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让作文的种子生根发芽
继续讲作文。
这篇依然是顺着上篇的逻辑来写的,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作文话题,请从第一篇文章开始翻过来。我是以环环相扣的方式,在讲如何训练作文功底。
这次的重点,是如何培育写作的种子。
之前我已建议大家(为孩子)找好一些作文的话题,进行专项训练。也就是说,有了细分方向以后,你就有了一颗或几颗上好的种子。
给你的种子选个合适的地方种下去。刚开始,因为你的水平还不行,就不要去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高见。如果是孩子的作文,最好不要着急参加作文竞赛,因为经常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这些失真的反馈,会让人错判自己的写作实力。语文老师的评价,也是有自己的逻辑,未必正确或全面。比如我高一的作文,语文老师给我点评“白开水”,意思就是毫无味道,只有及格分,很受打击。高二语文老师,又给了我模仿范文写的作文高分,也令我错估自己的实力。
注意,评价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出改进的方向。
我当初开始写文章,是给同学朋友群发邮件,让他们给反馈。写得好与不好,基本都有评价,慢慢就锻炼出来了。关键在于,给种子足够的发芽时间,根才能长好。不争一时长短,要有长期思维。
建议用一个比较厚的本子,或者活页纸,给每篇作文标记日期和序号。或者,将作文拍成照片,建个文档,做好时间记录。这样可以随时翻看回顾对照,渐渐积累信心和成就感。这写作文的动力和心气就有了。
这个过程,是切磋,也是琢磨。基本功扎不扎实,就看这个阶段。
种子下地后,要施肥,要浇水。观察你的种子,缺乏什么东西,适当地供给。少了没关系,最多营养不良,后面可以补救。但是一下子给多了,肯定就把种子给搞死了。
也就是说,早期不要练习过多,变成为了作文而作文。写日记,日更,没有太多意思。重点是形成习惯,不要把长期写作的心气都一下子给消耗光了。
在丰富内容、提升立意的过程中,注意步伐要小,要注重细节,不能一下子就摊开很大的盘子。比如,写行动计划时,不能以月来做单位,应该以周为单位,甚至以日做单位,这样才能切实地推进。我每天的计划是,写一篇文章;在此之前,我的目标是每周至少写5篇文章,更早是每周3篇。
细节,细节,细节!
以昨天写过的海淀鸡娃自媒体为例,开展逻辑推演。动笔之前,先思考,可以从几个角度下手:
一、正、反两面
如果不看海淀鸡娃自媒体,结果会如何;看了之后,又有什么好处。
二、假设不同的场景
如果鸡娃自媒体的标签换成深圳、上海,乃至三四线城市,是否有同样的影响力?
三、代入或抽离角色
假如我是牛娃的妈,我是牛娃,我是鸡娃自媒体背后的资本方,就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或者,
别人怎么看我?我在别人眼中如何?
四、底线思维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你也可以从其它方式去思考,总的来说,思考的角度不同就能产出不一样的素材,也就是种子能发出不一样的芽了。
而且这样有个好处,思考的链条,直接就是写作的链条,一气呵成。这很符合逻辑的,至于对不对则是另一回事。
有了因果关系,有了链条,我们就能把思想串起来,形成一条主线。有了主线,然后又能把多余的去掉,不足的补上去。不看字数,不看文采,就看逻辑顺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