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希腊哲学史论(其二)

2023-04-01 14:23 作者:星宇恒qwq  | 我要投稿

 2以巴门尼德为开端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传统

(1)伊奥尼亚学派与意大利学派 

在意大利学派那里,出于对变化世界的鄙视以及对理性与心目里永恒世界的关注,理性得到了抽象的发展,理性在超验的运用中逐渐具有先验的性质。

(2)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克赛诺芬尼,

毕达哥拉斯学派追求灵魂的净化和死后的生活,而克赛诺芬尼则对一个道德上无限完满的神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称赞。意大利学派总是试图去否定变化的世界,而是想去构筑一个超出变化世界上的永恒世界。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万物类似于数”。克赛诺芬尼反对希腊传统的多神论,而企图寻求一个唯一的神,认为这个神不仅在道德上应该是纯正的、神圣的,而且在位格上也是绝对唯一的,它全视、全思、全听永恒不动。构成了一个超然于变化世界之外的绝对领域。“而是远离辛劳以心思动摇万物。”一种先验神学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最初的雏形。

(3)巴门尼德的“存在”

正是毕达戈拉斯学派的那种特殊的宗教氛围感染了巴门尼德,将他的思想引入到一个“宁静的”领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域?我们说,这就是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领域,一条先验主义的思想路线,一种围绕永恒不动的世界的沉思冥想。所有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巴门尼德对“存在”这个哲学概念的分析上。所谓本体论,实际上也就是存在论,在实际的翻译中存在论中的存在应该被翻译为“是”也就是“be”这个词。是作为链接主语与谓语的关联词,存在一词指向真实的存在,be这个词表示一个真实的判断,而这个判断同样指向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然,理论上讲我们只需要对运用语言学对于这个概念进行严格的辨析,就能从根本上奠定一条全新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想路线。(并且借助“存在”概念在我们的思想判断中所具有的那样一种不容置疑的真理断定的特征,就反驳了以伊奥尼亚学派为代表的重视世界变化的宇宙生成论的思想传统,而为一个永恒不动的本质世界的存在做了强有力的辩护。)(也就是“是”的“下定义”的过程,证明了存在一种本质上永恒的东西。)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真实的认识是通过我们关于世界的种种具体判断来实现的,而在这些具体判断中,系词“是”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它不仅具体地将主词和谓词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具体的关于某个对象的判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它的断定功能来表明这个判断是关于某个对象的真实判断,即表明这个判断是真的。这样,撇开判断的具体内容,也撇开具体判断可能出错的问题,单单对系词“是”的这一判断功能加以分析就可以表明:第一,对于思维来说,无论如何存在一个可以最终被确定为真理的真实的认识;第二,对于思维来说,无论如何存在一个可以最终被确定为实在的认识的对象。前者是对认识的绝对的真理性而言的,后者是对存在的绝对的真实性而言的,而这二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基本理论架构,也构成了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基本理论追求。对先验主义的一个永恒不动的本质对象世界的认识与追求,这就是形而上学思维全部的旨趣和目标。一旦我们运用系词“是”进行判断,我们就是在做绝对的肯定与否定,在这里就蕴含着逻辑的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从这样一个立场出发,巴门尼德就得出了一个大胆的思维跨越,这就是:既然一切都是“存在”,一切都可以归于“存在”,那么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就不存在,只有“存在”存在,换一句话说就是,只有那个被“是”这个系词所对象化地肯定了的永恒不动的本质世界存在;如果它是真正的实在,那么变化和生灭就是不存在的。

(4)芝诺悖论与辩证法,

如果我们承认世界史多,亦即承认世界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彼此差异的存在者,那么按照逻辑的同一律,我们的思想就不得不发生矛盾。if:根据巴门尼德的逻辑同一律,各种各样的存在者都可以被归结为存在者这一类。从而它们在作为存在者上是一且同一。(说明的是他们在性质上与根本上是与多的概念相反的。)(以我的观点,一个是从具体事例上说的,一个是从抽象概念而言。他们正是在各自那种片面的绝对性中才陷入到彼此的反对中。对于辩证法而言,一个是正题另一个是反题,最后应该达到一个更高级别的合题。我么思维中有着固有的矛盾性。)

(5)拯救现象运动和元素论者

拯救现象运动也就是要有效保存经验现象的实在性。也就是说人们,人们企图既保存被视为现象的世界的动变生灭,又保存被视为本质的世界的永恒不变的存在,而方法就是用不变的本质来说明变化的现象,使它们得以被拯救。其中包括各种元素说以及原子说,从而也使得出现了“四因说”“种子说”等等。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还原为“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正是这四种元素按照不同的比例关系结合构成了世界万物。这样世界上的各种变化便只是四种元素结合和分离的结果。“它们从不停止连续的变换,就此而言按照循环它们永远是不动的。”此外为了解释四种元素是如何结合的,他又提出了友爱与斗争。阿那克萨格拉第一个提出了心灵的概念,具体而言,所有事物都是彼此混合的,一切都在一切之中,但是除了一种东西,那就是心灵。所以,“它在一切事物中是最精细、最纯粹的”。他认为正是心灵自身的旋转引起了宇宙中其他物质的旋转,而这种转动造成了无数种子(不同类型原子)的结合与分离。阿那克萨格拉说心灵是“具有关于一切的所有知识”,并且说它“知道一切混合的东西”。他认为,心灵不止在物质上有所含义,还在思维上有所含义。从而避免了完全的机械决定论。德谟克利特将纷繁复杂、形态万殊、生灭流转的事物全部都归结为两种最简单的本源———原子(存在)和虚空(不存在)。原子是没有任何性质的、不可分割的因而在体积上无限小的空白质点,它的希腊文本意就是指不可分割者,唯一能够区分它们的就是它们的大小与形状。原子产生的涡旋运动所造成的原子在虚空中的一定排列组合的必然性就构成了我们经验中的各种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灭。


古希腊哲学史论(其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