麦克阿瑟已经越来越“消极悲观,一蹶不振”。

12月3号,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递交了一份汇报,承认进行了五个月连续战斗的美国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将士们没有士气”,而志愿军们都“慷慨激昂,组织完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明显处在最佳状态”。

美国王牌主力第8集团军在12月中下旬从清川江一路溃退120多公里,直到三八线南面的临津江,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远一次败退”的屈辱记录。

其他参与“联合国军”的国家在面对志愿军的攻击时,心态也不如美国。在1951年1月初志愿军进入朝鲜连续发动的三次战争中,美国被揍得晕头转向。1948年柏林危机时,英法等盟友同美国一起坚决对抗苏联时截然不同,“联合国军”的其余十多个成员国事前就没有预料到,也很不愿意在远东同中国部队战斗。


当中国连续发出警告以后,原本参加“联合国军”行动的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对“联合国军”跨越三八线的做法产生分歧,“有一些十分积极,有一些好像不太愿意,有一些则担忧越线会出问题”。

美国国防部曾于1951年1月和3月两次向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求,要求盟友派遣增援,但也没有获得回应,有些是有意拖延,拖延到5月才象征性地派遣增援,有的甚至将一部分增援撤回。其他国家基本上无一例外地反对将战争蔓延到中国地区,而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其余参与“联合国军”的国家也无一例外地反对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空袭。

在朝鲜战争时期内,虽然21个国家参加了“联合国军”的行动,但大部分国家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军队,有一些国家甚至只派遣了人数比较有限的医疗组。在这个阶段,麦克阿瑟情绪上的大逆转,可以说是美国人心理状态上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联合国军总部的人之前将麦克阿瑟描绘成一个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还要伟大的人物。

可是三八线以北的战事,使麦克阿瑟“盲目的自大狂”,“铸成大错”,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失败”,是他自己“亲自粉碎了自己常胜将军的传奇”,而朝鲜战争则为麦克阿瑟“创造了一个达到其事业顶峰的机会,也造成麦克阿瑟突然间一落千丈,跌入了最低谷”。


在朝鲜战争中的三年,美国损失了很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美国军队投入朝鲜的兵力大概是其陆军总兵力的1/3,空军投入1/5,海军投入近一半,在战争中最多时期内投入军队47.5万人,导致重大伤亡。

我国统计:美国军队死、伤、俘39.7万人。在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的数据:美国军队死亡54246人,下落不明8177人,到1993年仍是“下落不明”,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死亡,因此死亡应该是62423人;负伤103284人;被俘虏7140人。总损失超过17万。

对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而言,朝鲜战争的“性价比”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无法接受的。一共有142名美国将军的儿子参加了朝鲜战争,其中有35人阵亡或负伤,占比为l/4,在其中包含范佛里特的儿子,他是一名战略轰炸机飞行员。


朝鲜战争没有获得胜利,巨大地打击了美国军事高级官员的士气。麦克阿瑟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军队遇到了从来没遇到过的强悍敌人。”李奇微坦言,“中国军队来了,我们的灾难也来了”。“灾难”是美国军队非常少用的心理活动描写词,由此可见其影响力。

朝鲜战争的激烈对美国士兵心理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面对勇敢战斗、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志愿军战士时,美国军队“在惊讶其英勇的同时,觉得十分惊惧”,甚至有士兵自己崩溃了,竞没法坚持战斗下去,惊诧之下干脆举手投降。仅美国军队和法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就伤亡3700人,成为了美国人的“伤心岭”。

朝鲜战争对美国老百姓的心理状态也造成了创伤。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说,朝鲜战争是“从没参加过的最艰难、最困苦的地面部队战斗”“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斗”“第一次没法宣布胜利的战争”“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战争”“一场痛苦的战争”。

朝鲜战争其实是中国与美国两国的一场交锋,美国文学家称之为“国家意志力的大冲突”。在不到三年的大战之后,志愿军将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迫使美国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停火协议,打碎了全球头号强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传说,也削弱了美国当今世界的威望和影响力。


在中国与美国方面,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被志愿军打到了三八线南面,而美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失败者。虽然美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但其不服气、郁闷、忌惮、不甘心、报复等五味杂陈的心理状态,却成为了影响美国对华态度的关键因素。

“朝鲜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高涨。这次战争打碎了一些人在战争以前的尊崇、恐惧和媚美心理,使中国人在百年史上因诸多耻辱而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重塑。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军战舰数次入侵台湾海峡,蒋介石高喊要反攻,但又害怕真正对中国开战,这和朝鲜战争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到目前为止,美国并不愿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接受一个已经崛起为世界大国的中国,这毫无疑问是与朝鲜战争的心理影响有关。


抗美援朝:一场美国“不愿记起的战争”,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存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