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分享来了!文史哲都有,我们一起读书吧

大家好,今天是一期书单分享视频,单纯的填个坑,排名不分前后,想到哪本说哪本。我对天发誓,我不是为了带货挣钱,虽然橱窗里有,主要是供大家参考,只要支持正版,请随意选择阅读资料的购买渠道。好了,正片开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一本、《红楼梦辨》
《红楼梦辨》中有很多读者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关于续书,关于原本八十回,关于不同版本,关于秦可卿之死,关于旧时真本、关于八十回之后众人的结局推测等等……在这本书里,俞平伯先生都有非常精彩和细致的解读,感兴趣的读者不要错过。
摘录一段分享:十三、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这补本的存在,事迹,只见于上海的《晶报》,《臞蝯笔记》里底《红楼佚话》上面:……荣宁二府籍没以后,备极萧条。宝钗已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为击柝之役。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为婚。……

编辑搜图
第二本、《中国文化的精神》
这本书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小说作品、祭祀仪式、文物、中医、易经、民间信仰、宗族文化等等社会学和考古学等知识。视角比较独特,是从一般普通民众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态度出发,在普通人日常的生活里发掘中国文化的精神,探讨中国人与宇宙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
尤其是在第十章“小说传达的境界”中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几部古代名著的点评与解读非常有意思。

编辑搜图
第三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分析了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的政治制度。
包括:政府组织、政权分配、选举制度、经济制度、考试制度、兵役制度与国防概况,从这些朝代的制度的演变历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项制度的利弊得失。
看似内容较为理性,但读起来就会发现语言非常的生动通俗,中间会穿插很多历史典故讲解,对历史政治制度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编辑搜图
第四本、《君主论》
个人理解,这是一本关于权力、人性与道德博弈的著作,书中表示,君王为了建立强大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或统治目的,就应该不考虑道德问题,要依靠势力和计谋,不要怕留下恶名,应该大刀阔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什么信义,伦理道德可以抛弃不管,目的是高于手段的。
比较有名的就是那一段狮子和狐狸的比喻。
““既然君主必定要懂得如何运用野兽的习性,他理当选择狐狸和狮子为效法对象。由于狮子无法躲避陷阱,而狐狸无法保护自己抵御豺狼。因此,一定要像狐狸才能够辨认陷阱,而且一定要像狮子,才能够惊吓豺狼。”

编辑搜图
第五本、《理想国》
说到西方哲学,必然绕不开柏拉图,而这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中最为经典的部分。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用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的完美社会形态,这就是所谓“理想国”,是一个道德完善、治理理想的国家构想,目的在于实现公正,智慧和幸福的社会秩序。
书中还涉及关于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艺术、人性和道德的深入探讨,也有许多有趣的哲理小故事。其中开篇关于正义和善恶的一段讨论就很发人深省。
编辑搜图
第六本、《沉思录》
这是一本古罗马皇帝写的语录,这个皇帝同时还是一个哲学家。在他写下的这些看似零散的语录中,充满了真诚的反省,深度的思考,写出了人性与世事的复杂,甚至还有如何摆脱焦虑和内耗。
比如:人们相互蔑视,同时又相互阿谀奉承;他们总是希望爬得比别人高,却同时又匍匐在别人脚下
比如: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骄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
比如: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

编辑搜图
第七本、《清代的案与刑》
清朝的法制是在明朝法制基础上继续发展,清朝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刑事司法,刑名制度比较完备,刑事司法流程也比较严谨,但是仍旧闹出了不少的奇案、大案,甚至闹到了皇帝的案头也难断清楚。书中通过对十几起清代奇案的分析,揭示其背后各级官府、甚至皇帝与官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各种问题。
当读到那些古代真实案例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现实或许比编出来的故事更加狗血,顺便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清朝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编辑搜图
8、第八本、《局外人》
这个小说真的很难评,尤其是小说的主人公更难评。乍一看上去,整本书里都写着“荒谬”二字,主人公默尔索更是一个“离大谱”的人,他离经叛道,惊世骇俗,母亲死了都不哭,还能愉快的着喝咖啡,找女人,看电影,就像没发生过这件事。
但是,再细看一下,默尔索偏偏又是一个真诚、执著、勇敢的人,因为他从未动摇过对抗世俗,他始终面向自己的内心,他清醒着特立独行,热烈的享受生活,但他好像看穿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无常。
但是默尔索这种极其自我关注的方式还是太超前了,于是默尔索被判定为没有人性,没有灵魂,没有道德“局外人”,但他完全无所谓,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超越了现实,也超越了生死。
他不哭母亲,是因为他认为母亲的死亡是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当他面对死亡时也是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
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而未温情尽失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所以,荒诞的到底是默尔索,还是世俗呢?或许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又忽然想起来曾经有读者来跟我争论过,说薛宝钗就像“局外人”里的男主角,这也是挺荒谬的了。

