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折腾】GPD Win Max掌机折腾测试(下)

在上篇专栏中我做了一下GPD Win Max这款掌机的接口,硬件方面的简单介绍和测试,那么这篇专栏中就主要来谈谈这台机器我个人的实际使用感受和总结等等。

重量厚度篇
现在的数码产品都在追求的一点就是轻薄化,对于笔记本电脑也是如此,在需要经常带着外出的情况下,一台笔记本的重量也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更别说这是一台有时候需要握持使用的掌机了,那么这台机器的重量如何呢?
因为我手上没有合适的精密秤,只有个不怎么准的便宜货,称出来的重量仅供参考,图片拍的也不怎么好,大家凑合看吧。


可以看出称出来的重量约有850G左右,也就是约0.85KG的重量,虽然我这个秤不准,但这台机器有800克以上的重量是没跑的。
这个重量听上去虽然并不算重,在轻薄本里也算是比较轻的重量,但别忘了这是一台有时候需要握持使用的掌机,理论上它已经有NDS的三到四倍重,NS的两倍重了,虽然对于拥有麒麟臂或者习武之人这个群体的用户问题不大,但对于手劲小的用户来说,长期握持使用还是会感到疲劳的。
从重量方面考虑的话,我个人感觉还是在固定地点放着玩更好一些,不过经常坐着玩这样的话还不如买游戏本,这台掌机就失去做的那么小的意义了,我个人一般是躺在床上把机器打开约180度,把机器立起来顶在身上玩,这样手腕就不会很快的感到酸痛和疲劳了。
说完重量后再来说说厚度,这台机器由于散热需要压住那颗CPU配置在25W功耗墙模式情况下的温度,机身内部则有厚大的散热风扇和热管,再加上它是翻盖型的设备,因此在厚度上,就不得不做出取舍。
作为对比我把它放在一堆书里(大家请忽略那些书,我能力有限搞来了也看不懂,一直放架子上吃灰),可以看出它已经有两本薄的书或者一本中等厚的书那么厚了,这样的厚度拿轻薄来形容的话,感觉还是不太合适。

实际使用感受篇
前面已经简单介绍了这台机器的输入/输出接口,硬件配置和简单的跑分测试后,就该聊聊这台机器的实际使用感受了。
首先是开机速度,这台机器由于配置并不算太差,除了显卡性能以外其他方面都不错,还标配了Nvme硬盘,所以开机速度是很快的,Win10设置无需密码自动登录,开机速度只需要6秒左右就可以开机。


轻度办公
首先是用记事本编辑文字,之前给这台机器的AX200网卡魔改AX1650修改杀手驱动的INF我就是拿这台机器改的,编辑文字当然是不在话下的,就连给《红色警戒2》修改INI的话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然后是常用Office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因为我平常也不怎么制作这类文档,就做一套未来教育二级Office的题试试。
这台机器拿来当学习工具刷题也是可以的,说起这个的话三年前我考过一级的Office,现在感觉不太够用,还是有想去考二级的打算,不过就以我这种学习态度,现在平常也忙于工作,感觉应该考不过。


然后是Word的使用,这时候缩放设置125%的问题就来了,弹出的设置窗口太大点不到确定,虽然按回车也可以,但有些程序按回车就没用,那样的话只能把缩放改成100%,不过字就小一点,看着有点难受了。




然后是Excel的使用,做表格虽然还行,但是因为键盘布局的原因,输复杂的函数就有点麻烦了,这题也是搞了半天才做完。




PPT的话我懒得做了,就直接交卷了,所以我就说自己这个成绩就别提去考试了。

总之这台机器用来办公是完全没问题的,就是这个小屏看着比较费力,要用它办公的话,建议外接显示器使用,用这个只有8英寸的小屏幕办公的话,我个人感觉还是挺勉强自己的。
然后是Visual Studio的使用,我试试看用它的原装键盘看看能不能写点小程序,就随便写个C++的九九乘法表试试吧。





