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我们何去何从


疫情远比我们想象的持久、严峻。上海,中国经济命脉之都,以江为界,先浦东后浦西封城。偌大城市,从未想过有一天马路静悄悄,不见一车一人。这是灾难片中才出现的画面。

疫情第一年,恐慌心里占主导,人们战战兢兢。随着政策放开,生活又恢复常态。只是多了口罩,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没戴口罩像没穿衣服,困难渐渐克服。出游、聚餐一切正常。春节未能消费的,全补上,含有报复性消费成分在里面。
疫情第二年,望着国外确诊激增,我们形势一片大好,疫苗有序接种,大家积极乐观期待疫情明年结束。国外的陆续往国内跑,消费开始内卷,各大商场的奢侈品店,乌殃爆满,像国外的outlet。
今年是疫情第三年,经济形势明显下滑,身边常有朋友提起裁员减薪,叫苦连连;门店转让比比皆是,倒闭掀起一片。每天新增确诊,希望每天破灭。疫苗见效甚微,接下来该怎么办,前景不敢想象。

疫情之下,冲击最大的,个体经营户首当其冲,封城意味着人流量减少,收入跟着减少,甚至入不敷出,所以很多人在房租到期时退租或转租,不得已关店降低损失。
疫情影响成年人的是钱袋子,退而求其次,降低生活标准。学生就不那么幸运了,激扬青春的年华,不能返校,居家网课;允许返校时,校门紧闭,又不能出去,娱乐全在校内解决;一眼望去,操场上下棋的打牌的运动的,大学成了养老大学;没有见面机会,同学处成了网友,全部云了起来;延迟开学是常态,课本没上完,稀里糊涂的一学期结束了;计划好的兼职、恋爱等等要体验的大学生活一件没来得及做,马上毕业了。如果19年上大学,大学4年,网课2年,按疫情目前发展状态,也许4年大学,4年疫情。这个大学读的,有点空虚。
处于人生挣扎阶段的,有的趁此机会,放飞自我,完成未能实现的计划,或转行或旅行或沉淀;有的迫于压力和阻碍,默默坚挺着。早已对疫情麻木,可每天必须面对,扫码做核算,看不见曙光,心态也处在疲软的边缘。只能说人间疾苦,我们碰巧赶上了。
一场疫情,不知多少人的命运被改写,人们又该何去何从,这是许多人正将面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