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极习练者的肺腑之言
老太极的肺腑之言
一)王老师彰显了缠丝螺旋应用之部分精妙。
愚之陋见,敬请老师纠正赐教!
*必有桩功之定量基础,具备人体粗壮的中轴线即中定劲,中土之能量气圈,棚劲巳生。
*劲气由脚底而生,如九曲珠无处不透,螺旋如双鱼图,阴阳互为,阴出阳入。
*必有规范动功之训练。胯走八字,上下升降,左右旋转。
二)王朝聪今之太极拳杨式多是平面行拳,而陈式却有走入外家拳之偏向。有王老师的悉心耳授身传,我等诸学子必定成就立体行拳,劲走裆下。
谢谢王老师了。
三)王老师教我们凭着“静松柔然”走入太极拳意,不求外形的吼武有力,而求柔中隐刚的太极形体,一步一脚印,终极目标是一片神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拳意之始在于桩,椿的拳意全在苠芽一丝生机,杨家老谱指唤醒原神。椿是劲源:棚劲的初生。椿能让我们诸位学子自然而然的完成骨架的修复,“接骨斗榫”。
*而我们诸位学子必须老老实实在王老师的点拨与修正下,去练桩,自弄一套反会走偏伤身,到头来嗟佗了岁月。
*桩者,中土。中轴线之形成。落地生根:不是扎死马,而是稳固安舒,一派生机由然而生。
感谢王老师“功德无量” ⋯⋯
⋯⋯⋯⋯⋯⋯⋯⋯⋯⋯⋯⋯
答:现在是功利主义挂帅,不仅太极拳,包括许多必须许下终身志愿,一身一世礸研的功夫都随着时代洪流消失匿迹!
反而像麦当劳的速食主义,倾刻即可得的知识技能当道!
陈太日练三十遍,一练形、二练意,最后讲求身形合一,是拳经拳论「心为令、气𤔡旗、腰为纛」的练功写照。
杨太更深入讲究「站椿」,撑开全身的经脉再从低架练起,「开胯」是他们必备功体,却是许多学者觉得莫名、高深不可得的功法?!
就我亲眼所见杨太有八套,其中太多的跳跃动作,是腾空跳起,比跆拳还像跆拳,譬如已经在地面上走的低架太极拳,二起脚已经趴在地上还能腾空跃起,不可思议!
看到这些困难的跳跃动作,我是直接放弃学习。不要说我四十三岁才接触这套完整的杨太功法,即便我十三岁就有机缘接触老师,我也要拿白旗直接放弃学习的机会。
太难了!
这得费多大的劲,多大的心力呀!
大家对凌空劲的了解,是离身隔空发人数丈。除此之外,-个人瞪着你,也不曾出手出脚打你,却能让你当下觉得心口闷痛,回家以后找到了跌打师父,竟然用药洗洗出手掌大的掌印。
太极拳是心力的表现,从呼吸开始打开全身经脉,以后配合拳架练出技击的功夫,是真的一套具有搏击技术的拳种,同时兼顾养生及技击效能。
功夫-代丢失一点,即使克己用功甚至也不可能完备老师功力几分之几,更何况现在许多教拳的老师不具扎实基础却急于强出头,最后都失真了。
太极拳不再是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