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王策八十九 ——皇族、士族与士兵

2023-08-28 22:12 作者:freex4  | 我要投稿

八十九 皇族、士族与士兵

如同曹妙银所料,黄权的太中大夫虞琰(文翔)向他献出计策:“既然赵策已经快要和拥护皇室的南方诸侯开战,那就说明他和京都的皇室已经决裂。一定会有不少皇室的追随者或在明处或在暗处准备讨伐他。我们应利用这个机会离间方州与桑州,帮助凰仪公主共同讨伐赵策。”

有人立即表示怀疑:“可是我们之前派出的使者者都被赵秀(子未)断然拒绝了呀?”

对此,黄权心领神会:“赵秀可以拒绝我们,但不一定会拒绝凰仪公主。如果他仍不合作,我们可以再找其他人。”

几天之后,黄权的书信便被呈现在公主的书案上。孙云叶此时正在踌躇。此时姜和之乱的参与者许平(伯节)走到公主面前。许平已经准备好带上她的书信出使方州。他向公主作揖道别。

公主十分犹豫,临行之前,她再次嘱咐许平(伯节):

“如果方州加入我方,请务必转告。他日战场相遇,司徒(赵策)若臣服,请不要伤害他!”

许平(伯节)到达方州后向赵秀(子未)表达了凰仪公主的立场。赵秀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一直在盛情款待这位皇室使者。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许平(伯节)觉得这位镇北将军(赵秀)在敷衍他。于是便用身上的全部钱财买通了州主簿[1]。主簿为他引荐了方州乃至整个东北部地区的幕后掌控者方州牧韩就(兼从)。向他阐述了公主的邀请。

“韩就(兼从)当为孙室肝脑涂地,请转告公主殿下,方州时刻都听候公主调遣。”韩就当即表达了立场,但他也提出了疑问,“公主和骠骑将军真的打算与丞相(黄权)联手讨伐司徒赵策?依我看来,这场合作黄丞相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获得的实际利益都要远远大于公主。”

许平:“阁下担忧不无道理。黄权想利用我们,但那是他的妄想。阁下手握雄兵猛将,到时就请韩方州出兵守护河北乃至仓州,与车骑将军共同将他挡在中原之外。倒时公主便会依靠孙室威势迅速接受赵策的全部,加上南部诸侯与您的协助。那天下就是我们的杯中之物。”

韩就:“那,韩就就静候公主招唤,期待为孙室效犬马之劳。”

韩就把许平送走之后他的外甥便问他:“舅父,您真要讨伐尚桑吗?这件事非同小可。”

“当然,替皇室效力为国分忧。这是我们的职责。只不过,公主在这件事情上尚显稚嫩。她的东面是孔邕(玄举),西面是黄权(公先)。两个都是言而无信之人。与他们合作攻击赵策,这无异于与小偷合作去袭击强盗。

但无论胜败如何,司徒的主力都会去对付鲍将军和黄丞相。到时我们出兵南下便可轻取河北,甚至整个北方。

我们祖孙三代在辽东兢兢业业。终于在我们这辈天赐良机。我们一定要抓出这次机会!”

“舅舅。镇北将军那边如何处置?他在汉人和外族中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会甘心替我们对付赵司徒吗?我看他最近一心想着把乌桓人送回乌桓山[2]。未必会心甘情愿为我所用。”

“我会亲自劝说他。他这个人我很了解,他父亲是马倌[3]。他出身行伍。有头脑又出身平凡的人,特别是赵秀,如果他觉得非常为难就会退出。到时我们再找别人替代他。要是他不听话,我们就用对付夏晏(玄同)的办法取而代之。这一点他十分清楚。估计不会与我为敌。你先去打探一下他的手下。”

“是!请您放心。”……

韩就(兼从)一边准备一边等待公主或者许平的通知。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毫无音讯。宿昌的使者和书信全都被赵策的监军营截获了。不仅如此,监军营还增加了对方州的情报收集。