编辑搜图
第九本、《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颜之推生于官宦之家,幼年丧父,但勤奋好学,因为才华过人被梁湘东王赏识入仕。
三经世变,身仕四朝,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里,他能保持家业不坠,这本书就是他立身、治家、处世、为学、做官、保全身家的经验之谈。
当然了,从颜之推的人生经历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为人处世肯定没那么简单的,所以《颜氏家训》中也有很多明哲保身,圆滑世故的处世思想,但是也反复劝人要好好读书上进,并且强调为学贵在自知,不可自欺欺人。该书也记录了很多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语言风俗及当时有名的杂艺等。
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在他生活的时期里,在江东一带的人不避讳婢妾所生的孩子,正妻死后,大多以妾来主管家事。黄河以北的人会鄙视是婢妾所生的儿子,正妻死后必需再娶等等。

编辑搜图
第十本、《宋明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要求古代的男女严格禁欲,抹杀人类一切的正常欲望。“其中天理是指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人欲不是泛指一切感性欲望,而是指与道德法则相冲突的感性欲望。”
“夫妻关系不仅是人伦的正当表现,甚至具有天地合德的本体含义;而为满足自己私欲引诱已婚的异性并破坏他人的家庭就是人欲,这个界限是不言而喻的。”
而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创始人康德整个伦理学的基调就是“理性克抑感性”,真正的道德行为必须是服从理性的命令,不能有利己的好恶之心。
所以,也请理性看待宋明理学的学术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有很多流派和代表人物:气学张载、数学邵雍、理学程颐、朱熹,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如果想了解宋明理学,推荐读这本书。

编辑搜图
第十一本、《正红旗下》
老舍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从家庭生活缓缓展开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之下老北京旗人的生活画卷。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真实细节的风俗人情,比如旗人姑奶奶的家庭地位,婆媳的相处规矩,以及他们婚嫁、请客等等许多讲究。
老舍最擅长的就是人物塑造,小说中父亲、母亲、大姐、姑母、大姐夫、大姐婆婆、等人物形象都十分的生动鲜明。

编辑搜图
第十二本、《苏东坡传》
苏东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有卓越的才学,强大的心智,敏锐的思想,纯良真挚的情感,他有诗人敏感的天性,也有开阔豁达的胸襟。
他被赞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是诗人,是画家,是官员,是百姓的挚友,他面对朝堂争权夺利的旋涡从未迷失本心,面对一次次的打击和挫折从未改变情怀,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激荡人心。
这本书是林语堂写了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细腻刻画了一个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东坡,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又能看到一个真诚的、倔强的、淳朴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可敬又可爱的苏东坡。

编辑搜图
好了,就先分享这里吧,短时间内我可能不想做第二期了。因为我发现我好像不太适合做这种推书类视频,读书的乐趣有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太好言传的,写多了感觉像剧透,写的少了好像又没啥意思。
而且我是真的很难挑出一份最喜欢的书单,因为我买的每一本书我都喜欢,我看过每一本都令我获益匪浅。我们每个人的阅读爱好、阅读习惯、阅读理解也不一样,有的书适合分享,有的其实不适合,比如我最近在读的《资治通鉴》,推一下会不会挨骂呢?
如果大家还有需要推荐其他方面书籍,或者分享你喜欢的书单给我,都欢迎在后台或评论区留言,先行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