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国海权梦】海军弱国的中大型战舰——第六期:波兰篇、挪威篇与葡萄牙篇

2019-08-21 11:06 作者:千本蔷薇十字  | 我要投稿

本期专栏将涉及三个国家——波兰、挪威与葡萄牙。波兰在1918年才由于德国战败及沙俄灭亡而获得了新生以及一小部分的海岸线;挪威虽然有着极长的海岸线,但是由于国家实力和人口等因素,其海军发展也和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一样,以岸防舰和鱼雷艇等近海舰种为主;至于葡萄牙,19世纪以来国内长时间的内耗导致这个在大航海时期还能称霸一时的国家根本无力去关心海军建设。因此,这三个国家的海军实力基本可以称得上的不值一提,因此一共也仅有4型战舰可供介绍。

让我们以波兰篇开始本期的内容。

1.烈风级驱逐舰(Wicher-class)

烈风级驱逐舰是一战后新生波兰所拥有的第一型中大型战舰。

虽然波兰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但是经历过中世纪动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只是一个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的弱小国家。即便新生波兰的海岸线并不长,保卫海岸线并不需要大型舰队,波兰人还是在建国后就立即着手海军建设工作。刚成立的波兰海军从德国那里获得了最初的舰艇——4艘武装拖网渔船和2艘浅水重炮舰。1924年,为了对抗波兰眼中最大的假想敌——苏联,波兰政府通过了一项海军扩充计划。计划的主力为9艘潜艇,还包括2艘驱逐舰以对从法国驶来的商船队护航,以及一些封锁水道用的布雷舰。不过由于经济原因,最终订购的也仅仅有3艘潜艇和2艘驱逐舰,这两艘驱逐舰即2艘“烈风”级。

入役不久后的“烈风”号驱逐舰

波兰人找到了他们的盟友法国,希望法国能为他们设计建造潜艇和驱逐舰。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原因,波兰人希望能够获得法国贷款以支持建设。这时法国人向波兰人提议,由在卡昂新建成的一家造船厂为波兰人设计建造潜艇和驱逐舰,这样法国人就能保证波兰人能获得足够的贷款。实际上选择这家船厂的原因是它有多名法国政要参股,而其此前没有任何设计建造军舰和潜艇的经验,但是波兰人别无他法。1925年,造船厂基于本国暴风雪级驱逐舰拿出了设计方案。1926年,合同签署,订单下发,两舰被波兰海军命名为“烈风”(ORP Wicher)、“暴风”(ORP Burza)。

“烈风”级的设计原型——法国“暴风雪”级驱逐舰(Bourrasque-class),图为9号舰“龙卷风”号

1927年,烈风级驱逐舰正式在卡昂开工。该舰采用4门法制施耐德-克勒索130mm舰炮作为主炮,对空武器为4门英制40mm“砰砰”炮,此外还有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动力系统采用两台英制轮机和3座法制锅炉,设计航速33节。1928年,烈风号下水。这家新船厂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军舰在试航中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抛开速度过慢、三个大烟囱导致可识别性太强、缺少装甲保护等在原型上就存在的设计问题不提,波兰海军在试航中还发现,由于舱室和管线布局设计不够合理,一些很小的问题就可能导致军舰抛锚;由于油箱位置太高,军舰的稳定性十分差。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在波兰海军的使用过程中陆陆续续暴露出来,波兰海军尽力做着自己的改进,但他们对大多数的问题也都无能为力。

30年代中期,停泊于格丁尼亚港内的“烈风”号(图左)和“暴风”号

“烈风”级驱逐舰对于波兰来说,其政治和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1930年,烈风号服役,两年后“暴风”号也建成服役。两舰在抵达波兰格丁尼亚港时均受到热烈欢迎。“烈风”号服役后代表着波兰形象,出访了多个国家,而在二战开始前也因此没能随她的妹妹们一起参与“北京行动”。1939年9月1日,德国正式入侵波兰,烈风号立即启程准备按照预案用水雷封锁格但斯克(但泽)至皮劳的水路,但是由于德军行动迅速,再加上波兰海军唯一的大型布雷舰“格里夫”号被Ju87被炸伤,计划破产。两天后,烈风号遭遇德军Z1和Z9两艘驱逐舰,在海岸炮的帮助下将德国人击退,但是随后而来的德军Ju87轰炸机群令烈风号再也招架不住。9月3日下午,烈风号沉没。

1932年,访问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暴风”号驱逐舰,其右前方为同行的“烈风”号舰艉
描绘“烈风”号与德国空军作战场面的油画

