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三)团体革新国乒包揽 单项随旧男女同负

时间走过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六七十年代,来到了1977年。
经历了中间的各种破事儿,送走了不少故人伟人以后,国乒终于自己能当家作主一回考虑冠军的安排了。
但大家伙儿都是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各种运动的“老运动员”了,开赛之前,先问一下上级有什么指示。
上级的指示很简短:“这回不拿意见了,你们自己掌握吧”。
指示很简单,操作很困难。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谈恋爱的时候问对方想吃什么,对方回一句随便时的心里万千羊驼奔腾而过的心理。
再加上当时还是高喊LGFS的时代,所以大伙本着少犯错误的心思决定先不考虑人员战术安排,而是……
先翻档案。
翻了半天档案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几年前周总理的指示:杯子只拿三、四个就可以了。
按理说故事到这儿就应该差不多了,大伙儿就该考虑项目,安排人选了,可问题在于三、四个奖杯到底是几个?
最后一位副团长提出了一个建议:“三为下限,四为上限,二者平均咱们就拿三个半。”
但问题是这半块金牌该咋办?
一番斟酌计算,国乒决定让杨莹与朝鲜选手朴英玉合作,在其他中国队员的“掩护”下去女子双打波普杯,反正中国队女双实力超强,完成此目标犹如“探囊取物”。
这就是《国球长虹》里中国队那0.5块金牌的来历,直到三十八年后的苏州许昕和梁夏银搭档混双中国队才将那半块金牌给补上。
一北一南,倒也算是公平。
剩下的三块金牌里,男团女团不必多说,团体项目事关国家荣誉不能放,其他项目上混双分量最轻,首先PASS;男双吗,中国队十二年未曾取得,首要的突破口就放在了这项上了,但是外国的选手实力也不差,所以男单女单都先打着,具体情况视情而定。
不得不说,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国乒的高层真是“操碎了心”。
10天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了英国伯明翰。团体赛中国队打得很漂亮,男队女队一路高歌猛进,兵不血刃蝉联了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
英国BBC电视台记者请李富荣展望单项比赛。李富荣豪爽地说:“其余的五个杯子嘛,照老规矩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真是穷有穷欢,富有富愁啊
混合双打冠军由法国选手塞克雷坦和贝尔热雷获得,成为了第一对登上世乒赛冠军领奖台的法国组合。这一对法兰西组合曾经多次获得过欧洲锦标赛混双冠军,可是在世乒赛上从未获得奖牌。这回他们终于抓住了机会,咸鱼翻身。只不过欧洲人也没想到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登上混双的冠军领奖台了。
而且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十年之内还是没啥指望。
男子双打,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发挥得非常出色,两对组合会师决赛。老将梁戈亮和李振恃“战胜”陆元盛和黄亮,时隔12年,中国队再次捧得男双伊朗杯。
——不过这么一来,事先准备的第二套方案,如果男双没戏了就拿一个单打冠军给找补回来,就用不上了。
女单方面,一代名将张立再一次碰上了朴英顺。
没别的,面对着社会主义兄弟,接着让。
就这样,70年代中期中国最好的女乒队员,第一位有希望达成女单三连冠成就的女乒国手张立(两年制时代第一位有希望达成的女乒运动员是日本的松崎君代,这位当年战绩之强悍不亚于后来的邓亚萍,只不过1961年北京世乒赛半决赛输给了那届老公做教练的亚军高基安)就这样告别了她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女单决赛之旅。

男单方面,同样一路杀入决赛的郭跃华面对着已经34岁的老将河野满。
不得不说那届比赛河野老爷子也是神了,十六强战淘汰了击败卫冕冠军约尼尔的新科法国冠军比罗肖,八强战又拿下了上上上届世乒赛冠军本格森,四强战又击败了当年正值巅峰的梁戈亮一路杀进决赛。
说句题外话,经此一战本格森大彻大悟,将球拍反面改正为生(我第二回见往拍子反面贴正胶的男选手,第一回是亚特兰大天字第一号冷门的缔造者,在加拿大打球的世界杯季军——黄文冠),并在四年之后的诺维萨德世乒赛上青春重现,团体赛独拿两分,若非当年的阿佩伊伦、U-卡尔松太过年轻,没能将比赛拖进决胜盘,恐怕本格森极有可能完成团体赛一穿三的壮举。而在男单半决赛上,本格森跟蔡振华大战五百回合,决胜局在10:4领先的大好形势下由于对蔡振华的防弧倒板不适应连连判断失误,遗憾落败。
决赛中,郭跃华首局连扳十分获胜之后,后面三局全输,从而让河野满幸运地在职业生涯的末期成为了世乒赛的男单冠军。
有人说这场比赛让球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毕竟中国日本又不是兄弟,70年代末的直拍反胶说穿了就是个训练不足的情况下搞出来的半成品,若非情况特殊,大伙儿谁愿意改胶皮拉弧圈,打小大伙儿教练教的就是直拍正胶快攻或者偶尔有几个打个长胶,全中国纯正的直板反胶世乒赛单打冠军就两个(王皓算直板横拉),郭跃华靠着蔡振华让球夺得冠,郗恩庭决胜局靠着两个擦边球夺得冠(总分还输了十分)。而河野老爷子那届比赛状态确实好,赢下郭跃华应该不算太令人意外的事。
当然也有球迷认为郭跃华让了球,甚至有英国球迷把等了几个小时的签名撕了泄愤,英国教授也叮嘱学生说做学问别学中国乒乓球,这也着实令人有些无语。
男单决赛到底让没让球,大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就这样,在乒乓球的故乡英国,中国队完成任务,三个半奖杯顺利收工。
第一次执掌大权的李富荣志得意满,豪情万丈。可没想到的是两年之后的平壤,他即将面对国乒男队历史上第二大的惨败。
——————————————————————————————
希望大家素质三联一波,还是老承诺,点赞到十,明晚双更