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 肺主一身之表,肾主一身之里。肺主气,主皮毛
中医为什么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
肺主一身之表,肾主一身之里。肺主气,主皮毛,司呼吸。
外感病如风寒束肺,肺气不宣,就会出现喘咳、恶寒、发热等症。如风热伤肺,火热内迫,烁肺伤津,就会出现喘促气粗,甚至鼻翼煽动。二者都是外邪犯肺,“邪气盛则实”,故“在肺为实”。
吸入之气,下归于肾,故又有“肾主纳气”之说。
只有在肾气充沛,纳气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使肺脏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如果肾气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下归于肾,就会出现呼长吸短、吸气困难的喘息病证,“精气夺则虚”,故“在肾为虚”。
所以又有上喘属肺,下喘属肾,肺喘为实,肾喘为虚之说。
二
外感之喘,如风寒束肺的喘证,治宜辛温发表,散寒平喘,临床常用三拗汤加味(麻黄、杏仁、甘草、前胡、橘红皮);如系风热犯肺的喘,宜清热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
二者都是治上、治肺、治实邪的,故说“肺喘为实,外感之喘治肺”。
内伤之喘,是指肾虚,下元不固,不能纳气,以致呼长吸短,动则喘甚,气不得续等肾阳衰的喘证。
治宜温肾纳气,临床常用肾气丸合生脉散(熟地、淮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熟附子、肉桂、五味子、党参、麦冬)。这是治下、治肾、治虚的,故说“肾喘为虚,内伤之喘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