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学课堂】辩证法的历险(13)

2023-06-14 18:03 作者:黑暗中的灯1  | 我要投稿


  因此,根据卢卡奇所说的,这就是对于历史的一个哲学的一个解读。如果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解读并没有对于事件的一个总观,对于那些什么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一个,它并不在这些历史事件当中寻求一个对一个预先制定的计划,或者说一个框架的一个一个辩护,并不想要说搞一个哲学解读,然后给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框架的一个界定。也就是说,卢卡其实历史观不是做天下的,而是打天下的。相反,他会质问事件,他会想要去破译,他们想要去真正的去破译,他们想要去弄清楚这事件到底是什么,然后只为这些政治事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意义,无粉饰那些重大事件,那么通过一个明显的悖论。

所以说,恰恰是因为卢卡奇的历史观是很严格的,很清醒严肃的,所以他是被那些想要弄权玩势的那些最大者所批评的,已经要做天下要享受的那群人要批评。卢卡奇的这路其实要重新适应了。这不叫适应了恢复了这个意识,它是原则上恢复了意识的功能,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那个时候的一些官僚集团的,它都已经搞意识形态派系斗争了,争权夺利了,要做天下了。那卢卡奇还是说,我们要忠诚于一种阶级意识? 但同时卢卡奇又拒绝去说存在有一种对于整体的一个先验的,就不需要验证的先验。不需要没有更先于它的,不需要验证的一种对于总体的一个,卢卡奇虽然说我们要有明确的意识,要有阶级意识,要在历史当中生成我们阶级意识要看清楚我们的任务,看清楚我们的方向路线,但是这个意识并不是全能万能的,所以卢卡奇并没有因为他这种意识走向了一种御用文人的对于最高权威的吹捧,他没有走向这一步。他并不是说那种意识就是万能和全能的。

他从来不宣称去耗尽,对于这个前资本主义过去的这个分析,他从来并不认为可以穷尽对于前资本主义的过往的一个分析,并没有一种历史学,一种历史哲学可以一下子一劳永逸的把前资本主义的过去都给它分析清楚,并且对它来说历史的理性仅仅是一个假设,仅仅是它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假设。

历史具有某种理性,历史就按照某种既定的计划会发展,这只是资本主义时代特有的一种假设,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这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进步主义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非常可悲的看到,本来应当是先锋队应当在这种战胜这种意识形态的,应该去寻求真正的进步,真正的发展的应当要在痛苦和磨难当中寻求真正的发展的。一些先锋队的一些腐化堕落的成员,反而利用这个资本主义里的所谓进步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为他们的腐化堕落做辩护。那么绝大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做的词是相反的,他们原则上这可以翻译成质疑意识的存在,不认为有这种反思性的意识可以存在,尽管不这样说,他们给自己赋予一个对于历史总体可以加以把握的一个知性结构,把自己就塑造成万能的先知一切都把握的。

并且通过为自己赋予这么一个把握一切的知性结构,他们这些人就号称自己发现了所有的意义,就更加容易的,非常更加容易的发现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和它的运行逻辑。在每一个阶段当中,它们都教条式的假设一种总体的知性结构,这无非就是这群官僚,这群胜利者要夺取一切的对于一切的控制权、支配权,而不想继续革命了,背叛了革命了。那么卢卡奇的这种非常例外的这种优点,非常卓越的特点,它没有同流合污的这种特点。

使得他的书即便是在今天时的当下,依然是一本哲学性的著作,那么这些优点恰恰就是它的哲学并不是隐含的。它的哲学作为推论并不是要被理解成是一种教条,而是要去实践的,要去用的,它并不服从于去准备历史,然后炮制历史了。 反而他的书是人类的生命历程当中,人类的文明演化史当中被历史的链条所把握的,它是由历史所创造出,而不是炮制历史,而不是准备去驾驭,以某种这个至高的,或者说那种全能先知的那种口吻去驾驭历史的。

所以卢卡奇的对于历史的哲学式的哲学的解读是在这个在日常生活的这种单调乏味,在单调乏味的背后,它把一种对于自身的恢复,它就是历史解读。历史运动本身,它把历史运动本身恢复,然后放回到光里面去,就是说重新被发现了,重新被把握到了,但是这个重新被把握到是历史运动本身自己在把握到自己,那一个是主观性的定义。这种自在历史在日常存在的背后,那种散漫的、无序的、那种乏味的背后,把历史运动。或者说历史运动自己靠自己,把自己重新加以理解和把握,这就是主体性的定义。所以这里梅洛庞蒂定义的主体性。什么叫主体性?主体性就是说历史运动在它的纷繁复杂的那一些琐碎的表象的背后,重新去理解和把握它自身恢复对于自身的一种把握,这就是主体性。主体性对于历史运动的中介作用即在于它趋避,这里你看都是一种存在论,论生存主义,那么但是这种哲学意义依然是受限制于对历史的阐明,需要通过对历史的阐明才能体现出这哲学意义依然是和历史不能分开的,不能和对于历史的阐明就是脱离的。

并且最终对于哲学兴趣的操作有它的压舱物。就是说这个卢卡奇对于哲学兴趣,它这个这本书里面的哲学兴趣没有变得很抽离,没有变得很文人气。有它的压舱物,有它一个对应物,这个避免卢卡奇所讲述的这些东西变成一种流俗的唯心主义哲学,那么这个对应物是什么呢?这个压舱物是什么?这个避免卢卡奇的这个整个思辨过程走得过于玄学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在历史现实当中的无产阶级的存在,无产阶级的生存。所以这个主体性,这样的一个主体性,它的自我阐明,在历史这种纷繁复杂背后的这个自我阐明。我觉得我本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作为一个后结构主义者,那我告诉你,一方面它是通过这些知识分子污染这句话的先锋化的知识分子的这种哲学思辨。另外一方面他们的主体性的实现,它是非主体化的,就是无产阶级的痛苦。在日常的琐碎背后的无产阶级的尖锐的。这种尖锐的刺入性的无可逃避的一种痛苦,这也是主体性,这也是历史的主体性,这也是历史在恢复其真相,历史在将其真相显露出来。这种无可逃避的刺痛,无可逃避的淤伤和刺痛,无可逃避的这种带刺的痛苦,它也是一种尖锐的主体性,所以它是压舱物,这是卢卡奇式的哲学讨论的一个压舱物。

压舱物是为卢卡奇这样的无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思辨赋予现实的机制的伟大力量。它是一种力量,这种痛苦甚至是用力量,因为麻木不仁就已经没有力量了。遭受到压迫和剥削,并且依然感到痛苦。这个痛苦本身就代表依然有力量存在。尖锐的刺痛本身是机体的伟大力量的体现。你不痛,你代表没有力量了,落脚了。痛苦可以用来激发一系列的非常强大的应激反应。痛苦可以命令你的机体,命令你的腺体拼命地释放激素,释放紧急动员的身体号令。 所以我们并没有改变方向。我们并没有改变方向,并没有说我们在向卢卡奇这些哲学解读揭示了,昭示了,体现了主体性,就是说我们转向一种哲学式的,或者说主观主义的,转向一种那种懦弱的、微弱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人气的那种绣花功夫,我们并不是,我们没有转变方向。我们只是在拓宽这个分析,并且告诉你哲学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正如我们之前,我们证明了历史本身是哲学。哲学是一种历史。历史也是哲学,历史也是自我反思、自我把握性的。历史是在进行自我把握、自我反思的,它通过人类的文化活动人类的意识,体验人类的生存。历史是在进行其自我反思和把握的。 (后面超过两千字了,发不出去了)

 


 

 


【自学课堂】辩证法的历险(1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