虽然代码是勉强写出来了,但是说实话由于它键盘的键位和我之前用过的键盘还是有一定差别,上方数字键比较小,误按的情况还是会很明显,之前我做Excel写函数的时候就经常按错,所以就做了好一会才做好,所以这台机器自带的键盘对于我来说只能在应急情况下随便用用,不太适合长时间用于办公或者打字,要使用这台机器办公或者写代码的话,还是外接显示器和外设来做吧。
不过这台机器的CPU在设置在较高的功耗墙下,性能并不差,搞开发的时候拿来编译一些小型项目是没有问题的。
这台机器我也测试了一下用来阅读小说epub,将显示方向设置为纵向,将机器翻转过来的话,当一个小说的阅读器也没问题。



随便测试几个游戏
很多机器都是买前生产力,买后打游戏,这台机器本身我也是买来当玩具玩的,所以游戏方面还是想测试一下的。
由于笔者平常游戏玩的不多,现在也忙于工作,Steam虽然买了很多游戏,但大多数都是放在库里吃灰,所以只测了几个我想到的游戏。
既然这台掌机是宣称能玩3A大作的掌机,那么它实际上来跑3A大作如何呢?
我先测试了一下看门狗2,这个之前在台式机上还没通关,就看看这个掌机能不能玩。
这个游戏似乎对A卡和Intel核显优化都不是很好,以前我在台式机上用Vega64玩,1080P高特效好像就50多帧,后面驱动更新后好了一点,可以跑到60帧左右,这个游戏应该对N卡优化更好些。
这个游戏分辨率设置也有点迷,不知道为什么我设置无边框窗口会是这个分辨率,最低特效测试下来帧数30帧左右,复杂场景还是会掉到20多帧,玩嘛倒是可以玩的,不过我个人感觉这样玩着还是有点累。




然后荒野大镖客2我也在这个掌机上试了一下,这个游戏本来早就想玩了,但之前台式机把显卡出了,那张亮机卡根本玩不了,性能可能还不如这台机器的核显,就想看看这个掌机能跑多少帧。
分辨率1280x800,特效全低,使用Vulkan的API,运行基准测试看看,测试下来最低帧10帧,平均帧20帧,最高帧24帧虽然算电影级的了,但还是感觉挺卡的,这游戏还是等后面有高端机以后在玩吧。





不知道是不是这版英特尔核显驱动有BUG的原因,总之这两款游戏的表现都不算是很好,打开RDR2之前也是弹出了这个窗口。

最后我又测试了一下Control,想着这个游戏优化应该还行,之前我用Vega64玩在1080P下开高特效还是挺流畅的,同学用RTX2060开启最高画质最高光追和DLSS也能跑60帧以上。
这台机器在720P最低画质,渲染分辨率选择540P的话,还是可以跑到40帧左右,40帧用手柄倒是可以勉强玩玩,但之前玩过最高画质和看同学开光追玩过以后,这个画面感觉还是有点玩不下去,同样还是等后面再用高端机玩吧。



总之我随便测试了几款3A大作了以后,感觉这个小掌机虽然能跑,但帧数和流畅度还是并不能让我满意,尽管每个人玩游戏的对流畅的标准都不一样,可是对于我个人来说,3A大作至少还是要在最低画质下能跑60帧以上的帧数才玩的下去,在开了最低画质,渲染分辨率也是设置最低的情况下还是不能满足这个标准的话,那就算了。
这个Intel核显虽然相比前几代提升不小,但实际上也就台式机750Ti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性能吧,若是3A大作都能最高画质流畅运行的话,那么老黄和苏妈的显卡业务就都别做了,大家都去买Intel显卡好了……233。
我觉得如果要使用这台掌机玩3A大作的话,要么让高端机来带,然后流式传输到这台机器,躺在床上玩也不错,要么搞个雷电3显卡坞外接显卡,不过这样成本也很高,这台机器加上雷电3显卡坞,还有雷电3的线,以及一张性能不是很差的显卡所需要的成本,可以买更高端,体验更好的机器了。
不过游戏并不只有3A大作,还有其他游戏,我买这个掌机实际上也并没有指望用它来跑3A大作,而是玩一些不怎么吃配置的游戏以及怀旧游戏。
我用这台机器测试了一下光环:士官长合集,这个游戏倒是可以流畅运行的,720P下最低画质能跑50帧以上的,场景不复杂的话可以到60帧,开增强的话就只能跑30帧左右了,我个人在游戏流畅度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流畅,这台机器拿来打光环的话倒还凑合,就是我不怎么会用手柄操作。


