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这次“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灵了?——用视觉讲故事的《姜子牙》

2020-11-22 22:14 作者:老叫瘦  | 我要投稿

文 | 老叫瘦  


《姜子牙》让我等太久了。从跨年档到春节档,再到如今的国庆档,我对《姜子牙》的期待在一次次等待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当我从电影院怅然若失地走出来,我觉得我还是高估了《姜子牙》。


这也难怪,毕竟《姜子牙》之前的宣发是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捆绑在一起的。要知道,《哪吒》可是创造了中国电影史票房第二的奇迹的动画电影啊!而《姜子牙》的首支预告片更是大胆地放出“哪吒之后,太公归来”这样的豪言,任谁都期待它会是下一个奇迹的诞生。


《姜子牙》首支预告片


而后的推广,除了《哪吒》,还联动了《大圣归来》,组成了“神仙天团”,更是让我们对即将展开的神秘的“封神宇宙”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但现实是,《姜子牙》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没有谁能准确说出这个预期究竟为何 ,可前期不断把《哪吒》拿来宣传,也怪不得别人都把你和《哪吒》比较。


《姜子牙》和《哪吒》之间到底差了什么?


大家对《姜子牙》普遍的评价是不如《哪吒》,那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


最明显的就是会讲故事和不会讲故事的区别了。《哪吒》的故事逻辑是显而易懂的,我们清楚知道它在讲一个什么故事,比如魔丸为什么在哪吒体内,魔丸的存在必要是和灵珠形成两种命运。同样是身体里有异物,《姜子牙》却没有说清楚,小九为什么会在狐妖体内,换句话说为什么是小九,小九存在于狐妖体内的这个设定是否对于故事起到推进作用?


狐妖体内的小九(左)和哪吒体内的魔丸(右)


同样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命运,同样是被众人厌弃的生命,但是引起观众的“同情”程度确实不一样的。


《哪吒》在讲述哪吒被群殴的这个故事时,循序渐进,我们从头到尾知道哪吒是被误会的,于是会站在哪吒的角度去同情他的命运。而《姜子牙》采用的是中途回忆的手法,我们不清楚人们为什么痛恨狐妖,为什么人们说“割下狐妖耳朵去领赏”,最后只会在上帝视角,感慨这帮见钱眼开的恶徒真是可恶。同情会有,却没有对哪吒来得深。


小九被追杀(左)和哪吒被群殴(右)


而最能感受到《姜子牙》和《哪吒》在讲故事上的差异的,我觉得还属同样是主角变身的这一段。哪吒变身是因为解开了封印,为了获取力量去对抗危机。我们并不会感觉这段变身有什么突兀和尴尬。



但是同样是变身的桥段,到了《姜子牙》这边,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挺突然的,您老怎么就变身了呢?如果非要强行解释的话,我只能同你说“他悟了”。至于他什么要脱衣服……(捂脸)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姜子牙》没讲清楚的故事又岂止这些。我第一次看完电影的时候,就疯狂地在网上找解读试图去理解它,那时候我在官微上发现了好多细节解读。我记得上一次官微放出大量细节的操作,还是在《大鱼海棠》的时候。


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能好好讲故事,反而要搞出一大堆别不为人知的细节留在发微博呢?



反观《哪吒》的官微,同样是上映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不是在转发同人作品,就是宣布“战绩”。


呵,细节。



当然,我不是在嘲讽细节。我只是觉得,国漫何必陷入细节的怪圈?画龙需点睛,画蛇何必添足。若故事都是雾里看花,我看人都困难了哪还顾得上看花?至于细节什么的,还是等到故事通了再琢磨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姜子牙》的故事稀碎,但是不得不承认视听效果是目前我看到的国漫里面最佳的


《姜子牙》开头大约2分钟的二维动画可谓是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如果你为《姜子牙》的故事而后悔买票,那么这个2分钟的二维动画一定会让你觉得去电影院看有所值。在3D的加持下,这段二维动画被分层呈现,这是只有在电影院才能看到的惊艳的一幕。


用二维动画去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敦煌壁画的质感配上远古时期的封神大战,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 ,直至切换到三维动画,尘封的记忆散去,现实故事开启。


一个字:妙!



