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典型特点分析_心理疾病_合肥心理咨询医院

合肥心理咨询医院_军海心理医院表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哪些典型特点呢?
1.无悔改之心与罪恶感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最突出的特征是行为具有背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且在伤害他人之后没有悔改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具体而言,患者常常无视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做出一些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行为,例如偷盗他人财物、虐待他人甚至恶性犯罪。他们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哪怕是受到了惩罚也不会进行反思,不会有内疚感和罪恶感。虽然他们有时候能够觉察到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但是始终都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改正。
2.缺乏社会责任感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所有的行为都是受内心冲突的驱使,他们没有任何的责任观念,人格偏离社会化,内心体验与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常情和社会规范,不能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并且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
3.没有道德观念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对于自己的极端行为没有基本的内省力,他们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观念。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发病时可能会拿刀捅向任何一个无辜的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给他人造成伤害,甚至会忽视给他人造成的痛苦。
4.无恐惧心理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观念是扭曲的,即便对于血腥杀戮也毫无感觉,他们不会表现出恐惧,仿佛置身事外。因为他们缺乏正常人的共情能力,恐惧、痛苦、不忍这类情绪体验对他们而言一文不值。
5.缺乏自控力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缺乏心理自控的能力,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偶然的,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他们易激怒、易冲动,自我约束机制极差,不能忍受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法律制约,会反复不断地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6.情感淡漠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情感淡漠,因此也被称之为“无情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极度缺乏情感。他们对周围的人包括配偶和家属都普遍地缺乏情感,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他们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难以维系密切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与周围的人包括伴侣、家人、朋友或是同事很难相处,经常发生磨擦和冲突,甚至是给这些人造成痛苦,如他们会虐待自己的伴侣甚至是自己的孩子。

合肥心理咨询医院_军海心理医院指出,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有以下这些:
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一般而言有如下三个标准:
1.行为偏离社会常情、社会规则以及社会道德,却对此不以为然,并且习以为常。
2.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感知和理解他人的痛苦。所有的行为都是受内心冲突的驱使,并且没有自我约束的观念。
3.缺乏自控力,行为常常失控。常常任性而为之,与他人难以保持一种深刻的人际关系。对于自己的错误没有基本的内省力,且在伤害他人之后没有悔改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上述三点,那么他很可能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另外,临床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其实在他18岁之前是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和依据的。在童年时期,他可能会表现出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以及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在少年时期,可能会过早地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
合肥心理咨询医院_军海心理医院表示,换言之,一个人如果在18岁之前就伴随着一些品行障碍,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就需要家长高度关注了,并且还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他走向反社会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