然后再试试其他怀旧的游戏,对于我个人来说,《红色警戒》系列算是我个人的童年回忆,说实话我也是因为在B站发布了红警类的游戏视频才得以收获那么多的视频播放量和很多粉丝,这款游戏以前也为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算是抹不去的回忆。
想当年不懂电脑玩《红色警戒3》的时候,当时我用的机器在640x480的分辨率,还是最低画质下只能跑5帧左右的时候,当时硬是把原版和起义时刻所有战役和挑战都打完了,现在感觉或许自己是真的变了,最低画质再也玩不下去了。
那么这台机器能不能流畅运行经典游戏《红色警戒》系列呢?首先来试试红警3吧,看看能不能开个最高画质玩玩,想当年拥有一台可以开红警3最高画质的电脑一直是我心中的梦,后面虽然这个梦实现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却已经物是人非了。

不料运行的时候弹窗报错了,看大致内容应该是没有安装DX9.0c,或者显卡驱动没有更新,不过DX9.0c和C++2005的运行库我都是安装了的,显卡驱动也是最新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版英特尔核显驱动有BUG,还是屏幕太小缩放问题,还有屏幕比例原因所导致的。

不过我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案,在启动选项里自定义分辨率试试,输入-ui是因为需要打开控制台切换中文的原因。

这样的话就可以进游戏了,红警3现在也算是老游戏了,这台机器的核显在800P分辨率下带最高画质的红警3完全没有问题,全程都能保持在30帧以上根本不是问题,对于红三来说30帧就是满帧,虽然之前尝试解锁过60帧,但感觉单位运动的动画怪怪的,还是30帧玩好了。




虽然Intel核显也玩不成什么3A大作(对于我个人而言)但是跑老游戏的性能也不差,外接显示器的话,也是可以在4K分辨率下流畅运行中等画质的红警3的。




测试完红警3再来测试一下红警2,由于原版和尤复我没来得及下,这台机器之前刚好存了红警2的MOD《心灵终结3.3》,就看看这台机器打MO的效果怎么样吧。

随便打场战役玩玩,我很久没玩了,现在比较菜了,盟22虽然恶灵巢都搞定了,但还是玩脱了,不过这台机器用来打MO完全没有问题的话,红警2原版和尤复应该也不在话下,虽然屏幕比较小,但外接鼠标来玩问题不大,而且低分辨率的屏对红警2的兼容性也更好些。




然后再试试命令与征服重制版,红警1和泰伯利亚的黎明的重制版玩下来也是没问题的。
总之这台机器用来回味经典游戏《红色警戒》系列是完全没问题的,只要外接鼠标就好,用自带的键盘玩若总是按错键导致操作失误的话,可以外接键盘来玩。





不过用这台机器来玩RTS游戏的话,感觉还是不太适合,无论是用自带的触摸板,还是手柄切换成鼠标模式来玩的话,都不如外接鼠标来玩。
那么适合这台机器的还有其他什么游戏呢?我觉得其中当然就有GalGame和视觉小说类的游戏了,尤其是我现在工作比较忙,没什么精力去玩其他游戏的话,那么躺在床上用这个看看这些游戏的剧情也挺不错。




续航,散热测试篇
续航方面的话,因为我个人一般是插电使用,很少单独使用电池,这台机器因为是二手的电池也有损耗,在不同变量的场景下,例如屏幕亮度,CPU配置的功耗墙,处理的任务不同的情况下,续航时间也会有差别,我还没有笔记本续航方面的测试经验,Steam上的PCMark10也没有续航测试,所以就不详细测试续航方面了。
虽然续航方面我目前还没有能力去测,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个机器高强度使用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用2到3个小时的,将CPU功耗墙配置到较低值,只是处理轻度任务的话,最高还是可以用4到5小时左右的。