除此之外我也特别喜欢电影里的法术视效。流体般的法术视效与古人所谓的“真气”相映成辉,配上空灵的音效,尤其是在IMAX电影,每次打斗的碰撞,每一次施法结印,仿佛都是在洗涤人心。



不得不说,有了两个在国外积累了丰富动画经验的导演加入进来,尤其是王昕导演,担任《姜子牙》的角色总监/项目艺术总监,曾是暴雪动画的角色/艺术总监,带领暴雪研发所有IP的CG及角色,他的加入无疑让《姜子牙》在视觉效果上锦上添花。



《姜子牙》的角色开发时间耗时18个月。可见其在角色塑造上的用心。尽管如此,《姜子牙》在人物的塑造上相对于《哪吒》来说还是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在《姜子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四不像和申公豹——这两个人物给我的印象比主角,也就是姜子牙还要深刻。


四不像之死
申公豹的牺牲


好巧不巧。四不像和申公豹都是“非人”的角色。《姜子牙》在角色开发时,姜子牙迭代123版,小九迭代255,四不像迭代81版,申公豹迭代87版,九尾迭代67版。从这组数据我们能看出,“非人”的角色迭代版本比“人”的角色迭代的版本要少。


我大胆地猜想,王昕导演虽然在塑造“非人”的角色上信手拈来,但是在塑造“人”的角色上却局限了。四不像和申公豹表现得栩栩如生,而姜子牙却像是没有灵魂的CG。不过这锅王昕导演不背。


在我看来,《姜子牙》和《哪吒》表达的是同样的主题,即“命不由天定,人不可操纵”。但是两者给人的感觉却不同。《哪吒》让人有种冲破束缚的热血,《姜子牙》却让人有种如鲠在喉的冷静,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点。


我深思后认为,这一巨大的不同或许可以归结到一个人身上——主角。


《哪吒》的主角
《姜子牙》的主角


哪吒是个小孩,姜子牙是个成年人。成年人和小孩的不同,是心性的不同。过了冲动热血的年纪,更多的是隐忍和克制。两者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差距,大抵是一个可以不顾一切地大喊一声“去你的鸟命”,一个只能默默地找寻能解答一切的答案。


成年人的表达是很好的切入点。遗憾的是,电影没有抓住姜子牙“在沉默中爆发”的契机。


四不像和申公豹是陪伴姜子牙时间最长的伙伴。而姜子牙在失去这两只的时候,克制得似乎有点冷漠了。四不像那一段还好,就是申公豹那一段,我感觉申公豹终究是错付了。


申公豹留下来垫后,姜子牙在归墟关上门后还驻足在归墟前好一会,似乎忘记了还有一个申公豹在后面为他拼死。知道身后传来九尾狐的声音,他才缓缓换回头。此时只有两句台词:“申公豹”“九尾”。



虽然有些细节的肢体语言,但是我总觉得在表达姜子牙和申公豹的羁绊上似乎欠缺了什么。于是我尝试对这一段做了修改。


姜子牙把小九放下后,说:“我只能送你到这了。有个人还在等我,不能再让他久等了。”

“走啦。”小九说完朝归墟走去。走到一半回头,看着姜子牙已经渐行渐远的背影道:“姜子牙,谢谢你。”

另一边,姜子牙在往回赶的时候,九尾随着一声咆哮串出,姜子牙表情先是难以置信而后变得愤怒,脚步也变快,怒吼了一声:“九尾!”随着这声怒吼,和九尾的攻击碰撞到一起,接着是不同以往的接近疯狂的姜子牙:“我要杀了你!”


OK,我满足了。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小私心,毕竟姜子牙的法力被封,这一点基本让故事推动受到了很多限制,我想这个是导演们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吧!


我翻看了很多评价,都说《姜子牙》“视觉很好,故事很烂”。所以用视觉讲故事的《姜子牙》真的没有成功用视觉传递故事吗?答案是有的。


电影开头,巨大的双龙头处刑台和被架在上面的显得渺小的狐妖形成对比,如果说龙是权利的象征,那么狐妖在和什么对抗似乎隐隐浮出水面,结合被奴役的巨灵兵,戴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的12神官,以及电影场景呈现出来的象征秩序的对称结构等,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一切似乎都不简单。


说到底,电影是视觉的艺术,但视觉不是电影的全部。从前,我和别人谈起国产动画,不乏有嫌弃国产动画画风的声音在其中。如今,国产动画不乏上乘的画风,《姜子牙》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国产动画拥有无限可能的视觉效果,未来希望国产动画能有更出彩的故事支撑这无限画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B站独发,禁止转载。


为什么这次“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灵了?——用视觉讲故事的《姜子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