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干堆处理
我国每年约产生13亿吨尾矿,而利用率仅15%,产生的大量尾矿堆存于尾矿库中。尾矿的堆存处理工艺分为干堆和湿堆。尾矿干堆工艺:滤饼式堆存、膏体式堆存和新型袋装干式堆存。
滤尾饼式堆存:矿堆场的滤饼浓度一般在75%-80%之间;
入库的方式可参照传统尾矿筑坝形式(上游式、中游式、下游式);老尾矿库改造不适用此法,会造成库内有积水;新建的尾矿库可采用此法,以倒排矿形式堆存,基建投资最少,库区排水相对简单。尾矿干堆指的是尾矿浓缩膏体、压滤或过滤后滤饼以汽车或其他输送方式运至尾矿堆场,在山谷或傍山、平原围堤所形成区域内存放尾矿的排放方式。
滤尾饼式堆存:矿堆场的滤饼浓度一般在75%-80%之间;入库的方式可参照传统尾矿筑坝形式(上游式、中游式、下游式);老尾矿库改造不适用此法,会造成库内有积水;新建的尾矿库可采用此法,以倒排矿形式堆存,基建投资最少,库区排水相对简单。膏体式堆存:膏体尾矿堆存技术在国内以及应用发展了30多年,但在我国的应用还相对较少。将尾矿制成膏体基本的要求是小于20μm粒级的颗粒需占15%以上,因此将尾矿制成膏体,尾矿粒级的配比就显得很重要。典型的膏体尾矿排堆工艺流程见下图:
特点
尾矿膏体堆存对矿浆密度、细度、粘度和水分含量都有特定要求;
尾矿中粒级小于20μm的尾矿渣必须有15%以上;
尾矿粒度越细,形成膏体的浓度范围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