个人推测的续航时间仅供参考,对续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再去看看其他大佬的评测。
简单说说续航以后就要来提提这台机器的散热方面了,为什么要提散热方面呢?
原因就是限制移动设备芯片性能发挥的除了有功耗墙以外,还有另一堵墙便是温度墙。
由于笔记本电脑受限于身材和便携的属性,它们则不可能配备非常好的散热和功率比较高的电源适配器,为了兼顾散热和续航时间,自然就会存在温度墙和功耗墙的限制了。
那什么是温度墙呢?
首先我们知道CPU的发热量和它们的性能,还有负载有关,越高端和性能越强的处理器,在高负载运行的情况下温度就会越高。
以Intel的CPU举例,每一个CPU都存在过热保护的设计,这就可以理解为CPU核心和所在的电路板之间能容许的最大温度,如果CPU核心突破了这个温度,就会有烧毁的危险。
因此为了避免CPU因为高温导致死机或者损坏硬件,因此每一款笔记本的CPU除了有功耗墙的限制以外,还有温度墙的限制,当CPU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墙所限制的值的时候,轻则会导致CPU降频,重则会强制关机或者重启系统,不过大多数情况是强制降频就是了,虽然很少会有像我说的温度过高导致强制关机或者重启系统的情况发生,但CPU突然出现降频,还是会很明显影响用户的体验的。
功耗墙和温度墙也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器的性能决定功耗,功耗又决定了处理器的发热,功耗越低所带来的温度越低,功耗越高所带来的温度越高。
那么这台掌机前面我提到了CPU的功耗墙可以配置到25W,这个功耗对于轻薄本来说已经算是很高了,那么这台小身材的掌机,能否长时间压住这颗CPU在25W情况下的功耗呢,是否可以让这颗CPU可以一直释放出最高性能呢?

于是我用AIDA64烤机,将除了硬盘以外的其他烤机测试全部选上,烤了十四分钟左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台掌机在CPU性能释放,还是散热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可以长时间压住这颗CPU配置在25W功耗墙下的发热。

烤机过程中CPU Package的功耗在24到25W之间波动,温度在70到80度之间。
不知道AIDA64的CPU温度部分是不是识别错误了,那么直接看CPU Package的温度就好,CPU Package代表的是CPU整体部分,GT Cores代表的是CPU中的核显部分,IA Cores则代表的是CPU核心部分。

这里虽然我也知道这样测试并不严谨,但为什么我有自信只烤机了十分多钟就盖棺定论了呢?
原因是之前跑3DMark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台机器的散热问题并不大,无论是跑Fire Strike Extreme还是Time Spy,降频的幅度都不算是太明显,中间曲线下降较多的部分主要是跑分场景加载过程中用不到显卡资源而下降的。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也又跑了一下3DMark的Time Spy压力测试,最终循环了20次跑分场景,以97.3%的成绩通过了测试,看下面的频率监控信息还是可以看出这台机器散热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只要没有开启风扇静音模式,对风扇噪音不敏感让它全速运转的话,这台机器的散热压住这颗配置在25W的CPU是没有问题的,不会有因为散热问题撞功耗墙,而导致大幅降频的问题。
那么在追求性能的同时,散热也要跟上的情况下,这台机器在高负载下工作的风扇噪音比较吵了,从我个人主观上来说虽然还达不到刺耳这个级别,但声音还是比较大的,对于追求安静的这类用户来说还是会破坏它们的体验。
那样的话我个人就建议将CPU的功耗墙调到默认15W,按FN+F开启风扇静音模式,虽然性能可能会有降低,CPU也更容易出现降频的情况,不过噪音可以减少很多,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从性能和噪音方面就必须要选择一项做为取舍。
补充篇
虽然上一篇专栏已经介绍过了硬件,但还是遗漏了一些东西,那么就在这篇专栏补充一下。
之前测试核显的时候忘记发AIDA64的GPU计算性能测试了,这里补充一下,核显跑这个测试不支持双精度运算感觉就有点诡异,之前跑控制我尝试强开中等画质也出现了花屏的问题,或许是这版驱动确实是有BUG存在。

