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逃!(4)
六月总是离别。
这是在合肥的第十月,就要走了。
于是在匆匆应付完课业后,开始盘算着离开前,还要去哪些地方,至少走之前,要去看一眼。
拿便利贴贴在桌上,时刻提醒自己,少宅,要去!

上一次的要逃,已是一年前。当时以一张“与未知的相遇”结尾,或许有着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一年一次次出走、一次次相遇中,同时受了半年疫情的影响,也许渐渐发现了自己:要走出去,要看见更多的东西。
打住,已经有些偏题了,剩下的话,会放到告别后的小作文里,又要好好告别了啊。

先逃一下!
冒着大太阳下午出门去安徽省博,感谢今年开通的四号线,极大方便了出行,人还少。
省博,就只能说中规中矩吧,并没有太多的惊喜。无意比较,也仅去过湖边、安徽两个省博,会觉得最开始的展览非常相似,直至历史的推进,才渐渐出现了分岔,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也和地域靠近、文化受影响有关。

让人感到好奇心迸发的展品很少,倒是一些奇奇怪怪造型的不少,譬如形似路由器的青铜器,譬如摆得像个人脸的钱。但也就匆匆一瞥。

安徽安徽,注定离不开徽州的文化。
看到曾经在歙县的徽州古城与乡野间见到的一些文化符号,是开心的。

譬如,仅存的唯一一个八脚石牌坊。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受,在现实中见到的东西,在博物馆里再一次见到。
当然徽州文化远不止这些,去年从歙县回合肥时想好的“明年四月一定再来”,结果因为疫情,不仅去不了,甚至还被封在宿舍里一周,唉。
疫情,真的让人很难过。
回到博物馆!毕竟是省博,安徽跨长江淮河流域,南北文化也差异较大,在省博中,也需要平衡。
所以会觉得,想要了解古徽州文化,还得去徽州古城中的博物馆,会比省博详细很多。
那里是江南啊。

从省博出来,时间不早不晚。
在计划中,若恰好如此,会去看早早种草的国家地理摄影展。
步行二十分钟,在商场里兜兜转转,总算找到入口。

虽然照片并不是很多(比我想象中的要少很多,以至于不到一个小时就逛完),但惊喜会比省博多不少。毕竟是真的看世界。
第一次驻足,是看到了一个女人的两张照片

女人来自阿富汗,多少知道一些那里的苦难,所以看到了会难过,或许也是因为对那里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和情感吧,,第二张照片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会觉得对她们来说,这是种难逃的命运。后续的展览中还有另外一张关于阿富汗的女性,也是一种让人感到难过的难逃的命运。
也有一些好玩的,譬如巨石阵的照片,一眼望去,认出来它是片麻岩

或许这就是地质人的基因?
又看到了一张应该是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的照片,对月球也有着自我感觉的一些联系,于是拍下这次相遇

最后,买了一个小盲盒,开出来一个小海豹

明明很可爱诶!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叭(浅cue一下
也或许是我拍的不好,拍丑了
于是今天又给它凹了一下,和宿舍的另外两个玩偶来了一张合影!

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相机,非常感谢现在的手机,能让拍照变得相对简单便捷。
也不太会修图这些,对我来说,拍照的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记录。
那些偶遇的转瞬即逝的瞬间场景,那些不经意间瞄到的可爱事物,那些在生活中需要被发现的有故事的细节……
但未来有一天我也终会拿起相机。

所以,会来看国家地理的这个展。学习如何讲好一个个故事。
他们播放的纪录片中,也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拍摄下来,是记录,是为了不忘记。

照例还是拿一张对未来有期许的照片作结尾吧。
在影展纪录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瞬间:

要去看更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