“暴风”号在二战开始前夕与两艘雷霆级驱逐舰一起执行“北京行动”任务逃亡到了英国。随后,她一直参与盟军在大西洋上的护航活动,并在1940年代中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潜强化改装。1951年,暴风号回到自己的祖国,完成一系列整修和现代化改进工作后于1955年再度入役。1960年,暴风号退役,并成为了一艘博物馆舰,以纪念波兰海军在二战中的突出表现。1977年,闪电号代替了她的角色,暴风号也就此被拆毁。

1955年,完成改装再度入役的“暴风”号,注意其中间两个烟囱整合为一个,两座鱼雷管已经拆除,主炮换装为4座苏制100mm/56 B-34型
停泊于格丁尼亚作为博物馆舰供民众参观的“暴风”号,其位置后来被“闪电”号取代

2.雷霆级驱逐舰(Grom-class)

1934年,烈风级服役不到5个年头,也许是对于问题不断的法制烈风级不满意,也许是被英国大型驱逐舰的设计所吸引,波兰海军决定增购两艘驱逐舰。他们向英国人提出了设计一型大型驱逐舰的请求,而英国有多家造船厂都对此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最终,位于考斯的怀特造船厂中标,1935年订单下发,同年两舰在考斯开工,命名为“雷霆”(ORP Grom),“闪电”(ORP Blyskawica)。

1937年,自英国驶抵格丁尼亚的“雷霆”号驱逐舰

在雷霆级设计之初,波兰人就提出了该型舰要比同时期德国和苏联的同型舰火力更强的要求,而怀特造船厂也的确做到了。“雷霆”级安装7门博福斯120mm舰炮作为主炮——这款舰炮与此前安装于大型布雷舰“格里夫”上的120mm炮型号相同,装备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4门博福斯40mm高炮和4挺哈奇开斯13.2mm高射机枪。4台锅炉(其中一台为备用)和两台新型蒸汽轮机能将该级舰推至39节的高速。雷霆级的火力和速度在同时期的驱逐舰里都是顶尖水平,包括美国的法拉格特级和波特级、英国部落级、德国1934型都不是她的对手。

1938年时的“闪电”号线图,其火力在同时期的驱逐舰中是顶尖水平

1937年,雷霆号和闪电号先后服役。波兰海军对于这两舰的性能十分满意,一年后就计划再增购两艘。而由于此时波兰本国的造船厂扩建完成,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波兰政府决定自行建造。1939年,订单正式下达,后续两舰计划安装更为强力的轮机系统,命名为“飓风”(ORP Huragan)、“风暴”(ORP Orkan),后世称为改进型雷霆级。1939年7月,飓风号开工。然而一个多月以后德国入侵波兰,令该型舰未能见到天日。

1939年初,正在进行训练的“雷霆”号(图左)和“闪电”号

1939年8月30日,战争前夕,波兰海军决定进行“北京行动”。两艘雷霆级连同暴风号一同离开祖国,向英国逃亡。1940年,两艘雷霆级随英国海军一起参与挪威战役。雷霆号可能是所有盟军舰船里最痛恨德国人的一艘,她对挪威海岸线上一切疑似德国军事目标都疯狂倾泻着炮火,虽然这几乎没导致德国什么损失却反而摧毁了许多民房。1940年5月4日在纳尔维克执行一次对岸火力支援任务时,雷霆号被一架He111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击中,炸弹引爆了她所装载的鱼雷,雷霆号发生剧烈爆炸,断成两截沉没。

正在执行“北京行动”逃亡至英国的“雷霆”号驱逐舰(前)和“暴风”号驱逐舰,照片摄于“闪电”号舰艉
描绘“雷霆”号遭德国空军袭击后鱼雷殉爆沉没场景的油画
1941年,在考斯港完成第一阶段改装的“闪电”号,注意其主炮已经换装为4座英制双联102mm高平两用炮,厄利孔高炮也已经安装,但是鱼雷发射管仍保有两座三联装。

失去了姐妹舰的闪电号此后只参与了一些护航任务,并在1941年返回英国接受改装,主炮更换为8门英制102mm高平两用炮(4x2),加装了20mm厄利孔高炮;鱼雷发射管也变更为一座4联装。而在她停泊于怀特造船厂接受改装期间,一队德国轰炸机曾尝试于夜间偷袭考斯港,闪电号几乎是那里唯一的防御力量,她的高炮疯狂地开着火,炮管过热就泼水冷却继续打,她还尝试释放烟幕以掩护考斯港。尽管闪电号没有对德国空军造成什么损失,但是她却迫使德国轰炸机提升高度,轰炸精确度下降。虽然考斯港仍然受到严重破坏,但是普遍认为,如果没有闪电号的努力,破坏程度会更严重。21世纪,怀特岛的居民们举行了多次活动以纪念闪电号英勇的表现。1944年,闪电号参与了韦桑岛海战。1947年,闪电号回到祖国,并在1950年在苏联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一系列苏制装备。闪电号于1976年光荣退役,并成为博物馆舰停泊于格丁尼亚,取代暴风号成为二战波兰海军活的记忆。