“华云君说得没错,他们果然要偷袭我的身后。”赵策在看到这些信件之后觉得心情十分沉重,因为文中提到了镇北将军。赵策一直认为他的心志并不在于争权夺利。但按最坏的打算估计,如果赵秀出手与他为敌,那情况一定十分危急。于是他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以最坏的假设商讨对策。

“如果我们和镇北将军现在就开战,诸位将军有没有打败赵秀的良策?”诸位将军一听到这个假设顿时面色严峻。只有奋威将军徐范(元祖)回答:“我们的主力部队都在南线。镇北将军(赵秀)又是为杰出的将领。才能不亚于我等在座的任何一位。况且他刚刚击败鲜卑、南匈奴。估计也会得到东、北各邻国部族的支持帮助。我方发动进攻的话正面战场恐怕最多可以夺回顾虞等北部地区。一旦渡过辽河,胜负便难以预料。

但是主公您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可以从海上直击方州各处要害。那样我们也许会战胜赵秀。无论如何不能让赵秀首先发动进攻。”

“我反对!”徐范刚说完当即遭到反对,大家顺着声音望过去,提出反对的是横野将军闻人师(敬言),“方州地处边境,常年受到外族袭扰本就疲敝。一旦爆发大战,战火延申至州郡必将导致居民大量逃离。人口锐减。方州空虚,这将使朝廷和中原汉人失去东北部地区的掌控力。外族就会崛起,就像匈奴鲜卑一样成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大人。您是求自保还是保华夏,请一定要慎重定夺。”

赵策沉默了许久。然后询问闻人师:“将军。抱有这样想法的,恐怕在场当中,只有您一人。”在场的文武官员听到赵策这样说后都替闻人师担心。

“您将会因为今日的言论载入史册。”赵策评价道,“你说得对。看来我们得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赵策奇袭方州的想法被闻人师否决了。几天之后赵雍把从方州搜集到的情报报告给赵策:

镇北将军赵秀虽然官职最高且手握重兵,但实际掌控方州的是州牧韩就(兼从)极其家族望平韩氏。他们在方州乃至整个兴安岭以东声望极高。镇北将军赵秀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韩就的打手。而他也正是因为韩氏的一系列操作才与前任州牧夏晏(字玄同,此人是姜和的姑侄。赵策在没接触姜和之前就仰慕他的名望,私下想与之结交。)发生决斗,杀死夏晏逐渐接收了他的军队。与赵策推测一致的是赵秀这个人并不喜好杀戮。如果他想,即使遭到整个方州名人志士的反对,以他手中的兵力,他也可以夺取那里的掌控权。但他在打败了南匈奴之后的第一件事却是裁军。

另外,他即将视察顾虞,护送乌桓人返回故地。

赵策:“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就有办法了。我们得去顾虞和他面对面谈谈。”

 赵雍:“主公。我们还打听到镇北将军视察顾虞期间,方州牧准备带很多人出行打猎。似乎在联络准备什么。”赵雍特意强调了一下:“我们注意到他酷爱打猎。如果主公批准监军营得到一些物资。我觉得我们可以让主公的烦恼变得简单得多。”

赵策立即明白了赵雍的意图——他想派刺客刺杀韩就

“说吧,你们都需要什么?”

“至少黄金百斤、胡人服饰、鹿角、虎皮、熊掌。最好有横海将军的令符。”赵雍提出要求后赵策显得有些迟疑。他并不担心这些物资,而是担心赵雍和他的监军营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这里面如果出现任何差错都会立即导致方州与尚桑朝廷的战争。如果战争爆发,南部联盟、黄权、钟离无疾肯定会接踵而至。

“你确定能行吗?”赵策审视地询问赵雍。

赵雍朝他点点头。

赵策握着笔考虑了很久。然后签署了一道命令交给赵雍……

赵雍出发后,赵策也立即出发前往顾虞。

此时身在顾虞的赵秀已经和乌桓的长老和头领们订立了盟约。但他并不十分高兴。就在他独自坐在防御工事上吹奏陶埙时,属下辛疾(坦夫)向他报告:

“主公,司徒赵策求见。”

“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赵秀感叹道,“他现在就在外面吗?”