还有就是这个核显依然不能支持Win10的硬件GPU加速计划,虽然驱动程序模型可以支持WDDM2.7了,但实际上还是不支持硬件GPU加速计划,图形设置里并没有找到那个选项,我听说不是七代U以上的核显都能用嘛,这个十代U的核显还不支持是有点那个了,不过这个核显的性能也不算强,支不支持也无关紧要吧。



还有旧版娱乐大师的配置图和跑分也放一下,跑分我个人也是旧版鲁大师还看的懂点,我也不太看的懂新版的跑分。


不过娱乐大师跑下来这个核显的分数确实有问题,所以我就觉得这版Intel核显驱动存在BUG,只有期待下一版本能修复了,同样我前面对大型游戏简单测试出来的帧数就没有参考价值了。
拆解方面的话,现在我也没精力去拆了,这两篇折腾专栏是春节那几天有点时间抽空写的,昨天已经回公司继续工作了,平常和师傅修修车以后,也没有精力再去搞其他东西的拆解和维修了,这篇专栏原本计划昨天晚上发布,但还是拖到了今天凌晨。

总结篇
因目前个人能力有限,现在对数码产品也没有什么评测经验,这两篇文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纰漏,也有较多的个人主观想法在里面,因此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谅解。
那么就进入总结阶段,我先来谈谈这台机器的优点。
优点1:机器体积小,接口丰富,方便携带。
虽然这台机器的重量还是有800克以上,做为一台掌机确实是有点重,但是做为一台轻薄本来说的话,它也算是比较轻了,把它放在包里占用不了多少空间,这台机器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接口,用来外接键鼠等其他USB设备非常方便,还有那个HDMI2.0的接口也可以直接用于外接显示器或者投影仪,它自带了这些常用的接口后,就不需要额外再配一个扩展坞了,做为对比我那台Win10平板虽然有两个雷电3接口,但外接其他设备还是需要用到扩展坞或者USB集线器,当集线器接满外设时,充电的时候还要占用另一个接口的话,接口方面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而这台机器在这种体积下能提供的接口,算是让我比较满意的。

这台机器的手柄方面之前我也没有详细提到,这里在最后提一下这个手柄,平常我们玩有些手柄操作比较简单的游戏,一般需要给机器外接一个手柄,而这台机器本身就自带手柄,这样在玩那类游戏的时候就不需要外接手柄了,这点也是很方便的。
当然这个手柄并不止是打游戏是才有用,前面我也提到了这个机器有一个手柄模式和鼠标模式切换的开关,平常不使用手柄打游戏的话,可以将开关切换到鼠标模式,把它当成鼠标来使用,虽然手感还是不如外接的鼠标,但是还是要比笔记本的那种小红点摇杆鼠标好用很多的,平常使用映射软件,也可以用手柄来代替鼠标和键盘的一些按键,在默认不支持手柄的游戏或者应用程序中,也可以使用映射软件映射,达到使用手柄操作的效果。

优点2:CPU的功耗墙可以调整,机器的散热效果不错,性能释放优秀。
虽然这台机器看上去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CPU虽然是低压版CPU,但是将功耗墙设置在最高25W的话,这颗CPU的性能并不差,它的多线程性能已经强于几年前不带超线程的桌面级四核i5,平常用来办公,甚至处理一些中等规模的任务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而且这台机器的功耗墙是可以调整的,我前面也提到了,对于经常插电使用,对CPU性能要求较高,又对散热噪音不敏感的用户可以设置25W的功耗墙,对于追求安静,只是处理一些简单任务的话,可以只设置15W的功耗墙,然后开启静音模式,用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自行调整。
它的散热方面也同样非常优秀,在我个人测试看来,这台机器压住这颗功耗墙设置在25W下的CPU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它的功耗墙还有余量,喜欢折腾的话还可以把机器拆开,重涂硅脂和改进一下散热,CPU的功耗墙还可以再增加一点,相对比的话很多轻薄本都给不了CPU那么高的功耗墙,也不一定能稳定的压住在较高功耗墙模式下的温度,因此这台机器的性能释放方面我个人还是很满意的。


