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泽之路,溯往寻兴
南水北调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有效缓解了南北方区域的水资源矛盾,为改善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豫南志愿队”成员在8月5号一同前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探索南水北调的发展。
千里长渠,始于南阳,是荣光,更是责任。南水北调引丹会战指挥部和誓师大会旧址仍在。誓师大会两边的标语为:邓县人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睹物思人,眼前又浮现了几万人挥动着铁锹,在禹山下,热火朝天地劳动的场景。南边村头,一棵参天的连体柏树,遮天蔽日,翁翁郁郁,巍然地矗立在道路旁,树龄已达近千年。彼时,国家正确决策,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库区及干渠沿线移民无私奉献,确保了工程顺利完工,而今,我们身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坐享水源,荣幸之至;

“问渠那得清如许”来到“天下第一闸”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枢纽工程,很难不被它“颜值”吸引,往上游眺望,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
朝北看,清水顺着长渠滔滔北上千里。那么在当时那种情况,是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的完成呢。当然是,肯吃苦,毛主席当时也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跟队员一起参观长廊的过程中,才体会到当时有多攻坚克难,当时渠首所在属于偏远山区,地瘠民贫,交通闭塞,民工只能靠两条腿,没有餐厅,露天就餐,药物也是山中采的,但是他们都不在乎这些,而是说“为了革命来引汉,敢把天下苦吃完”。

(下图为队员参观长廊了解南水北调发展的照片)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正所谓,黄河安澜,国泰民安,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是心中一直牵挂着黄河,牵挂着黄河两岸的人民,曾经感叹,“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也是可以的”于是便开启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而今,一路向北,南北情长,一渠清水润北国。毛主席的“调水梦”已经实现,这使得一些地区的人们,彻底告别了,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饮水思源,永远铭记毛主席,也通过南水北调的发展,明白年轻人应该敢吃苦,肯奋斗,就可以使那一件构想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