“是的。主公打算见他吗?您最近看起来闷闷不乐。”辛疾(坦夫)询问,他对上次赵策的突然造访印象特别深刻,“还是立即加强守备?”

赵秀想了想向他挥挥手:“我们怎么能拒绝远方突然造访的客人呢?尤其是,他这次是光明正大从正门来的……”

两人相见时赵策便寓意深刻地同赵秀问候:“将军。别来无恙……”

赵秀:“托大人的鸿福。在下听说大人在前线负伤,希望您已经痊愈。”

赵策:“皮毛小伤,不劳将军费心。”

赵秀:“在下实在是不知道您将要来顾虞。老实说,连我自己来顾虞也是一个突然的决定。未能迎接您,请您见谅。”

赵策:“将军不必自责。我本想到望平拜访,只是路过而已。没想到您正在顾虞,真是你我缘分哪!

“那么大人突然造访有何指教?”赵秀也语义深刻还略带嘲讽地询问,“最近方州各处的外乡人突然增多,恐怕有些势力在窥探我们。”

赵策则不回避,直接回答:“对于好友当然要帮助其排忧解难。这就免不了深入了解一番。”

“哦?请大人说说,赵秀有什么烦恼?”

“听闻将军打算将乌桓人送归故地后着手裁军。恐怕方州牧不会答应您的计划。”

赵秀:“为什么?”

赵策:“富裕的顾虞及易水一带已经被方州控制。掌控这一地区就需要派驻更多的军队。”

“大人的意思是,你我之间将兵戎相向?那可真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赵策:“我觉得并不是和您,而是你身后的方州牧韩就。原因有二:第一,豪门望族都不喜欢我和尚桑朝廷。就如同之前尚桑发生的叛乱一样,我相信韩氏如果有机会一定会站出来反对我们。特别是我方在与南部诸侯对峙的这段时期。第二,如同方才所说,河北的大平原上防御起来十分困难。只要拥有落脚地,对谁来说都有机会掌控整个河北。甚至是临州。这就如同我有五万(钱),就想有十万;有了十万就像有三十万。有了三十万就像有一百万;之后是三百万;八百万;千万无穷无尽。”

赵秀:“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但这些世俗的东西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韩就有野心他自己去实现就好了。”

赵策:“您是镇北将军。某种意义上来说只差一纸书文你就是征东将军,“天下三征”[4]之一。你觉的你能安心地享受清闲生活吗,尤其是在这样的时期?”事实上这些问题赵秀早已经考虑过,“你不出面,你的部下就会被韩就控制,你的士兵都会替韩就枉死。民众遭受困苦,恐怕你的庭院将被民众包围。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和您有关的人或者你本人只要表现出稍微不顺从,恐怕都会惨遭毒手。”说到这里,赵策突然饶有兴致,“我听说,方州牧有意与将军联姻。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将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呢?”赵策本来还想说他上次见到赵秀和他的妻子傅缇莺生活得多么幸福,但是看到赵秀认真地思考起来,也就没再刺击他。

赵秀确实在认真思考赵策所说的这些事情,特别是与韩就联姻的事。这也是他最近闷闷不乐的原因。另外让赵秀震惊的是,这种本应该是只有他和韩就两人知道的事情,赵策是怎么知道的。

“在下不才,愿替将军分忧。有些事情,将军不便出面解决。但是赵策却十分愿意效劳。而且,我优秀的部下还更加专业。”赵策说到这里时,赵秀的心腹将领辛疾(坦夫)突然从外面匆匆走进来向赵秀秘密报告。还不时警觉地注视赵策。