谈谈优点以后,再来说说这台机器的缺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同样这里也希望厂家以后能为我们带来更优秀,更完美的产品。
缺点1:屏幕的大黑边较为影响机器颜值,屏幕分辨率较低,尺寸较小,色域和色准方面个人感觉还是差了点意思。
虽然这台机器屏幕的大黑边在某些方面上来说有考虑到防误触的问题,但这个大黑边的设计个人还是不太喜欢,至于屏幕分辨率,尺寸,色域和色准方面的话就见仁见智了,这也是因为我那个4K 31.5寸的显示器用习惯了,现在再来看这个分辨率的小屏确实是很不习惯。
至于色域和色准方面的话,除了那个我一直用着的那个4K显示器以外,我还体验过其他色彩更好的HDR显示器,就好比开惯了好车再来开比较差的车,在感官上就能感知出明显差别嘛,不过这个掌机的屏幕也就拿来打打游戏能看清楚就行,没必要用桌机的标准去评判它,买来本身也是当玩具玩的,但还是期待GPD下一代掌机在屏幕方面能够再次改进。
缺点2:键盘和触摸板的手感还是差点意思,在不习惯布局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误按。
尽管这台机器在如此小的体积下还能配备键盘和触摸板确实很厉害,但这两样的体验并不算是很好,对我个人而言只能做为应急使用,由于受限于空间的问题,这台机器的触摸板较小,可能是我以前玩的笔记本电脑触摸板比较大,这台机器的小触摸板我用着还是不太习惯,平常一般都是用触屏或者外接鼠标使用。
键盘同样因为空间的限制而显得较为紧凑,尤其是上方的数字键和F1到F12键比较小,就很容易按错,初次上手我也尝试用它进行网上聊天和回了下消息,还是打了好多错别字,后面习惯点了虽然做了下Office,甚至用VS写了点简单的代码,但我感觉这个键盘还是不太好用,写代码的时候特殊符号不是很好打,平常用的也并不多,或许是现在都在使用机械键盘的原因,平常这个机器我要用来打字的话同样也是外接键盘使用的。
缺点3:高性能模式下散热噪音较大。
虽然这台机器的散热很好,性能释放优秀,但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满载运行时风扇噪音较大了,对于追求极致安静的用户来说还是会影响体验,处理方法可以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要么放弃性能,要么放弃静音,不过我个人还是以追求性能为优先,之前玩公版的Vega64那个涡轮风扇的跑到三四千转简直是起飞,这台机器的噪音相比那个也算不了什么。
缺点4:做为一台能玩3A大作的掌机同样也差了点意思,价格上不是很推荐一般人入手。
虽然这台机器确实是可以运行3A大作,有些优化好点的游戏用手柄还是勉强能玩的,但是画质和帧数对于用惯了高端机的用户来说还是很难让人满意,目前Intel核显的性能确实还是非常有限,拿来跑最新的3A大作即使开较低的分辨率和最低画质,依然还是达不到流畅的标准,或者就算能达到流畅的标准,可是画质却较差,现在Intel的核显驱动有时候也不太完善,偶尔还是会存在BUG和一些小问题,我个人玩3A大作还是会使用高性能的台式机或者游戏本玩,并没有考虑拿这个小掌机来跑。
同样说实话这台掌机让人劝退的就是价格方面了,这台机器虽然我是4000多收的二手,但感觉还是有点贵,全新的价格也要接近五六千的样子,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一台高性能的台式机,或者在1080P下高画质流畅运行3A大作的游戏本了,因此我并不是很推荐一般人入手,当然如果你有便携的需求,对性能方面有一定要求但不算很高,晚上想躺在床上玩玩不吃配置的游戏,有时候需要用来调试其他设备使用的话,那么这台机器还是很不错的。
写在最后的个人感想
虽然这台掌机在我看来并不能称为完美,它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存在,但在这台掌机身上,还是让我不得不感叹科技的进步。
从1946年人类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笔记本电脑,再到现在的这台掌机,计算机从几十吨的庞然大物进化成仅有几斤的笔记本,甚至再到几百克的掌机,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也是电子产品进化史上一个质的飞跃。
