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体面只给懂分寸的人!马克龙大受欢迎,冯德莱恩惨遇冷

一个是应邀来,一个是硬要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中国受到的待遇,为什么天差地别?
大家好啊,我是元仔,和马克龙享受到的高规格国事访问接待礼仪不同的是,号称在欧洲最具权势的女人,冯德莱恩简直就像是自费旅行的游客一般,毫无存在感可言。
对于马克龙的这次中国行,外交部给出的描述是“应国家领导人邀请”,然而对于冯德莱恩则是“经中欧双方商定”,显然后者是东家不请自来凑热闹的主。


甚至中方为了将两人此行的意义区别开来,连新闻都是分两次独立播报。
也因此,对于冯德莱恩的接待级别,你还要什么自行车?请自觉坐到小孩那桌~
马克龙不必多说,五常大国首脑出访,专机必须安排上,对比之下,冯德莱恩就明显环保了很多,挤民航来的~

高低贵贱先放一边,来的都是客,但接机这件事儿还真的就大有门道。
接马克龙的中方代表级别自然不用多说,可接起冯德莱恩,堪比整活,手里捧着笋,哦不,鲜花前来迎接不速之客的,是我们的一位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生态环境部部长。

专业对口,交流无忧~
法国议员抵达中国后,在个人社交帐号晒出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一张正是落地后和冯德莱恩的合影,在配文中还商业互捧到”有幸成为冯主席的邻座,我要感谢她的善良与单纯“。


善良不知道,但是单纯?抱歉,似乎与这位欧洲老嫂子不太沾边。
虽然马克龙的DNA里,似乎总是需要一个年长的女人来牵他的手,可这一回冯德莱恩与其说是相伴访华,不如说她是受白宫之命行监视之权。
要知道冯主席可是一位标准的欧洲裸官。

堂堂欧委会主席,府内九口人,除了自己竟然全是美国籍,表面上为欧盟谋福利,可实际上处处心系美帝。
也因此,4月6日凌晨抵达的冯监军,还没来得及有什么重要的日程活动,就心急火燎的想要把中国架在火上烤,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6日透露,中国领导人表示愿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

这一定不是原话,因为中国一贯坚持与各方都保持着沟通,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可话怎么到了冯德莱恩这里,删掉俄罗斯和普大帝后只剩部分真相,专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还顺便让中国的态度有了倾向性的改变,真是没安什么好心。
面对这样断章取义的发言,外交部第二天不得不专门做出回应。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中国到底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大家心里都有数。
也因此当马克龙去中山大学演讲、和领导人共同欣赏九霄环佩演奏、连续多天高调刷屏中文社交媒体,在广州被一声声”靓仔“喊到快要迷失自我时,冯德莱恩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官媒多天对她只字未提。
昨天环球网上终于有了这位美国驻欧总督的新闻,一句客气罗嗦的都没有,直接围绕台湾问题训话式警告。

冯德莱恩,简直就是个外交黑洞。
这个对中国充满了偏见和傲慢的女人,非常亲美,在上个月还口出狂言说,中国的稀土不能中国自己一家管,必须由西方世界来控制才行,这个月却腆着脸来中国访问了。

然而这位欧盟高层在中国,无论是民间还官方都不待见,似乎出门碰灰上赶着挨眼药,已经成了冯德莱恩的默认被动技。
上一回出现如此尴尬的冯氏名场面,还是在土耳其。
恶人自有恶人磨,有高配版卡扎菲之称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接待冯德莱恩时,就差点让这位欧洲老嫂子坐在了自己的大腿上。

2021年,也是这个时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同埃尔多安举行会谈,三人寒暄过后,准备进入会议室时,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送命段子题竟然真的出现在了现实世界里。
两男一女三个人,埃苏丹只吩咐给放了两把椅子,要知道在这里,三个人的会谈场面可是屡见不鲜,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建议拳师可以跨国打击。

米歇尔与埃尔多安合影完后,顺势就坐在了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冯德莱恩则被晾在一旁,在发出一声低沉的疑问后,被安排在了一张可以葛优躺的沙发上。
二桃杀三士,什么奇奇怪怪的文化输出!~
国际外交,不仅要看对方的国别和职位,更要看成分,冯德莱恩就是典型的成分不佳。
这一点只需要简单对比下,中国对待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态度,就能一目了然。

我们没有不欢迎欧盟高层来访,只是对于冯德莱恩这位欧洲美国人,有一种发自生理上的不适。
去年年底,米歇尔访华,在行程开启之前,外交部就提前发布了消息和日程安排,应国家主席的邀请,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将于12月1日访华,访问期间将会见最高领导人和多位部长。
请来的是外交,自己腆着脸坐民航硬来的,有个老词叫”烧包“。
全球正在掀起一场访华热潮,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排着队要奔中国来。

德国总理舒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有因为感冒没来成的巴西总统卢拉,而这还远没有结束,意大利总理表示只要能得到中方邀请,也将立即访问中国,澳大利亚也在称自己在排队等着叫号中。
就连美国人也着急了,中国咋老不接我电话呢……

为什么我们突然就成了热门国际目的地了?
世界局势波谲云诡,中国国际地位水涨船高,在最近这些年里更是呈现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有趣的逻辑闭环,那就是从去中国化到去中国化缘。

以这次马克龙访华为例,法国人在出门前为了表达诚意,甚至提前隔空送了个见面礼,3月28日,中法两国顺利完成了第一笔用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贸易。
一周后总统来华,身后跟着一个加强连的庞大商务精英和企业高管军团,什么法国电力、阿尔斯通、法国达飞海运、欧莱雅等。
对此,我们也是给足了排面。
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从农业食品到科技航空,从可持续发展到核能文化。
并顺利签下了两笔有来有往各两百亿的超级大单,一头是空客160架大飞机的批量采购,并在天津开设第二条总装生产线,另一头法国一口气采买中国2型16艘大型集装箱船舶,直接刷新了中国造船史最大单笔订单金额记录。
这一通忙完,绩效拉满的马克龙高兴的在推特用法中英三语,把“中法友谊万岁”连发了三遍。

在当下这个战争阴云笼罩,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来中国化缘除了可以求财,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求消灾,今天的中国可以提供一项其他国家都无法拿出的稀缺品,安全感。
更准确的说法是,由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
对于国际地缘政治,中国可以给出有效降低冲突风险的解决方案,对于资本更是可以强力恢复神经衰弱的信心。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凭借强大战略定力而守住的“中立国”超然身份,并且因为中国的世界级强国属性,就连美国都不敢轻易对我们的表态发出质疑。
也因此,进可攻退可守的行为主动权,被牢牢的握在了自己手里,对于这样实打实独立自主的顶级大腿,世界各国当然都心知肚明,谁可以解决问题,谁能够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实事,中国就是那个当你摊开世界地图唯一靠谱的选择。

这种在防务上,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并不限制与外界交往联系的外交政策,并非我们的独创,大约在八十多年之前,欧洲也像今天一样大战危机一触即发,世界政治经济一团乱麻,人们隔三岔五就惊呼见证了历史。
衰落的旧霸主依然拥有从日出到日落,遍及世界的殖民地和庞大军事存在。
而彼时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却独善其身,并依靠丰富的资源、健康的经济金融和碾压全球的工业产能,成为了各国都争相造访的首选,并最终被历史选择,成为了全球体系最近一次的改革者,和后来的世界第一强国。
时间无法后退,向前看,历史的剧情似乎依然在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