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温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2辑 温江名小食——程抄手

2023-04-19 07:36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作者:袁中行 温江县著名小食“程抄手”,系程洪顺所创建,它有三大特点:1.选料考究:(一)主料精良化,比如抄手皮用的面粉,必须用上等面粉(白、净),制馅用猪肉既讲部位(座墩肉最好),又讲季节而定肥瘦比例(春夏肥三成瘦七成,秋冬肥四瘦六)。 (二)辅料多样化,按风味不同而配料。计有鸡蛋、金钩、细沙雪梨、玉兰片、香油、芽菜、豆油、豆粉、郫县豆办(瓣)、花椒面、胡椒面、香醋、葱白、鱿鱼、醪糟汁等。 2.制作精细。对抄手皮用的面,不是以水作合面剂,而是用鸡蛋合面,面皮要反复擀压多次,使皮薄亮,可以见到案板。他用1斤面粉(市斤下同),可以擀压200~220张抄手皮,如机器压制,1斤面只能压80~100张抄手皮,可见其面皮之薄。对猪肉的制作,要抽筋,宰茸,对雪梨、玉兰片要切成绿豆粒状,对馅要砸茸成糯米饭状,可见其制作之精细了。至于材料的洗净刮净、工具、手指的卫生,更是操作时必须遵守的制度。 3.风味独特。由于他的抄手皮薄嫩、馅茸细、味道鲜、香气浓,吃到嘴里活刷化渣,浓郁的香味、刺激胃液,非常爽口,越吃越舒坦,真有:行到摊前脚难走,香味扑鼻口生津之感。颇受顾客欢迎,称道不衰,现将其具体作法叙述如后: 原料 一、抄手皮 上等面1斤(白、净),鲜鸡蛋5到6个(作合面剂),豆粉2两(作扑粉用),这是以十份为例。下同。 二、抄手馅配料 去骨去皮鲜肉1斤,按季节肥瘦搭配比例是春夏天肥肉3两,瘦肉7两,秋冬天肥肉4两,瘦肉6两,奶汤春夏天三3两,秋冬天5两。 细沙雪梨2两,川盐3钱,醪糟汁适量 玉兰片3钱,香油2钱 金钩3钱,味精5厘 鸡蛋黄3个,白胡椒5厘 附注:1.雪梨和玉兰片只用一种,雪梨须去皮除核,切成绿豆大小的颗粒或丁形。 2.金钩去杂质与醪糟汁加鲜汤装入碗内,放入蒸笼,蒸约15分钟取出,晾冷,剁成碎米粒。 3.加奶汤时,应根据气候变化,猪肉老嫩,灵活掌握,2-3次下完。 三、抄手皮制作 首先把手洗净,用刀刮净案板,洗净工具,将面粉倒在案板中间,在面粉中央留一凹字形空位,然后将鸡蛋去壳盛碗内搅烂,倒入面粉中的凹字形内,用双手将面、蛋均匀搅合、揉成面团,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再用拳头从面团中间向左右压擂,反复多次,每压擂一次,都须扑上豆粉,使其不能粘连案板和拳头为宜,通过多次压擂,将面粉擂压成长条形,再扑上豆粉,双手用面棒擀压,从中间两端推压。推压时,按剪刀形或方格形推压,用力要匀,使面条逐渐增加长度。面条两面,均须如此操作。出条后,扑上豆粉,用面棒将面条卷成筒形,双手握面棒从中间分向两边推压到一定宽度,再将面条退开,用面棒将面条两边推压成荷叶形边子,其目的是使继续推压时,两边不至裂口。这样反复数次,就使面皮透明见到案板,再将面退开,切破,一层层地扑上豆粉折叠成匹形,再用面刀开条,切成2.2寸到2.5寸(市尺下同)正方形即成。制作过程中扑压、面棒推压,倒边时,必须用力均匀,豆粉亦须匀撒。如用机器压制,面皮必须掌握用水适量,厚薄程度,面粉干湿、以及气温高低等而适量加水(抽蛋),要求面皮厚薄均匀。 四、抄手馅的做法 先将鲜肉去皮去筋骨,砸茸,放入盘内,先放盐用手合匀。然后将上述抄手配料倒入,搅拌成糯米饭状即成。 五、奶汤制作法。 先将棒子骨捶破,把猪蹄、肘子、排骨、肚子等洗净加老母鸡(去五脏、残毛、洗净,再加所有原料刮洗干净),用大铁锅或铝锅掺入清水,置于炉灶上,待水烧开后,将全部原料放入锅内蒸煮,让它继续沸腾,然后用铁瓢打去浮在汤面上的血泡,血泡打尽后,盖上锅盖,待汤成乳白色,又鲜又浓香时,将原料捞起用于别处,奶汤即成。 六、包抄手法 左手持抄手皮,右手用竹片将馅儿挑起面片中间,包成菱角形,蝴蝶形,四方形即可。 七、煮抄手法 水烧开后丢进抄手,然后持瓢沿锅边轻轻地伸到锅底,将抄手推动,使抄手不粘连、不粘锅底。煮抄手火宜大,但不宜过猛,如中途火力过大,应及时加水,以防冲烂抄手皮。 八、鱿鱼制作法 先将鱿鱼放于温水中泡一小时,淘洗干净,用刀开成薄片,放入碗中,再用白碱少许,与鱿鱼薄片拌匀焖一小时,倾入开水加盖再焖。