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富二代为追女豪掷140万,买房送奢华生活,玩腻后要钱回来
引言
浙江温州,25岁富二代为追求23岁女子,豪掷140万为其买房,当天两人就见了父母,随后,富二代给予女子奢华生活,带她周游世界,并控制女子与外人联系,不料没多久,富二代提出分手,并要求退还140万。
事件回顾
23岁的女孩小刘,正在擦拭着玻璃柜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甜美的笑容,但她的真实生活,却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
她的父母离婚后,她就在这家高档精品店工作,薪水很少,勉强维持生计,一位背着名牌包的年轻男子,推开了商店的大门。
25岁的方明,家境较好,他特意来这家商店,就是为了见小刘,方明穿着昂贵的西服,风度翩翩地走了进来,看到小刘甜甜一笑,方明的心跳快了一拍。
方明炫耀起自己的家世来,他说自己家庭生意巨大,年收入高,将来小刘跟他在一起,会像个小公主一样,过上奢侈的生活。
小刘听后眼睛一亮,聊天过程中,明里暗里地表达了以她现在的状况,想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实在太难,她不是那么容易被方明的几句话就动摇的人。
方明见小刘踌躇,诚恳地表示可以提供140万给小刘买房子,既显示诚意,也显示实力,小刘心动了,她清楚,方明提供的140万可以彻底改变她的命运,实现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她充满期待,最终选择相信方明,接受他的追求,成为他的女友,方明立即把小刘带到家里,小刘看着方明的别墅,眼睛闪闪发光。
方明的父母也很喜欢小刘,对她很热情,接下来,方明带小刘环游世界,到各国名胜游览,他为小刘购买许多名牌包包、衣服和珠宝,小刘过上奢侈的生活。
方明也经常给小刘红包,每次都是520、1314等具有意义的金额,小刘有些不好意思接受,但方明非要她收下,说她现在是自己的女人,这点钱算什么。
因为方明的关系,小刘很少接触外面的社会,一切都围绕着方明,她完全被方明迷住了,失去自我,成为方明控制的木偶,任他玩弄。
方明已经完全赢得小刘的信任,对掌控她很满意,他坚信只要继续对小刘好,就能把她牢牢束缚在怀里。
小刘正享受方明的宠爱和奢侈的生活,没想到方明以两人性格和观念不同为由,提出分手,小刘一脸茫然,完全不明白方明为何会这样改变,有些不敢相信。
小刘质问方明,说好的两人在一起呢,难道是方明的戏弄?方明淡然说这只是闹着玩,现在闹够了。
他本没想和小刘长期在一起,只是为了找个美女好好折磨一番,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小刘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令方明厌烦,他迫切想找新游戏,满足控制欲。
小刘像被闪电劈中,终于明白方明的真实目的,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设计的陷阱,她哭个稀里哗啦,但方明坚持要她归还140万,说这是给女朋友的,现在分手了就应该退回。
小刘坚定地拒绝,这是方明恋爱期间赠送的,现在分手了哪有要回去的道理,方明不能容忍别人不听从他,于是去法院起诉小刘,索要140万。
法律分析
1、方明给予小刘的140万属于有条件的赠与行为,小刘已履行条件,无须归还。
根据《民法典》第661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方明赠与140万给小刘,附加的条件是双方恋爱交往,而小刘在方明提出分手前一直跟他交往,已履行方明提出的条件,因此,该赠与行为已经成立,方明后悔并不构成要求小刘归还的理由。
小刘没有义务必然跟方明长期发展感情或为他承担其他义务,方明要求小刘归还140万没有法律依据,只会被视为报复或进一步控制小刘的行为。
2、方明要求小刘归还140万的目的在于控制小刘,这违背法律精神和社会公序良俗。
根据《民法典》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要求小刘归还140万的请求,真实目的是玩弄小刘后,想寻找新的猎物,想通过要求归还赠与的方式,进一步左右和控制小刘的行为。这种控制欲与报复动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法律不应支持。
法院认为,根据《民法典》第663条规定,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小刘在收取140万以后,已经履行了交往的条件,且小刘在此期间并没有欺诈的行为,因此赠与合同是生效的。
方明的资金来源是其父母的存款,虽然方明有处分权,但140万的赠与金额和进行交往的赠与条件不对等,显失公平,该赠与行为侵害了方明父母的合法权益,因此酌情判决小刘返还100万元,剩下的40万归其所有。
无论是小刘明里暗里暗示没钱买房,还是方明玩腻了之后要求退还赠与钱财,双方的真实目的昭然若揭,都有悖公序良俗。
但法院是讲求证据的地方,不会凭借着主观臆断判案,因此法院最后的判决平衡各方权益,体现了审判的灵活和酌情空间。
从此案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金钱的诱惑力量巨大,容易冲昏头脑。
小刘明知方明的家境和自己不匹配,但为了改变现状和买房的诱惑,选择相信方明,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说明人在利益面前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应该保持理智。
2. 控制欲过强的人性格扭曲,难以维系正常人际关系。
方明表面上追求小刘,实际上是想控制一个人,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这种人格障碍导致他操控关系,无法体会正常感情。这提示人们交往时要留意对方的人格特征,防止被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