1960年,舷号变更为271的“闪电”号,注意其换装的苏制主炮和高炮,舰舯部的鱼雷为苏制五联装发射管
如今停泊于格丁尼亚作为博物馆舰的“闪电”号,使用二战时期的涂装和1943年改装后的武器装备,包括舰舯部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和40mm博福斯高炮,不过主炮仍然是1950年代改装时安装的苏制100mm炮

(波兰篇完)

PS:波兰海军在二战中跟随英国皇家海军作战,英国人借给了波兰人一些军舰使用,部分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悬挂着波兰旗帜作战(例如题图中的“加兰德”号驱逐舰,为英国G级驱逐舰)。由于这些军舰属于借用,战争结束后即归还,而且是别国同型舰,就不再介绍。二战后波兰海军装备了一些苏制驱逐舰(30bis型和56型),也不再详细介绍。

接下来是挪威篇。由于一开始提到过的原因以及1940年就被德军攻占的缘故,挪威篇将只有一型未完成舰可供介绍。

1.奥勒松级驱逐舰(Ålesund-class)

20世纪初,北欧国家(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海防思路及发展历程如出一辙,30年代以前的海防主力都是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慢速海岸防卫舰,挪威也不例外。直到20年代末法国大型驱逐舰的作战理论成熟后,北欧人才意识到这种舰艇的必要性以及其大型化的趋势。瑞典早早开工了“标准型”驱逐舰,然而挪威和丹麦由于工业和经济实力不及瑞典,只能先尝试建造一些小型的驱逐舰和鱼雷艇。挪威人在这一时期的成果就是600吨级的“斯雷普尼”级驱逐舰。

二战中的“斯雷普尼”号驱逐舰(HNoMS Sleipner),为“斯雷普尼”级首舰,标准排水量600吨,因此一般被看做是鱼雷艇。主要武备为3门博福斯100mm火炮和一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

挪威人计划建造6艘斯雷普尼级驱逐舰,分为两个驱逐舰舰队。基于当时甚为流行的驱逐领舰概念,挪威人决定为两队各配一艘领舰。由于资料欠缺,我们并不能知道这型驱逐领舰的详细设计历程。唯一能知道的是,由于1936年开始服役的斯雷普尼级受到海军好评,1938年设计定型、1939年在霍尔滕造船厂开工的这型驱逐领舰,其舰体结构基本就是斯雷普尼级的放大版。

挪威驱逐领舰计划线图,与“斯雷普尼”级非常相似

尽管比斯雷普尼级大了一倍还多(标准排水量达到了1220吨),新驱逐领舰设计方案从外观上就能看到许多和斯雷普尼级相似的地方,比如艏楼船型、烟囱布局、武器布置等。新舰计划装备4门博福斯120mm舰炮作为主炮,其中两门位于舰艏一座双联炮塔内,两门位于舰艉两座背负式布置的单装炮塔内。对空武器为2门40mm博福斯高炮和2挺13.2mm机枪,鱼雷武装为2座2联装发射管。动力系统计划采用法制德拉瓦尔蒸汽轮机和英制亚罗锅炉,设计航速34节。

陈列于挪威皇家海军博物馆内的“奥勒松”号计划模型

新型驱逐领舰是挪威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早先的几百吨的小型驱逐舰本质上只能算鱼雷艇)。不过这型驱逐舰生不逢时,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时,不到一年前才刚开工的两艘新舰还在船台上进行着船体建造工作,连名字都没有起,只有129和130的船体编号。德国人起初计划继续建造这两艘军舰以供自用,并给予了她们ZN4和ZN5的编号。两舰分别于1941年和1943年下水,不过此后建造工作就停止了。1945年德国战败,ZN4号船体被德国人交还给挪威,挪威人起初打算继续建造,并为其起了“奥勒松”的舰名。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这艘舰的续建工作没有展开,计划也在1950年被放弃,船体随后拆毁。至于ZN5号的命运和下落,则无人得知……

德国人对ZN4/ZN5的改造计划,安装3座单装10.5cm/45 SK C/32型舰炮作为主炮,鱼雷为1座四联装

(挪威篇完)

接下来介绍的将是葡萄牙的军舰。葡萄牙也是本系列专栏中最后一个欧洲国家。

1.沃加级驱逐舰(Vouga-class)