虽然这台掌机运行3A大作依然还是差了点意思,但玩玩不吃配置的小游戏和怀旧的老游戏,晚上躺在床上玩玩GalGame看看视觉小说什么的,已经可以满足我个人的需求了,同样它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念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硬件的进步,未来的掌机,或许可以在更高的帧数和更高的画质下,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小巧的掌机上,体验到3A大作的魅力。
我个人对掌机还是有着特殊的情感,这可能和我成长的经历相关,小时候虽然成绩不好,我也一直算个差生,家里到后面也不怎么管我学习,但父母在某些方面还是管的很严,过去不允许我玩游戏,甚至我自己买一些小玩具都要受到他们的管控,可我还是玩心比较重,总会背着他们冒险搞这些东西,现在我依然印象深刻的就是小学的时候我偷过家里的钱,找同学买过GBA和NDS,初二的时候用压岁钱偷偷搞了台3DS,当时为了不让家里发现,白天就躲在楼道里,晚上偷偷在被窝里玩,虽然当时GBA和NDS被发现以后都被砸了,3DS被发现后也被强迫卖掉了,这些也都让我挨了好几顿毒打,但这些东西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电脑游戏方面的话,因为以前管的比较严,我接触过的电脑游戏其实也很少,但《红色警戒》系列还是为我的童年留下了抹不去的色彩。
记得刚开始接触红色警戒系列是红警2,那时候还在读小学,红警2也是在外婆家,那时候我表哥在笨重的CRT显示器上玩的津津有味,尽管他也没教我怎么玩,但我还是自己去尝试怎么玩,虽然当时连简单的电脑都打不过,中等的电脑就可以把我吊打,战役也根本玩不来,可是却让我非常开心。
而且当时家里的电脑我也没有使用权,对电脑也是完全一窍不通,因此想玩红警2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外婆家用那里的电脑玩,记得当时我为了能玩上红警2,我就经常缠着我妈说要去外婆家,结果去了以后我也是窝在屋里玩电脑,根本没有和家人一起交流,甚至有几次也打扰到了外婆休息,到后面我妈也说我去外婆家只是为了玩游戏的话,就别去了。
如今我也长大了,外婆也走了,虽然我现在想玩红警2,只要在电脑旁的话随时都可以玩,可是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快乐了。
红警3也是如此,我刚接触红警3是初一的时候接触的,因为那时候已经懂了一点点电脑,也悄悄看到了家里电脑的密码,所以趁家里人出去之际,我就偷偷打开电脑玩,当时即便是很低的分辨率,最低的画质和只有个位数的帧数,却可以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那时候只要家里人不在,我可以玩一下午甚至一整天,虽然被家里人发现也被强迫删过游戏,也挨了几个巴掌,可这款游戏当时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却一直都不会忘记。
当时总想着能有一台能玩最高画质红警3的电脑就好了,如今我终于用上了强大的硬件,可以在4K分辨率下玩最高画质的红警3了,同样也是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快乐了。
总之现在虽然经济独立了,父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管控我,我也有条件玩那时候想玩的游戏和想折腾的东西了,可是却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了。
小时候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现在成年了依然还是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该负的责任,被社会同化后也失去了当年的那份童真,那么这些年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我买这台掌机的另一个目的,或许就是在目前忙的不可开交的生活里,晚上休息的时候能找回以前对游戏,对掌机的那种热情吧。
那么这篇专栏的内容就是这些了,现在工作比较忙,人有时候也会陷入麻木和疲惫,表达能力还是变差了很多,这篇文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