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师,我紧张的想死怎么办?
经常有同学告诉我,他每次答题的时候都特别紧张,如果是对着家人还好,一旦人多就紧张得要命,胸口疼,脑袋里面一片空白。
这是正常情况。我现在给大家讲课可能稍微好一些,基本上控制了紧张的情绪,面试的时候也能把紧张压制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但是在一些没有经历或很少经历的场合,我也会紧张到不行。
前几天单位述职,每个人都要面对全单位讲讲2016年的工作情况。我经常讲课,面试方面也有特长,按照道理应该游刃有余,云淡风轻。可是,现实和理想相差甚远,我站在台前,盯着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脑中轰的一声,紧张就这么生硬地来了。好在,我有绝招:照着稿子读。领导反复强调让脱稿,但我没有做到。不过,这次声音没有发颤,语速也还适中,算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人就会患得患失,过于关注结果,表现出来的就是紧张。如果与己无关,那么就可以云淡风轻、无牵无挂,当然不会紧张。
人前说话,紧张从来都是常态,是源自基因的遗传。在远古时候,如果一个原始人被很多双眼睛盯着,那么他的结局大概率是被吃掉。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原始人就会逃跑。慢慢地形成条件反射,记录进我们的基因。面对很多双眼睛的时候,基因在提醒我们逃跑,血液会涌向四肢,大脑也因为缺血缺氧而一片空白。
这就是我们紧张的原因。如果尊重事实,那么就不要妄想完全克服紧张。紧张克服不了,它永远和你共存。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方法,把紧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一种方法是把演讲当成分发礼物。
上台前,要做积极的心理暗示:把每次演讲当成一次派发礼物的过程。给予总是能缓解人的紧张,就好像原始人突然扔出很多块肉给围观者,也许因此就会逃过一劫!没有危险源,紧张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高效演讲》这本书中的重要观点,很多人从中受益。里面还有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
第二种方法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这是我的同事告诉我的,她也算是我的一个学生。她非常有恒心和毅力,虽然目前没有考试任务,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录一道题,然后发给我。她已经这样做3个月了,发给我近70道题,真是恐怖的积累。我都不用描述她的进步,你自己就可以想象。
我平常动员很多人这样持续地准备,但是绝大多数人连10道题都录不了。我们假设一下,今年下半年你们跟她一起参加考试,你们觉得自己有可能成功吗?只要遇见她那就是死路一条!到时候她可能已经准备了200道题,面试水平绝对会让你绝望!她完全践行了“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我非常看好她,只要她愿意参加考试,成功对她来说就是必然的。
前几天,她也参加了述职。上台之前,她非常紧张,腿一直发抖,她告诉我:哥,我不行了,紧张得要尿裤子了!想死!
虽然这样,但是轮到她的时候,我发现她做得很好。她基本实现了全程脱稿,而且始终面带笑容,说话不疾不徐,很有风度,听不出来紧张。我真的觉得她做得比我好!
我问她是怎么克服紧张的。她说就是始终保持微笑!
这微笑是由衷的,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是故能玄虚,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有着对自己积累的信心!回看来路,我已渐行渐远,成长的欣喜孕育心间,发之于外就是微笑!
这微笑极富感染力,是可以听出来的。打电话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爱人对你微笑,你绝对可以感觉到,心情也会莫名变好,这就是真诚微笑的力量了。
微笑这个方法,很多人都说过,但是一般都只讲最后的结果,没有挣扎的过程,好像所有的云淡风轻都是与生俱来的。彩虹出现于风雨之后,没有痛苦的挣扎,怎么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微笑也不是克制紧张的灵丹妙药。如果你根本没有付出,而只是现学现卖,我只能残忍的告诉你:你那是“东施效颦”,不是微笑,是傻笑!
第三种方法是持续不断地练习。
通过持续练习去对抗身体的本能反映。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故事,无数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很多牛人就是这么脱颖而出的。我也是这个方法的信奉者,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积累,量变引起质变!
很多人总是过于看重战术,却缺乏基本的战略谋划。对于准备考试来讲,各种技巧都是战术,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是战略!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些,要给自己成长的时间,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棉花糖;要学会忍耐,静静努力,直到风来!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是打碎牙齿和血咽!唯有负重前行,才能光芒万丈!
天道酬勤,你还在等什么?
【一晃已经四年过去,现在的我还是会紧张,但是已经更加适应公开讲话的场合,可能是脸皮更厚,也可能是练得更多。这是个过程,也只能在过程中去克服。无论如何,我们得学会、适应与紧张相处。2021年6月24日】
老夏
2017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