虽然葡萄牙海上力量曾在15~16世纪盛极一时,但是随着19世纪拿破仑入侵以及巴西独立,到20世初连绵不断的内耗,到一战时葡萄牙海军就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家底。1926年卡尔莫纳元帅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府,他发现孱弱的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依然是那艘老古董的“达伽马”号装甲巡洋舰(1878年服役),最先进的战舰不过是3艘600吨都不到的杜罗级驱逐舰。他决定彻底更新这支老旧不堪的海军的装备。1930年,葡萄牙海军启动了一项海军建设10年计划,内容包括新建/购买2艘新型巡洋舰,12艘新型驱逐舰以及数艘潜艇和其它小型舰船。由于本国造船工业实力孱弱,建造方案对外进行招标。1931年,英国亚罗造船厂击败了本国的索尼克罗夫特和几家意大利造船厂,获得了第一批4艘驱逐舰的订单。为了支持本国造船业,亚罗和葡萄牙海军协定,前两舰在英国建造,后两舰则由英国提供图纸和动力系统,船体在里斯本建造。1933年,第5艘的订单也随之下发。由于经济原因,后续舰的建造计划取消,而巡洋舰则根本未开始招标就被水上飞机母舰的计划替代(随后也取消)。

1930年时仍在担当葡萄牙海军旗舰的“瓦斯科·达伽马”号铁甲舰,和中国“镇远”级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连主炮布局都是一模一样的

亚罗的设计基于本国的伏击号驱逐舰,装备3座亚罗锅炉和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设计航速36节。武装与英国原型类似,4门120mm Mk G型舰炮作为主炮,3门40mm“砰砰”炮为防空火力,鱼雷发射管为2座4联装。1931年10月,头两舰在亚罗造船厂开工,分别命名为“沃加”(NRP Vouga)、“利马”(NRP Lima)。1932年,3号舰与4号舰在里斯本开工,命名为“特茹”(NRP Tejo)、“杜罗”(NRP Douro)。1933年,5号舰开工,命名为“当”(NRP Dão)。由于葡萄牙政府在1934年将尚未完成的“特茹”和“杜罗”两舰卖给了哥伦比亚,同年里斯本又开工了两艘同型舰,并继承了她们的名字。

“沃加”级的设计原型——英国索尼克罗夫特型驱逐领舰“伏击”号(HMS Ambuscade)
建造中的“杜罗”号驱逐舰(图左,舷号DR),其右侧为通报舰(Aviso,葡萄牙海军分类,实为大型巡逻炮舰)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号(NRP Afonso de Albuquerque)
正在进行海试的“利马”号驱逐舰,为“沃加”级在英国建造的首批两舰之一

1933年,沃加号和利马号服役。1935年,当号服役,次年特茹和杜罗号也加入海军序列。1936年葡萄牙决定介入西班牙内战支援佛朗哥,不过当号的水兵们并不支持佛朗哥,再加上对本国独裁政权不满,当年9月9日,“当”号和一艘炮舰(即之前图片中的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号)发动兵变,宣布支持西班牙共和军,并企图离开里斯本港。海岸防御部队迅速做出回应,两舰还未驶出特茹河口就被海岸炮接连命中丧失战斗力。事后大多数参与兵变的水平都被送到佛得角监狱服刑。葡萄牙政府则声称,这两舰的目的是加入西班牙共和军。二战中,葡萄牙保持中立,5艘沃加级主要用于保护本国商船。1942~1943年间,沃加级接受防空强化改装,“砰砰”炮和一座鱼雷发射管被拆除,6门20mm厄利孔高炮上舰,战后又加装了雷达、3门40mm博福斯高炮和3门20mm高炮。1957年除杜罗号外4舰又接受了反潜改装。1959年至1967年,5舰相继退役拆毁。

1956年时的“当”号驱逐舰,注意其舰舯部的鱼雷发射管已经只剩一座
1957年,完成反潜改装后的“特茹”号驱逐舰,注意其2号和3号主炮炮塔已经拆除

卖给哥伦比亚的两舰分别命名为“安蒂奥基亚”(ARC Antioquia)和“卡尔达斯”(ARC Caldas),于1934年服役,1954年在美国接受了反潜改装,4门120mm主炮被替换为3门美制127mm炮,前2后1布置。两舰于1961年先后退役。

出售给哥伦比亚的“沃加”级驱逐舰“卡尔达斯”号

(葡萄牙篇完)

下期预告:在下一期,我们将离开欧洲,前往南美洲。南美洲三个大国——巴西、智利和阿根廷在一战前也进行了长时间的军备竞赛,并拥有许多中大型战舰。下期登场的将是阿根廷。

【小国海权梦】海军弱国的中大型战舰——第六期:波兰篇、挪威篇与葡萄牙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