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智慧:礼节在于内心不在形式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善恶标准、传统习俗,形成的共同习惯便是礼,所以礼仪必然包含法律、习俗、人情世故,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很大的约束力,构成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 一个人遵守社会秩序,一定要有节制的运用礼仪。 礼仪要有一定的限度,中国之大“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尊重所在地域的习俗,不过于特立独行,也要摒弃陈规陋习,不刻板的生搬硬套外在形式,有选择的遵守礼仪,让自己的人际保持健康向上,可以更好的融入当地的生活,把握好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平衡。 礼仪要在合理范围内,出于对他人的真心尊重和认可,并且以自己内心感受为首要标准,既要以诚待人也要忠于内心,平衡“外在与内在”,不要让礼仪过于束缚自己,也不会让他人感到过分自我。 礼仪的作用是中和与调节,“和为贵”不是在讲一团和气,而是要有节制的运用礼仪,把握事物之间的尺度,调节行为的分寸,让各方力量保持动态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的目的,所以才有礼节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