如此重复3~4次,使鱿鱼达到色白明亮,体软为度,用清水漂起待用。 九、碗内调料(以一份为例,分品种而异) (一)原汤抄手 高汤2两(淡盐),味精1分,胡椒,1分,香油1分,化猪油2钱。 其特点是色呈淡白,皮薄馅嫩,化渣。 (二)清汤抄手 上等白酱油2钱,味精1分,胡椒末1分,化猪油2钱,芝麻油1分,葱白少许,高汤2两。 特点:香味浓厚,鲜嫩可口。 (三)素椒抄手(即红油抄手) 红豆油4钱,大蒜泥2分,红油椒1钱,花椒面少许,芝麻油2分。 特点:色呈红润,五味爽口。 (四)海味抄手(此系1977年,程孝泉在小南街恢复程抄手时新添品种) 奶汤2两(盐淡味),味精1分,胡椒面1分,化猪油1钱,香油1分,鸡油1钱。 特点:入口活落,别有风味。 (五)炖鸡抄手 调料同原汤抄手,只加炖熟的鸡块。 特点:鸡香扑鼻。 (六)酸汤抄手 温江白酱油2钱,葱白3分,花椒面1.5分,胡椒面2分,清汤3两,香醋1钱,红油1钱,味精1钱,芽菜1钱。 特点:入口化渣,酸辣味美。 (七)豆办(瓣)抄手 郫县豆办(瓣)2钱,花椒面1分,味精1分,芝麻油2分,温江白酱油1钱,豆豉5分,鲜汤5钱。 特点:味香鲜嫩,入口活刷。 皮嫩味鲜馅酥的温江名小吃程抄手,之所以享名,而且以“程抄手”作招牌,这是因为创始人程洪顺艰苦努力,勤奋钻研,不断创新的结果。谈起程洪顺,很多人都佩服他有一股钻劲,是无师自通的成功者。当然,家庭贫困也是他奋进的动力之一,所以他能创造出名燥(噪)一时的名小吃。他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居住温江城西“西禅寺”附近,(今天府乡小同村),自幼家境贫寒为了生活,先学卖面,后又学卖莜面,担一个很讲究的面箱子,箱子上钉着“衣钵流传”四字的银质招牌,表示他钻研抄手的决心,而且要传之后代。他走街串巷,边做生意,边研究面。为了有较多时间研究抄手的配料制作、调味等,就不再走街串巷了,而把面担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经营,先在西禅寺庙门口摆摊设点,后又摆到双瓦窑卖莜面,后来迁到福建馆门前,后来干脆把面摊子搬进城,先后在西大街“丹池春”药铺门口、极星茶铺门口摆摊卖抄手卖面。他的妻子程张氏,很贤惠,在家时就操持家务,摆摊时就提起桶儿一道出去帮倒做。这时他的抄手也较有名气,经常有许多士绅和有钱的妇女去吃,同时他的儿子陈孝泉学徒满师回来(学酿酱油醋),程洪顺叫儿子改行,帮助经营抄手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的抄手就更出名了,而抄手的色香味也更上一层楼了,摆摊摊已不能适应了。他便在西横街租了一间店铺,门上悬挂着“守一隅”的招牌,店堂布置得清洁雅致,新添了碗盏桌凳,经营品种上,新添了包子。他的包子也有皮薄馅嫩的特色,而且添一杯不收费的特制调味汤,非常可口,很受顾客欢迎。当时有成都迁来温江的一些学校和单位的人,都爱去“守一隅”吃饺子、吃抄手、吃包子,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学生们去吃的特别多。这时程抄手的名更打响了,远近咸知。成都也时有坐私包车、甚至坐小汽车的达官贵人也来品尝。据传当时任温江专区的陈志学专员去品尝后,认为确实好的消息传出后,程抄手的招牌更响了。仅(尽)管程洪顺生意很兴隆,但他的经营作风和职业道德都是好的,他没有趁机捞一把,有人曾劝他把店堂搞大些,多请点工人做,可以多赚钱,他说“我做生意、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我的抄手是精工细作,多请人做,图赚钱不顾质量,粗制乱造,那不是坑人吗?”由于生意兴旺,买主过多,应接不暇,他采取定量销售的办法,每天只卖十斤面粉的抄手,卖完就停。他说:“这样,既照顾了顾客利益,也保持了自己的信誉。” 1956六年公私合营后,程抄手也进了合作食堂。1977年因病逝世,享年93岁.至今人们谈起程抄手,还对他念念不忘。 责任编辑李富和

温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2辑 温江名小食——程抄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