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林洪桐纪念张国荣

2021-04-03 09:31 作者:有衣七兮  | 我要投稿

【注】2021年4月3日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教授林洪桐发了一则纪念张国荣的微博。让人很感动。林教授多次在文章和著作中表达过对张国荣表演艺术的赞赏。经常有人认为00后喜欢哥哥是跟风,教授的朋友还觉得八十岁粉张国荣不可思议,这正说明张国荣的艺术受众是不分年龄的。张国荣先生真正做到了可以跨越生死和时空,他的艺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把微博全文转发这里,以表达我对林教授的感谢,和对哥哥张国荣的怀念。

          林洪桐,中国电影编剧、导演、表演教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电影教学35年。历任电影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著名演员蒋雯丽、陈坤等都是他的学生。

——————————————

        4月1日,是我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歌唱家张国荣先生逝世18年的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歌唱家。我发几篇有关他表演艺术的短文以示纪念。从学术的角度,证明“永远的张国荣”!

               张国荣 他 永远“存在着”

          艺术作品与演员的表演有两种层次,一种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地“生存”过, 另一种则是深入人们心灵、与宇宙时间共存地“存在”着。

生命与艺术存在着两种宏观的类型与层次:“存在”着与“生存”着。仅仅“生存” 而忽略“存在”的状态有一句名言:“存在的被遗忘。”确实,生命之所以会产生美丽 的旋律,艺术之所以能产生永恒的魅力,是因为你赋予她意义。生活或作品原本没有意义, 因为你没有把握住生活,驾驭住艺术。

         我的好友史铁生说,“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   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 求着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 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山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精神健全 的人、精神高尚的人、有创造性的人,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 拉在他的小说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出的所谓“存在之轻”指的是,人生的 实质太轻飘、人生缺乏实质,缺乏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人“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一切事物的意义必须从高于它的事物那里求得,生命亦如此。然而,他们都以“存在”作为生命意义的源泉。生命是高于生命本身的意义的——精神的价值。人要有意义地活着,意义是大写的生存的必要条件。活着是为了寻求意义,而寻求意义又是为了觉得自己是在有意义地活着。真正的艺术家都视 创作为生命,不创作就活不下去。 确实,生命之所以会产生美丽的旋律,艺术之所以能产生永恒的魅力,是因为你赋予她意义。生活或作品原本没有意义, 因为你没有把握住生活,驾驭住艺术。 

        这是人与艺术品在宏观上的两种 不同的层次与不同境界。人不是一种意义,( 艺术作品也不是 ) 而是一次机会,你可以创造意义,你也 可以创造无意义。意义是可能产生的,但并不是预先给予的。意义可以被创造出来,但 它不是已经存在的东西。它是任务,不是礼物。生命是礼物,生命是公开的机遇。意义 不是礼物,意义是探索。

       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 实现,张国荣所以能“永远地存在着”,.在于他的生命与创作产生于一种精神与观念,承載着一种精神与观念,传擂着一种精神与观念。 

      微博的朋友们问我,为什么你这位八旬老人也是张国荣的铁粉。我是从专业及学术角度高调评价张国荣的。我搞了一辈子电影上表演教孛和利作及学术讲究,提出了表演生命学的学术理念。是从实践中悟出来的,当初使我顿悟的就有这部王家卫与张国荣的《阿飞正传》。

     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所传播的精神与观念影响着我一生追求的“表演生命学”。它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永远存在于“表演.生命字”之中。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林洪桐纪念张国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