赵策立即意识到赵雍的刺杀计划看来已经实施了。但从时间上来看太过突然,甚至有些仓促。现在辛疾正在悄悄告诉赵秀的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刺杀行动出现了什么纰漏。真是这样的话,方州一定会兴师问罪。那么,在眼前这两位杰出将领成为敌人之前,他就应该立即除掉他们。赵策随即注意到辛疾身上的武器。但他仔细一想,自己突访过赵秀,后者一定会加强警备。就算他杀死他们。外面一定有成百上千名士兵等着抓住他。如果赵秀想立即抓住自己。不,他们私下已经建立了还算深厚的友谊……

没等赵策推算出结果,赵秀率先开口:“看来,大人优秀的部下确实如您一样雷厉风行。我得到消息。韩就和同行的一位亲友外出打猎时遭到野兽袭击跌进深谷不幸身亡。”赵秀叹了口气,他整个人轻松了很多,“这样就不用开战了呀。”

赵策也在心中长舒一口气:“是呀,也没有联姻的事了。”赵策实际上想得却是终于不用和眼前这两位以死相拼了。

“那么,接下来,可以研究我们的事了。您刚才说什么来着?与方州继续保持和平。说实话,我十分欢迎。”赵秀开始精明地试探赵策,“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次讨价还价的好机会。司徒大人之所以可以征战四方,历经数次叛乱而不倒,全是因为身后有方州这样稳固的盟友。”

赵策:“确实如此,对方州来说,我们一文不值,但是。对我们来说,你们是无价之宝。我们也知道,将军您追求的和平清净对您和方州民众来说价值连城。然而对野心家来说却一文不值。目前来看,只有我们有办法。”赵策开玩笑似的坐得尽可能直,以向赵秀表现自己所代表的威严、正义,“我们可是大虞朝庭。”

“司徒大人您这是在威胁我?”赵秀露出无奈的神情,“原来我才是乙方[5]呀。”

“作为回报,如果您有兴趣,朝廷将会让您慢慢取代韩氏。当然,并不会完全取代。如果将军没兴趣,我们将会另找他人。我以朝廷的名义保证望平韩氏绝不会找您的麻烦。况且,您作为推动方州和平的功臣以及您的累累战功,理应得到朝廷至少两千户侯的嘉奖。另外,如您所愿,方州今后的方针就是休养生息。削减赋税。甚至有新的改革。”

赵秀:“如您所说,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们两人谈了这么多美好的愿景。赵策觉得是时候进入实质性的最后一步了:

“那么,上面提到的,事实上将军时刻可以用和平约束朝廷。但我们却没有东西可以约束将军……”

“所以我得拿出诚意,给你们一样信物?”赵秀非常明白,他看了看赵策,“顾虞怎么样?除了辽西走廊都交由朝廷守备。够诚意了吧?”

赵策一开始以为这位镇东将军在开玩笑,但他还是喜出望外:“这一带可是有十几座城池的富庶地区。”

“对别人来说,无价之宝。”赵秀以赵策的方式指着自己,“对我,一文不值。”

“豪爽。赵策我就佩服将军的洒脱。”

“那么,我们一言为定。明天我和部下们将动身回望平吊唁我们的州牧。接替我守卫这里的是他的外甥李彤(赤君)和直属他们家族的三千方州飞骑。李彤(赤君)这个人除了处事灵活之外没什么特长,你们看着办吧……”

“不劳将军费心……”赵策一边向赵秀表示感谢一边在心里挑选由谁来夺取这里。

然而,他还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急正向他袭来。


[1] 州主簿,州牧的下属官员,其地位次于治中。

[2] 乌桓山在金大兴安岭南端。是乌桓人的发源地和圣地。

[3] 马倌,古代养马的小吏。

[4] 征东、南、西、将军为远征军主帅。在东汉时期虽为杂号将军,但地位很高。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四镇将军”和“三征将军”地位逐渐提高。至曹操时期补入“征北将军”。“四征将军”秩二千石,地位高于“四镇将军”仅次于“三公”。

[5] 乙方,商业合作中接受报酬,为雇主提供其所需产品或服务的一方。


未王策八十九 ——皇族、士族与士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