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影响和本人的部分感想

2023-04-28 22:40 作者:Cherrypie-music  | 我要投稿

               前言    一般而言,社会变迁表现为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变化的双重交织。社会体制即经济体制转轨,指的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由此触发社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构成社会变迁现象的发生。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社会出现过的三次重大社会结构转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以有计划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成员由此进入了以身份为标识的单位制社会,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确立,开始从单位制社会向后单位制社会过渡,个人能力和经济实力取代了单位制下的身份政治因素成为划分阶层的主导因素,逐步实现身份分层向经济分层的转换。三是近年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引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迁。                 这里首先提下传统的农村观念和更现代的城市观念之间的差异吧。首先传统的农村观念起源和发展就是靠依赖小农经济发展的家庭观念、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社会和基于地缘的农村聚落这三种基础前提,由此延伸而出的思想就是传统的农村思想。这种观念的好处在于更适用于以小农经济发展的农村、非功利性人情世故更浓和传统道德约束更强,而其坏处也是一些思想“糟粕”根深蒂固、更难离开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和过于重视的人情易于成为负担。而相比之下,现代的城市观念就截然不同了,我觉得用“大市场”来形容城市也不为过。传统的农村讲究“靠山吃山”,而现代的城市讲究“靠人吃人”,人越多的地方资源越多越集中,每个人都想通过这种交换模式获取一定的资源,所以“利”字打头的现象更严重些,对比于农村的相互合作,人们之间更讲究防御和攻伐,非利益性交往更少。这种观念的好处在于脱离基本小农经济更适用于广阔的城市发展、不必要的人情来往较少,而它的坏处也在于功利性人情世故更浓、情感观念更弱和道德约束偏弱。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来对比就是,《龙珠》里“我有了本事就去帮助身边很多受苦的人群,乡亲们普遍对我很感激”的那种朴素农村思想和《一拳超人》里“住城里的现代人眼界都比较开放,思想更为复杂,你这种想拯救大家的行为一部分人并不会对你那么上心,反而还会对你进行指责和质疑”那种现代观念的巨大化差异,你稍微想想也能理解,在如今城市里那种快节奏的利益交换生活下,一个频频在你眼前出风头的人,你难免会产生他是不是在想获取更大的利益这种想法。      那如果要探讨这种农村和城市观念的产生和演变,就必须以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作为讲述方向。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整体方向都在由农村到城市进行改变,不得不承认当时确实有太多不如意的事发生,突然的开放对那种传统农村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本应朴素的价值观受金钱腐蚀过于严重。可以参考我之前说过的一篇网友的故事(见专栏“一些网友所讲述的故事一”),里面就是由于过快的城市化发展,让那位网友居住的村子遭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灰色产业都像雨后春笋般冒头,被当街抢劫的人有,冻死在街头的人更有,总之从他讲的故事就可以一窥当时的农村人在面对这种改变时普遍有多么的迷茫和无助。“种田不怎么得钱了,打工得钱比较多,但打工太累了,还是干些不法的勾当得的更多而且不累”这种想法在当时的一些年轻人心中还不少见,没有继续进行学业学习的他们还自发组成犯罪团伙频频在城里作案(自行参考本站“严打”相关视频),那也是大时代下的缩影了。      其次,传统观念的改变也让开放后的一些女性的择偶要求从以前的“憨厚老实”变成“有车有房有存款”,这里可以从何勇的一首《姑娘漂亮》的部分歌词看出:“你钻进了汽车,也住进了洋房,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另一首打油诗也在说着当时的状况“六十年代嫁贫农,七十年代嫁文凭,八十年代嫁签证,九十年代嫁富翁”。之前看的一篇一位女性网友写的故事也让我感触颇深,那位女性网友是个朴实的农村人,她和大部分的农村女性一样,苦苦的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打拼,后面又在城里结识了她现在的老公,两人努力了好久才有今天的安稳。但那位网友的一个妹妹不一样,她的妹妹也是属于很多去城里打拼的农村女性其中之一,不过她读书并不怎么行,但因为颇有些姿色,做了一位有钱人的小三,后面虽然没做成正室,但是也好在那个土豪补偿得多,她有钱在城里买了几套房子。当她问起那位网友的妹妹的想法时,那个妹妹完全不后悔,反而还说这位网友多年的累死累活还比不过她现在的日子。那个网友还说了好几件类似的事,虽然她说自己其实并不羡慕人家的生活,但她也说这样的事情在她的身边并不少见。其实我很理解这位女网友的心情的,不光是我理解,一些出社会打拼的朋友肯定也能理解,你在一个地方累死累活的做了好久所得的东西,结果还比不过和你亲近的人轻而易举得的还多,那你此时的心情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除此之外,现代化的观念里一些不好的东西已经暴露了许多了,随着血缘和亲情关系的瓦解,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疏远,社会认同感降低,每个个体会逐渐被打为原子化,不断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同时又因为社会的一些成员难以和集体联系起来,必然会导致个人利益至上主义的盛行,纯粹的工具性思维会把社会人际关系变成冰冷的金钱物质关系。这里我还是想说说之前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我玩过的一个游戏《潮声小镇》主人公说的话,“我讨厌他们,那一些一味追求利益的贪婪的家伙。我讨厌那些为了向上爬而不惜坑害他人的垃圾,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样……为了无聊的虚荣心,我锻炼身体,也不懂得爱情,缺追求女人的身体。有了徒有其表的交流,就放下心来。但和我走上同样道路的人越来越多,这也使我绝望。我想这样的战斗或许要持续一辈子吧,但我不需要这一切……我的人生。​”想想我们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忘却了多少做为一个人该有的价值意义追求,我们有时都忘了我们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那位主人公就是一些在不断追随内心需求的人,可能不会被主流所认可,但他们也多多少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慰藉。之前我在看一些网友给我发的故事时,也在感叹有些人为了钱真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有些事说出来可能会颠覆你们的三观,但为了网友的隐私考虑就不公开发表了。想来也是,人要是没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那和动物没啥区别了,既没有信仰做支撑,又没有道德伦理的约束,单靠法律的制约只会越发的薄弱和单调。      我无聊的时候偶尔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共鸣,有时看到一些视频或者听到一些歌的歌词里面描绘一些现象时,我在心里也会发出一些感慨“啊,原来有些人也是这样的…”“啊,原来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总之我的内心对他们是有触动的,想来能在麻木的生活里寻找一些共鸣,起码不会让我丧失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所在。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写文章一样,我不想一些本应有着丰富情感的人也丢掉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变得和某些人一样冷漠,我只想鼓励他们,在迷茫的时代做好自己即可。     参考文献 《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作者陈露 《传统中国农民的观念取向:双重性及统一》作者刘金海 杨晓丽

社会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影响和本人的部分感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